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律的密码是人性

 yeanmu 2021-08-24

01 
你能做到自律吗

你有没有尝试通过自律改变自己?
如,开始坚持跑步
或开始尝试早起,
希望此后过上晨钟暮鼓的生活,
以达到不虚此生。

但,你的自律行为,
在多数情况下都难以坚持,
最后不了了之,
为什么呢?

当然,长期自律,
是实在辛苦。
意味着减肥时,
不能吃美食;
冬天清晨,
要离开温暖被窝……

所以你放弃了,
因为,
似乎找到了合理借口,
如、跑步挺伤膝盖、
早起并没啥来质性好处等。

你认为是自控力不够强,
或是自己性格不够坚韧,
看了看能长期坚持的大神,
想了想还是认

他们的高度自律,
的确让人佩服啊。

,事实真是这样吗?

如果深度思考,你会发现,自律这事,可能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02 
自律究竟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一定要自律?
自律意味什么?

你可能会说,
不是废话嘛,
自律肯定是为了让自己变好。

注意,让自己变更好,意味:你不喜欢当下的状态,你希望有所改变。

这种需要改变和并不喜欢的状态,其实叫作自我。
但其实,一个不自律的人,会显得更自我。自律和自我,这就像筷子两端,放弃这头,就会走向另一头,图 1-7:

多数时候,我们说一个人很自我,大致指一个人的自私、不顾未来、没时间观念、不注重别人的感受。我们想远离这种状态,是在情理之中。

它和自律是正、负两个极端,
要更好理解自律,
也要认真理解自我。

所以,
我们要探讨自律、自我系统
这两个动力系统。
人类最重要的两个系统!

引用熟悉的《西游记》中的人物,解释以下三种情况:

(1)沙僧,:自律系统,自皈依佛门,清规戒律执行得非常不错。

(2)八戒,:自我系统,贪图享受的代表。

(3)隐藏人物,:我们的学习对象。

03 
自律系统

自皈依佛门,
沙僧的清规戒律执行得很不错,
给人感觉很守规矩。

沙僧在《西游记》中就是典型的,以行制性的修者角色,我们拆解一下他的背后的隐藏因素。我们的自律系统也同样如此:

1.失去控制

如你从不注意饮食,然后生病了,这是对身体健康失去了控制。自律很多前提,都是对某个事或整个人失去控制。

为什么要减肥?出于对美失去控制,也可能对「别人对于你现在肥胖身材评价」这事失去了控制。

为什么要自律背单词?因为词汇量不足,限制在英语学习上的控制感。

2.防御机制启动

当失控时,
大脑岛叶部分会变得活跃,
它产生激素让我们感觉痛苦。

而当你本能地想消除痛苦时,
你的大脑就会采取行动,
这就是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的启动,主要有两方面:

(1)压抑(repression),去人性化。

如,你喜欢一个女生,
对她有很大冲动,
但你只能表现出彬彬有礼,
慢慢和她接触。
这整个过程就很压抑。

当你生病时,
被限制忌口。
在你选择清淡饮食中,
也涉及对美味压抑。

所有的自律都是去人性化过程,
你学会早起、戒赌、戒烟等等,
都是让我们摆脱人性,
成为一种超越人性的理想化状态。

(2)升华(sublimation),使人角色化。

经常压抑自己的人性是为了什么?
为了获得升华,
即:把不好的地方转化为外部认同。

最好的外部认同,
就是成为别人期待中的角色。
这太重要了,
事实上,我们从小到大,
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这件事上。

你在高中时候的自律,
是为了获得名牌(大学生角色);
在工作中做到努力且遵纪,
是为了成为领导眼中的好员工;
而有些女性,
终其一生是为了成为好太太、好母亲、好儿媳。

3.工业化人格

自律的本质是机械思维,
希望用大量重复活动,
取得某些方面的成就。
(《刻意练习》书中也有提到过这个观点)

大家应深有体会,
如你不能看电视,
而重复算数学题;
或每天背多少个单词、
每天做多少张试卷。

所以,
自律这事并不神奇,
本质就是去人性化。

我们每个人从小就是自律高手,
被训练成获得外部认同的工业化人格。

想想看身边那些,看上去极度自律的人,是不是都需要社交平台以求获得认同?如果完全没人关注他们,那些自律行为能持续多久?

04 

自我系统

有人说,「不对,越自律的高手,越不在意别人的眼光」。

别急,
来看人类另一套动力系统,
自我系统,
很像八戒这个角色。

在他大脑里,
同样有套工作机制,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获得满足感

我们说自律是因为对某件事失去控制感,这里正好相反。当你做某件事时,如果获得了控制,就会获得满足感。

吃了颗巧克力,你对甜食的渴望就得到了满足;学会了一道算术题,父母夸你厉害了,你获得了社会认同。

然后,
你追到了女朋友会有满足感、
找到了好工作会有满足感、
买车买房也会获得满足感……

当然,每天的小事情也可以提供满足感,如村上春树说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夏天,喝到冰镇饮料;打算买的东西恰好降价;完美磕开一个鸡蛋;等等。

2.因愉悦而不断索取

这些事为什么让你获得满足感?
这其实也算是人性!

研究者发现,当人获得满足时,大脑的伏隔核 (1) 部分会变活跃,它的作用是释放多巴胺,提供欲望被满足的愉悦感。这样,你的大脑就知道了,原来你做这件事(比如吃巧克力、购物)时,是可以获得愉悦的。
就像你喂一只小狗吃骨头,它第一次吃的时候感觉太棒了,然后就对骨头永远留下了美好印象。大脑不断驱使它重复做这件事。

3.不断重复

有意思的事来了,要求人重复做一件事自我是脑驱使重复满足一件事,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主要区别在于目的和事件是否统一:

自律是通过间接手段来实现的,
你想达到目标 A,
而从事事件 B。

如,你想减肥(目标 A),必须放弃吃巧克力(事件 B)。

满足自我只能通过直接手段来实现,
目标和事物是统一的。

如,
你想吃巧克力,
那就直接吃了。

所以,
自我系统的本质是拥抱人性,
寻求内部认同的自我满足感。

那些看上去极度自律的高手,如乔布斯对产品疯狂追求、日本匠人 60 年只做一件事等,其实都是极度自我化的状态,他们只是沉浸在极度的自我满足感中。

05 
隐藏人物

现在问题已经显而易见了。

沙僧的自律系统的本质是追求外部评价的间接手段!
如你为了拿到大学文凭去学习,很可能并没有深入去感受知识本身;为了日更文章而写文章,虽每天大量更新,却会忽略钻研写作技能本身。

所以,多数的自律最终因为外部反馈的枯竭而宣告失败。

八戒的自我系统,
尽管是一种直接手段,
却显得贪图当下,
不顾未来。

稍微细想,你不难发现,无论是沙僧自律系统,还是八戒自我系统,都是在情绪状态下找控制感和满足感,本身都是非理性状态。

这就是多数人当下面对的局面,
既很难通过自律去改变人生,
又很难通过做一件喜欢的事获得成就感。

那么,
你该何去何从?

想想那个隐藏人物,
到底会是谁呢?

实际上,
这是一个取经团队:
你只要扮好唐僧这个角色,由悟空执行,但需要让八戒发挥本我,而让沙僧限制一些边缘因素,这样就可以了。

举个例子,你励志要写很多文章,首先应该平和而坚定地思考这事:我要写什么类型呢?时间够不够?该从哪些地方开始?(这是唐僧角色)

然后你需要大刀阔斧的开始,如查阅大量资料、研究各种写作技巧类型、开始制订详细的成长计划并付出行动。(这是悟空角色)

接下来你应该想动力从什么方面而来,如自己最感兴趣哪个部分?哪种类型最让自己愉悦?(这是八戒角色)

最后考虑一些场外因素,如你可以给自己设一个番茄钟,或者规定每天写多少个小时等。(这是沙僧角色)

实际上,
这意味着,
你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唐僧、悟空的角色是最重要的,
直接决定了你能在一件事情上走多远。

戒、沙僧是执行角色,
能在具体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的话

当你立志开始改变时应该先问自己,我是想成就更好的自我,还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角色?

「成为你自己」
这句话你应该听过无数次了。
现在你是否对此有了不同的理解?

不要盲目地成为某种角色。

你的所有可能,
皆在自我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