分享

户外人斩获奥斯卡,每一个动作都在玩命

 户外探险杂志 2020-01-10

不要再去搜亚历克斯·霍诺德(Alex Honnold)有没有死了,他活得好好的。不仅如此,今天上午他还登上了杜比剧院的领奖台——由他担任主角的纪录片——《Free solo》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

如果不在户外圈,可能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当看到同为攀岩爱好者的颁奖嘉宾“海王”杰森·莫玛读出获奖名字并挥臂庆祝时,与一旁的海伦·米伦形成鲜明对比。这个细节最能表现一个户外人的开心了。票圈迅速刷屏,甚至有人说,这次获奖会为攀岩申奥增添助力(虽然攀岩已经进入2020年东京奥运会,但2024年巴黎奥运会还未确定)。

图片来源:si.com

按照惯例来讲,《Free solo》这样一部讲述个人遵从本心,突破自我极限的纪录片很难得到奥斯卡的青睐。在以政治正确为主基调的奥斯卡,揭露社会阴暗面,控诉世道不公,以期推动社会进步是纪录片导演偏好的题材,同时也很合奥斯卡评委们的口味。

像去年的《伊卡洛斯》,前年的《辛普森:美国制造》,都是通过聚焦某件公共事件,挖掘事件背后真相,深度剖析其社会意义(这两部评分无论是IMDB还是豆瓣评分都很高,可以一看)。

最著名的应该当属《海豚湾》,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当然,专注个人题材的纪录片也不是没有提名过,但都是陪跑。

图片来源:豆瓣

相比于《Free solo》,其它四部提名的纪录长片《黑尔郡的日和夜》、《恐怖分子的孩子》、《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滑板少年》都是上乘之作,题材鲜明,创作形式新颖,叙事技巧极其高超。可以说,今年是一个“奥斯卡纪录片大年”,《Free solo》能够最终脱颖而出,实为难得。

于奥斯卡来说,在评选标准的多元化上迈出了坚实一步,于户外人来说,如同霍诺德完成人类首次Free solo酋长岩一样,是一件普天同庆的幸事。

不只是拿奖拿到手软(《Free solo》还获得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最佳纪录片、第4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等大奖),《Free solo》的票房表现也很喜人——截止到发稿,票房已达1870万美元,并创下多项纪录,是2018年北美地区票房第二高的纪录片,目前放映已经进入第20周。

这说明,攀岩由于其技术特点而导致门槛很高,少有人关注的状况正在改变。

当然,首先得感谢这两位——导演金国威(Jimmy Chin)及其妻子伊丽莎白·柴·瓦沙尔海伊( Elizabeth Chai Vasarhelyi)。金国威,没错,他是美籍华裔,父亲来自温州,母亲来自哈尔滨,是美国职业攀岩者、登山者、滑雪者,同时也是顶尖的极限摄影师。


而《Free solo》也不是金国威第一部纪录片。2015年他执导的登山纪录片《攀登梅鲁峰》就让他名声大噪,票房超过了230万美元,“史无前例”地挤进了2015年北美电影票房的前200名。

这部纪录片取材于他和搭档完成人类首次登顶梅鲁峰的壮举。是的,这位华裔登山家有不少拿得出手的成就。高山之上,每增加一点重量都是很大的负担,何况得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难以想象他是怎么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完成的拍摄。

攀登梅鲁峰。图/金国威

在一次分享会上,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柴。柴当时已经是拿过不少奖项的知名纪录片导演。金国威将自己拍摄的攀登梅鲁峰素材拿给柴看,柴建议金国威从人文视角补充拍摄素材,重新构建片子的叙事线索,完全摒弃了小众而闭塞的户外圈电影的叙事方式,从而降低观影门槛,让更多观众都能理解,并接受。

结果就是《攀登梅鲁峰》大获成功。这才有了后来的《Free solo》。

从叙事来说,贯穿《Free solo》的,应该是两条支线,一是霍诺德如何准备,并最终成功登顶,另一条是,拍摄团队如何拍摄。

图片来源:sportpointextreme.com

大岩壁攀登,尤其是Free solo(徒手攀岩)这样最高等级的无保护攀登(除了一袋镁粉,不用任何保护装备,只凭手脚攀爬,不过,你要认为攀岩鞋是保护装备,那我没辙),对攀登者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身在岩壁,务必做到心无旁骛——只专注于手脚,只专注于眼下。

图片来源:《Free solo》

图片来源:《Free solo》

任何外来的干扰对攀登者都是致命的。有数据统计,用Free solo这种方式攀岩的死亡率高达50%,一旦失误,几乎有死无生。霍诺德也在片中说道:“我觉得吧,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天死去,徒手攀岩只不过是让那一天来的更快而已。”

那么拍摄会不会对霍诺德造成影响?这似乎是一个伦理问题。摄影师发出任何声响,换镜头盖,碰掉一块小石子,可能都会让攀登者殒命。

拍摄过程中,摄影师的状态。图片来源:《Free solo》

曾受金国威邀请当过《Free solo》中国地区拍摄的制片人兼摄影师Rocker(王振)说:“只能是尽量做到不干扰他们。其实极限摄影师在拍摄时,最怕的就是被拍摄者发生意外,那样你就是在记录他死亡的过程。”Rocker曾在2014年拍摄中国大岩壁攀登者何川八天八夜独攀华山南壁。

好在,霍诺德和金国威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上早就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准备拍摄期间的几次拍摄,也让霍诺德充分信任金国威和他的团队。而为了不干扰到霍诺德的攀登,金国威给拍摄团队制订了几项规则:

  • 组织一支世界级的登山摄影师团队,在Honnold攀爬近3000英尺(914.4米)的酋长岩立面时,团队要有能力借助绳索与他一起行动;

  • 任何人都不允许低声说话、打喷嚏、摘下镜头盖、取下一块鹅卵石,任何一块鹅卵石都可能分散Honnold的注意力,使他受伤或坠落。

  • 最重要的是,不许任何人与Honnold谈论“史诗般的”攀登,这会对他施加心理压力,同时也会打乱他精确校准的思维定势。

而且,到了最困难的点时,摄影师还会远离攀登线路,改用长焦镜头拍摄。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规避对霍诺德的影响。

从结果看来,拍摄时相当成功,毕竟,霍诺德最后成功了,皆大欢喜。

除了拍摄攀岩等硬核素材,影片还延续了《攀登梅鲁峰》加入人文因素的传统,那就是,这样一项出发就意味着50%死亡率的极限运动,霍诺德如何平衡与亲人的关系?

汤米·考德威尔(Tommy Caldwell),这位对霍诺德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顶级攀岩者,这样说道:攀岩需要集中精力,但恋爱会让你卸下盔甲。

但霍诺德的女友——桑尼(Sanni)的想法是,当你独自攀岩时,也要时刻想着我。时刻挂念着我会不会改变什么事情?会不会影响你做决定?

霍诺德与女友。图片来源:nationalpost.com

在霍诺德的攀登哲学中,如果生命中有一种义务,需要让他考虑去把生命最大化,那么他就会放弃攀岩。

桑尼问他:“你觉得陪伴我是一种义务吗?”

霍诺德的回答是——不是,但他旋即又说:“但我感谢和尊重你的关心……但当你说‘注意安全’时,我当然也想,但是我做不到。当你一生中最热爱的事情被生活压垮,我就会一肚子气。”

左一为Rocker。图/Rocker

他不是不爱桑尼,只是他更爱攀岩罢了。Rocker在贵州格凸为纪录片拍摄中国部分时,对霍诺德感觉就是,真的是纯粹喜欢攀岩。“世上有两种攀岩者,一种是为了名和利去攀,一种纯粹是为了爱好,但霍诺德属于后者。”只不过“不幸”的是,他在专注于爱好时,意外地收获了名和利。


但霍诺德还是认为,在他所有交往过的女友中,桑尼跟他的关系是最健康的。桑尼也表示,霍诺德也有着可爱的一面,“当我一生气时,他就会瞬间变得特别乖。”

霍诺德经常被外界形容为不会表达感情,据说23岁以前都没跟别人拥抱过,但或许这就是他表达感情的方式。

不过,Rocker表示,他眼里的霍诺德却没有那么木讷,“他是很聪明的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他还是坚定的环保主义者和素食主义者,每次去攀岩都会自己灌水带着,严重鄙视买瓶装水的人,并且认为素食更环保。”

所以现实中的霍诺德绝对是一个接地气的人,抛开Free solo酋长岩带给他的光环,他只是一个普通人,为了梦想而坚持,为了爱情而苦恼。这也许是影片能够成功的基调。

因为,除了好莱坞特效大片,更能引起你我共鸣的还是那些透着人文关怀的人性。况且,《Free solo》的“特效”绝对不输好莱坞,这可是纯实景拍摄,也没有动作捕捉和替身,一次失败,NG。

十分期待能在大陆公映,定会去捧场。

往期精选

线路 ➤ | 雨崩 | 乌孙 | 狼塔 | 贡嘎 | 洛克 | 博格达 |

线路 ➤ | EBC | ACT | 念青东 | 珠峰东坡 | 伯舒拉岭 |

山峰 ➤ | 珠峰 |  K2 | 道拉吉里 | 安纳普尔纳 | 四姑娘 |

线路 ➤ | 半脊 | 雀儿山 | 南迦帕尔巴特 | Ama Dablam |

人物 ➤ | 王铁男 | 守静笃 | 罗静 | 张诺娅 | 徐江军 |

线路 ➤ | Ueli Steck | 梅斯纳尔 | 库库奇卡 | 栗城史多 |

知识 ➤ | 打包 | 防蛇 | 蚂蟥 | 迷路 | 失温 | 防晒 |

线路 ➤ | 露营 | 背包 | 睡袋 | 轻量化 | 山峰难度 | 

电影 ➤ | 艽野尘梦 | 荒野生存 | 巅峰记忆 | 北壁 |

线路 ➤ | 127小时 | 涉足荒野 | 垂直极限 | 攀登梅鲁峰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