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成趣:《哪吒之魔童降世》——那个不信命的孩子 |【文化一瞥】

 昵称37581541 2020-01-10

天傍晚终于观看了预热半月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两个小时过去,全程沉浸在影片中,没有丝毫的跑神出戏,出来后有千言万语在心中,简单在朋友圈发了一些,今日蒙李小龙老师不弃,又增补一些对于影片的拙见成文,发于此处。

作为原版故事中令哪吒“割肉还母 剔骨还父”的魔头父母,在《魔童》中该如何处理是决定故事走向的关键问题。如果继续维持原版的情节与人物设置,那么哪吒的自我突破来自于绝望与痛苦,是决绝而又惨烈的,这教育的悲剧将再次在全国上演,并无新意,也无借鉴意义。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探讨如何做个性特别的“坏小孩”的父母,才是更有意义的影视主题,欣慰的是,《魔童》做到了。

殷夫人和李靖夫妇不同于传统文化中粗暴的,权威式大家长,甚至可以说是“非典型的中国式父母”。面对哪吒这一魔童,无论是作为母亲满腔柔情的殷夫人,还是看起开严肃端正却一直相信哪吒的李靖,他们都坚持着作为父母这一身份最基本的原则——相信和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二人,突破了以往的中国影视作品中所谓严父慈母,母泣父责的相处模式 ,表现出的父母之爱散在一家三口的相处日常中,温馨可爱又绝不刻意,很多的国产影片在表达父母之爱时往往喜欢用苦情的,悲壮的方式来渲染父母之爱的伟大,最后沦为恶意的煽情与情绪的宣泄,无助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也对于影片的艺术结构无甚益处。《魔童》一篇则更多聚焦了父母之爱那些细微的,积极的,给予和接受都没有怨气的部分,表达的恰如又十分感人,对于影片外的观众无疑是健康的亲子关系示范。这种健康的亲子关系首先来自于殷夫人李靖夫妇二人个性的丰富与立体,也来自于二人夫妇感情的渲染自然又感人。

影片中的殷夫人不同于传统文化中的母亲形象,不再是传统神话中依附于父亲的,只会哭泣无助的慈母形象,而是一个身怀武艺,受人尊敬的女侠。殷夫人一身英气,她在自己的事业中顶天立地,独立又坚强,具有大爱和大局观;而对于哪吒却又有满腹柔情和童趣,小心翼翼的,平等的尊重与关爱着自己与众不同的儿子。踢毽子那一段中殷夫人带着对哪吒的深深爱意与愧疚,却处理的诙谐又可爱,不过度煽情。影片把李靖一家相处的漫长岁月中小小的一节,切开来展示给观众,方才品味出这家中爱意之浓郁。殷夫人形象的立体,对于哪吒态度的包容与尊重,是哪吒在面对着偏见与伤害时的安慰,她用玩耍陪伴哪吒去驱散寂寞,却不助长哪吒那满腹的委屈,作为母亲,她聪明地爱着自己特别的儿子。

作为父亲,李靖这一形象在影片中也不再是传统父权的代言人,不再是把哪吒逼到无路可退的陈塘关总兵,而是一个懂的保护儿子,为儿子将来认真规划,真正相信儿子的父亲。海夜叉一节,唯有李靖一人发现了疑点并且选择相信哪吒,这份坚定的相信一点一点的温暖了哪吒被偏见伤害的心。李靖是那个愿意放手的父亲,他告诉哪吒: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唯有自己才能定义自己。李靖不同于殷夫人的机智聪慧的爱,他的爱是大开大合的,他了解自己的儿子与众不同,也知道这世界并不是充满了善意,他以命换命给予哪吒活下去的机会,却没有替哪吒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不替他做决定。李靖的爱,贵在放手,贵在给予哪吒作为独立个体的自由,他让哪吒觉醒,自己做出选择,这份放手中的尊重也是哪吒决定牺牲自己,拯救陈塘关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影片中也在细节中丝丝入扣的展现出李靖夫妇之间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使得这个家庭的底色更加丰富,也使得李靖所做的选择更加难得,他不仅仅面临着以命换命的危险,也面临着让妻子失去丈夫,不能再相守此生的结果,这个选择的重量不仅仅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拯救,也是一个丈夫对妻子无望的愧疚。

《魔童》在片中所展现的殷夫人李靖夫妇的形象,已经回答了开头的那个问题,面对着特别的“魔童”,该如何教育?李靖殷夫人夫妇告诉我们,用爱与尊重做底色,让他自己去选择和承担,才是教育的答案。

作为影片的绝对主角,哪吒的个性无疑是塑造的最为完整的一个,其个性有来处有去处,逻辑合理,感染力十足,从儿童状态到少年状态的哪吒都具有完整人物个性和细节支撑,也是全篇最为出彩的人物。

作为魔丸而生的哪吒,他的经历生动演绎了与其说他天生为魔不如说是“被构建”而成的魔。影片中用踢毽子这一细节一方面交代和串联起了哪吒是如何一步一步被逼出魔性,化身魔丸,同时也展现了在这三年中哪吒所得到的来自于家庭的无私的爱与保护,这也是使得哪吒具有了魔的能力却没有真正失去心智的重要原因。其实在中国传统的神话和文学作品中,由于文化中对于人个性压制的传统,使得独立反抗权威,自主捕捉命运的英雄十分稀有,而其结局往往令人唏嘘。笔者最为喜欢的人物——孙悟空一身武艺,却没能得到天庭的重视与尊重,甚至被侮辱和打压,他打上天宫,不屈不挠为自己讨要公道的时刻是他从一只空有高超武艺的猴精,变为具有人格具有自尊的英雄的转折点,然而英雄末路,可叹可怜,后来的孙悟空只是孙悟空,他再也不是大圣,低头听命于腐朽天庭的孙悟空,像极了被朝廷朝安的梁山好汉们,空有皮囊,不见灵魂。孙悟空和哪吒都是带着一些少年气的英雄形象,他们不屈命运的安排,反抗不公,冲击权威,悟空形象的影视化中,始终未曾很好的捕捉悟空个性中猴性与人性,人性与神性的细微变化,对于他的反抗精神的渲染虽然不少但是流于表面,只有口号没有真实的细节铺就,导致形象空洞,无法为他的反抗与最后的悲剧给予合理的解释,只能草草落幕白白浪费了一个好人物。

基于此,哪吒这一形象的塑造就显得尤为惊喜,设定中的哪吒虽然具有魔丸的命运,但在彻底了解真相之前本质上是一个嘴硬心软的小男孩,他用暴躁和冷硬作外壳保护着他那颗温软的,渴望肯定与爱的心,相对应的,哪吒的外表就设计成了凶萌凶萌的样子,他带着两个黑眼圈,凶起来吓人一跳,开心起来又可爱阳光到令人融化,配合他酷酷的声音和走起路来拽拽的样子,活脱脱一幅叛逆别扭求关注的小屁孩的形象,他希望有朋友,希望有掌声,渴望变强渴望变得受人尊重,这些才是他前期一切行为的基本逻辑,所以当他遇上唯一接纳他,理解他能够在能力和思想上都配合他的敖丙时,才会变得柔软和喜悦,才会郑重其事的发出他唯一的生日宴会邀请,那份邀请带着一个孤独孩子的心酸,这份心酸在了解魔童身世的真相后彻底化成了绝望与愤怒,因为当哪吒最为信任的父母与师傅都在欺骗他,他在世间最后的阳光与希望已经消磨殆尽了,那一刻的哪吒才终于全力突破了乾坤圈,化身成魔。

曾经的哪吒想要推开那座代表着偏见的山,成魔的哪吒则想要毁了那座山,但是山,永远会有,毁了一座,还会有另外一座,世界上从不缺少愚昧与偏见,缺少的是能够不再与偏见相对峙,束缚自己的人。影片无疑就是在叙述这样的道理,哪吒本性良善,虽然魔丸出身,却是被人世的偏见逼迫至此,使其成为魔的是偏见本身,而非命运注定,哪吒在父亲的相信与爱里,懂得了这个道理,把定义自我的权利收回自我手中,哪吒最终明白与其推开偏见那座山,不如不再用山来丈量自己,所以当他对着敖丙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时,影片的情绪达到最高点,观众和角色能够达成完美的共情,这句有些中二的台词,在前期的细节铺垫和人物塑造下,从哪个不羁少年哪吒的口中说出,说给他迷失自我的朋友时,变得合情合理,流畅精彩。《魔童》的创造者抱着对于哪吒这一人物饱满的爱,给予哪吒身为英雄的觉醒,也给他身为孩子的关怀,这种处理让笔者能够感受到创造者的善良与温柔,创造者让哪吒并未因为这世界的残酷而走入绝地,相反,他们让他在爱里不再被世界的残酷所折磨,跳脱出这茫茫世界,面对自己,做出选择,不去做一和零的博弈,给予他一条更清晰,更高远的道路,是创作者的对角色,对观众的深深的责任感。

影片结束散场后,归家途中思考过人物情节后,更多的是在反复品味影片中那句“成见是一座大山,谁都不能移开”,哪吒从打算移山到打算毁山再到不再用山丈量自己无疑是一个自我觉醒的过程。但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很多时候,想要移山,想要与那座成见的大山对抗,却最后发现,我们也在那山上,我们也是那山的一部分。

电影上映后,横空爆火的“藕饼cp”因为热度极高,受到了来自于很多圈外人的攻击,出于对于自己不了解的异类的排斥心态,在为电影画图写文剪视频的各位博主微博下大肆攻击,语言粗俗,行为恶劣,并带有深深的歧视。众多明事理,懂得解读自由,言论自由的网友们帮助圈内的各位朋友在迎击这一场影片外的成见之战,我们想要移开这一座巨大的,带有历史文化重压的大山,获得作为一个影片观众的合法的解读权和发言权。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昨日,超话中的一位主持人,在这成见的大山下,退缩了,妥协了,发布一系列规章制度,走上了那条对面我们移动了很久的山上,“主动承认”cp影迷低人一等种种荒诞的论断,使得众多圈内同仁和好心网友的帮助可谓毁于一旦。

那一刻我才彻底明白,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成见的山,我们站在上面,叫嚣着要移开对面的山,却不肯走下自己心里的山,在这场成见的战争中,对面的山是对于cp这一世界的偏见和不了解,那位主持人的山是不相信也不坚定作为一位合法的观众的权利,而这只是大千世界里一个又一个冲突与矛盾的小小侧面而已。这一座一座的山,是一个又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由于陌生产生的成见,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围剿,是所谓的正确对非正确的审判,那些被反复争论的热点背后,无不是多方带着天然的成见自说自话的产物。《魔童》用哪吒在电影中直视了这个问题,而在更为复杂的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解决可能首先要从你心中那座山上走下来开始,因为从那一刻开始,心中没有成见的你,才有资格也有能力不再用成见来丈量自己。

- 全文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