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改变自己,却难以坚持?不是你自控力不够,是你没真正理解自律

 点亮希望的种子 2020-01-10

你有没有尝试通过自律改变自己?比如,你开始坚持跑步,或者开始尝试早起,希望从此过上积极的人生,不虚此生?

老实说,我曾经就很多次尝试过自律,比如前年的时候,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早起去跑步20分钟,每个月读2本书;去年的时候,我又给自己下达任务,每天要写一篇文章,做50个俯卧撑,学习20分钟英语。

可是有点令我有点难以说出口的是,我的这些自律的行为,在一个月时间还没到的情况下,就因为难以坚持,最后不了了之了。

一开始我觉得是因为我的自控力不够,或者是性格不够坚韧,后来当我深入的去理解自律这件事,并且去观察那些能够长期坚持的大神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律这件事,原来我一直理解错了。

想改变自己,却难以坚持?不是你自控力不够,是你没真正理解自律

自律到底意味着什么?从两套“动力系统”重新认识自律

想要深度理解自律,不妨先想想,自律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你一定要自律呢?

没错,读到这里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说:这不是废话嘛,自律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就要注意了,你可能已经陷入了关于自律的误区。让自己变得更好,意味着你并不喜欢当下的状态,你希望改变。而这种需要改变和并不喜欢的状态,叫作自我。

一个不自律的人,就会显得更自我。这就像筷子的两端,放弃这头,就会走向另一头,如下图:

想改变自己,却难以坚持?不是你自控力不够,是你没真正理解自律

自律和自我

所以自我和自律是正、负两个极端,要更好地理解自律,也需要去理解自我。

在《认知颠覆》一书里,作者程驿引用大家最熟悉的《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从三个方面,生动形象的探讨了人类最重要的两个动力系统,自律系统和自我系统的问题,具体如下:

(1)沙僧,代表自律系统,自从皈依佛门,清规戒律一直执行得非常不错。

(2)八戒,代表自我系统,贪图享受的代表。

(3)隐藏人物,稍后便知。

想改变自己,却难以坚持?不是你自控力不够,是你没真正理解自律

一、自律系统

沙僧可能是你在《西游记》里最不了解的一个角色,表面上看来,自从皈依佛门,沙僧的清规戒律一直执行得非常不错,给人的感觉是很守规矩,但其实他的背后是有很多隐藏因素。自律系统也同样如此,自律背后的工作机制是这样的:

1.失去控制

自律的很多前提,都是对某个事件或整个人生失去控制。

比如,很多人为什么要去减肥,说白了就是身体肥胖让他们对自己的某方面失去了控制,比如是出于对“美”失去了控制,或者是对“别人对于你现在肥胖身材的评价”这件事失去了控制,又或者是出去对“身体健康”失去了控制。

再比如,为什么很多人开始自律的读书?学习英语?其实也是因为,他们在认知上或者英语学习上失去了控制。

想改变自己,却难以坚持?不是你自控力不够,是你没真正理解自律

2.防御机制启动

当你失控时,大脑中的岛叶部分就变得异常活跃,产生的激素让我们感觉十分痛苦。你本能地想消除这些痛苦,所以你的大脑会采取行动,这就是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的启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压抑(repression),去人性化

比如,你喜欢一个女生,对她有很大冲动,但你只能表现得彬彬有礼,慢慢和她接触。这个过程就很压抑。

又如,某些人因为肠胃不好,经常半夜胃疼的睡不着。然后,逐渐开始变得饮食清淡,其中也涉及对美味的压抑。

所有的自律都是去人性化的过程,比如你学会早起、戒赌、戒烟等,都是让我们摆脱人性,成为一种超越人性的理想化状态。

(2)升华(sublimation),使人角色化

经常压抑自己的人性是为了什么呢?为了获得升华,也就是把不好的地方转化为外部认同。

我经常讲,人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是群居动物,本性里有获得社会认同的需求。而获得别人认同最好的方式,就是成为别人期待中的角色。这一点太重要了,于是我们从小到大,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这件事情上。

比如,你在高中时候的自律,是为了获得名牌大学生这个角色;在工作中做到遵纪守法,很多时候是为了成为领导眼中的好员工;而有些女性,终其一生都是为了成为好太太、好母亲、好儿媳。

想改变自己,却难以坚持?不是你自控力不够,是你没真正理解自律

3.工业化人格

自律的本质是机械思维希望用大量重复的活动,取得某些方面的成就。

这点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比如你不能一边看这电视而一边重复演算数学题;或者一边玩着手机、一边练习说英语。而是要每天抽出时间,去大量重复单方面的活动,以获得进步和提升。

所以,自律这件事并不神奇,本质是去人性化。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是自律的高手,被训练成获得外部认同的工业化人格。

没错,我强调了“外部认同”这一点,我也知道看到这里,你可能会不太认同,“不对啊,越是自律的高手,越不会在意别人的眼光啊”。其实仔细想想看就知道了,身边那些看上去极度自律的人,是不是都需要一个社交平台以求获得认同呢?如果完全没有人去关注他们,那么这些自律的行为能持续多久呢?

包括在《如何想到又做到》一书里,作者也指出,如果想要让人们真正的行动做某事,最好是有一个社群或者平台供他们交流、相互鼓励和认同,其实这也是一样的道理。

想改变自己,却难以坚持?不是你自控力不够,是你没真正理解自律

二、自我系统

自我系统,其实很类似于《西游记》中八戒这个角色。

在他的大脑里,同样有一套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获得满足感

之前我们说自律是因为对某件事失去控制感,这里就正好相反。当你做某件事时,如果获得了控制,就会获得满足感。

比如,吃了一颗巧克力,你对甜食的渴望就得到了满足;你学会了一道算术题,父母夸你太厉害了,你也获得了社会认同。然后,你追到了女朋友会有满足感、找到了好工作会有满足感、买车买房也会获得满足感……

2.因愉悦而不断索取

那么,为什么你会因为这些事获得满足感呢?

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者发现,当人获得满足时,大脑的伏隔核部分会变得异常活跃,它的作用是释放多巴胺,提供欲望被满足的愉悦感。这样,你的大脑就知道了,原来你做这件事(比如吃巧克力、购物)时,是可以获得愉悦的。就像你喂一只小狗吃骨头,它第一次吃的时候感觉太棒了,然后就对骨头永远留下了美好印象。大脑不断驱使它重复做这件事。

想改变自己,却难以坚持?不是你自控力不够,是你没真正理解自律

3.不断重复

有意思的事情来了,自律是要求人重复做一件事,而自我是大脑驱使你重复去满足一件事,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主要的区别在于目的和事件是否统一:

自律是通过间接手段来实现的,你想达到目标A,而从事事件B。比如,你想减肥(目标A),必须放弃吃巧克力(事件B)。

满足自我只能通过直接手段来实现,目标和事物是统一的。比如,你想吃巧克力,那就直接吃了。

所以,自我系统的本质是拥抱人性,寻求内部认同的自我满足感。

那些看上去极度自律的高手,比如乔布斯对产品的疯狂追求、日本匠人60年只做一件事等,其实都是极度自我化的状态,他们只是沉浸在极度的自我满足感中。

想改变自己,却难以坚持?不是你自控力不够,是你没真正理解自律

三、隐藏人物

读到这里,综合一下,我想你应该已经发现问题了。

沙僧这个自律系统的本质是追求外部评价的间接手段,就好像当年我上学的时候,其实努力读书就是为了拿到文凭,让父母满意,但是并没有深入地去感受知识本身,并不是真的对学习充满了兴趣;每天去写文章,也只是为了完成日更文章这个目标,每天大量更新,却没有真正去钻研写作技能本身。

所以,多数的自律最终因为外部反馈的枯竭而宣告失败。

八戒这个自我系统,尽管是一种直接手段,却显得贪图当下,不顾未来。就好比很多人一拿起书就觉得枯燥,读不下去,远不如打游戏痛快,结果他们获得短暂的满足,但是长远来说,他们的能力得不到提高,生活出现了一大堆问题。

想改变自己,却难以坚持?不是你自控力不够,是你没真正理解自律

所以,无论是沙僧这个自律系统,还是八戒这个自我系统,都是在情绪状态下找控制感和满足感,本身都是非理性状态。而这就是多数人当下面对的局面,既很难通过自律去改变人生,又很难通过做一件喜欢的事获得成就感。

那么,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呢?这就轮到我们的“隐藏人物”登场了!

实际上,这个“隐藏人物”不是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取经团队:你要扮演好唐僧这个角色,然后由悟空去执行具体计划,但需要让八戒来发挥本我,而让沙僧限制一些边缘因素,这样就可以了。

想改变自己,却难以坚持?不是你自控力不够,是你没真正理解自律

我举一个例子,假如你励志要写很多文章,那么该怎么做呢?

首先应该平和而坚定地去思考这件事情:我要写什么类型的文章呢?我的时间够不够?我该从哪些地方开始?(这是唐僧的角色)

然后你需要一个大刀阔斧的开始,如查阅大量资料、研究各种写作的技巧和类型、开始制订一个详细的成长计划并付出行动。(这是悟空的角色)

接下来你应该想想动力从什么方面而来,如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哪个部分?写哪种类型的东西最让自己愉悦?(这是八戒的角色)

最后考虑一些场外因素,如你可以给自己设一个番茄钟,或者规定每天写多少个小时等。(这是沙僧的角色)

实际上,这意味着你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唐僧和悟空的角色是最重要的,直接决定了你能在一件事情上走多远。八戒和沙僧是执行角色,能在具体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想改变自己,却难以坚持?不是你自控力不够,是你没真正理解自律

所谓的“自律”,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只有当你从上面的角度去深入思考的时候,你才能理解背后的本质。所以,下次当你立志改变的时候,请不要盲目的想着成为某种角色,你要做的永远是“成为你自己”你的所有可能,都在自我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