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 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的基本流程及其质量保证机制

 昵称815848 2020-01-10

[摘要]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国家提出了1+X证书制度,希望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建设,实现职业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联动,提升职业人才培养质量,重塑职业教育体系。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尝试采用市场机制,通过“申报+批准”的方式由社会机构建设,因此,迫切需要规范的流程指导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文章梳理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其标准开发的基本流程,提出了证书选取、规则确定、任务穷举、能力聚团、能力矩阵、能力标准建设、能力校验七个核心环节及其质量控制的方式,并提出了保障质量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资历框架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启动 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通过 1+X 证书制度,“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①。由于1+X证书制度精确对准了职业教育质量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职业教育学习者的创业就业能力不够等现实问题,迅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随后,教育部迅速发布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正式启动了“工程浩大、目标长远、影响深远”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发布了“Web 前端开发”“老年照护”“物流管理”“汽车应用与维修”“建筑信息模型(BIM)”五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标准,并遴选了院校进行试点。2019 年 7 月 23 日,云计算应用等 10 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其标准进行公示,新一批试点院校正式产生。学者们敏锐察觉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指导、缺乏建设基本流程的规范、缺乏多元利益相关体的参与机制等质量保证机制方面的前端设计,并且在师资培训、证书使用等方面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亟待在建设过程中加以完善。规范职业技能等级开发的基本规范,促进多元主体的深入参与,建立健全质量保证机制,成为大规模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需要质量保证

      (一)质量保证的概念与功能

       质量保证原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组织协调各部门、各环节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管理体系”②,包含“建立质量检验机构、对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重视售后工作”等基本隐喻。国际标准化组织将质量保证定义为“为对某实体能够满足质量提供适当的信任,在质量体系内开展的并按要求证实的全部有计划、有系统的活动”③。丹尼斯·克伯蒂克提出“质量保证是在追求质量属性的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是组织为确保产品或服务的标准得以制定并能够持续实现的过程”④。质量保证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受到了教育部门的关注,被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质量保证”是指在一定的价值指引下,以内部质量管理为主,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教育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管理,以保证人才培养和组织建设效果的过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不仅回应了新时代经济社会逐步提升教育质量的教育发展外部诉求,其内涵与特征也符合现代教育治理体系所要求的“将质量发展由依靠外部控制下的外生动力、一次性动力、评价出来的质量”向“自我诊改为主、外部支持调节为辅”的系统转变,从而实现与职业教育机构内部发展的契合、挖掘自身的质量追求,从职业教育内部建立质量治理过程的最优路线。

      (二)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的运行模式与质量保证的需求

      教育部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明确了“以社会化机制招募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开发若干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有关院校将 1+X证书制度试点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的运行机制。结合专家的解读和实际建设运行的情况,核心有三点:一是社会化运行。从标准和证书建设主体来看,通过遴选有先前经验的教育培训组织,在已有教育培训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二是多融合效能。具体包括职教与培训结合、企业与教育机构结合、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方案明确了证书制度要和专业、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结合起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改革。三是强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培训和评价的市场属性。1+X证书的推进是教育培训机构的自主行为,不与学习者的学历教育证书绑定,是学习者主动学习、校内校外学习沟通的结合。参与证书制度建设的关键是证书本身能否对学习者在就业、创业和能力提升上起到实质性效果。

      然而,在看似市场化的逻辑链条中,有几组关系需要警惕:第一,在证书制定过程中缺失学习者的前提下如何保证学习者的利益。第二,在证书制定过程中如何保证证书的质量。第三,在证书制定过程中,如何与其他证书制定的层次大体相当,以保证证书的公平和公正。第四,如何保证组织的监督和指导有效,或者说以何种标准去监督和指导证书建设。试点中明确了“国务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指导职业教育与培训标准化建设”“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抽查和监督”,但缺乏标准和方式,导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铺开过程会遇到实质性问题,也缺乏监督的标准和依据。第五,在市场化机制中,如何规制市场主体不将 1+X 证书制度作为牟利的工具,如超过市场基准的高昂培训费、考证费、制证费等,而真正关注其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和对教育内部质量提升的改革,真正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设计中的“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教育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的功能。细分其背后的逻辑,实际是要建立从证书设计、标准建设、应用实施到评价反馈的一系列质量保证机制,确保 1+X 制度按照教育部的相关条件有序推进。

       二、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的基本流程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在“1”这个学历教育做实的基础上,开发一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融合。首要工作是梳理出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的基本流程,从各个环节切入,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进而形成整体质量保证。从制度功能、形式和内容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同于职业资格证书,是对接岗位能力的职业技能评价证书,不是职业的准入标准,是以职业教育内部为主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它关注的是市场效益和职业技能所达到的等级,不评价学历的内容,与学分银行建设行业能力标准的过程高度类似,反映行业需求与教育层次的对接,是专业领域的能力标准和层次标准。分析1+X证书制度的申报与运行流程,结合学分银行行业通用能力标准开发经验,可以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基本流程分为:选取证书、建设规则、任务穷举、能力聚团、能力矩阵建设、能力标准描述、能力标准校验(见图1)。

      (一)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选取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标的是典型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与社会、市场和学生个人的发展需求紧密联系。它蕴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证书建设选取要求:首先,要有明确的岗位。有明确的岗位或岗位群是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基本条件,这是市场需求和证书发展所确定的。职业教育是依托成熟技术技能而生的,其发展逻辑起点是有“成熟技术技能的岗位”和“清晰的职业能力结构”⑤,因此,需要按照清晰的岗位职责进行证书建设,也就是说,有市场需求、岗位明确、发展前景广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设目标。换言之,如果其建设证书缺乏明确的市场需求、自身岗位职责不清晰,参与证书培训和学习以及考核的学习者就会减少,证书本身就缺乏应有的意义。新兴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建设,对培训市场形成有效的指导,并规范职业的岗位职责,对促进新兴行业的发展壮大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新兴行业都适合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缺乏明确职业技术技能岗位的行业、不具备有相当规模的行业,不应在选取范围之内。同时,有的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其岗位职责的不确定性和未来研发要求的长期性,也可以缓选。其次,职业应该有核心的技术。岗位核心技术是岗位区别于其他岗位的关键,也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存在的意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是资格证书,但有门槛效应。比如,保安虽然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但总体来说缺乏核心技术,几乎所有人都能胜任,这类职业的技能等级标准就可以不建。最后,选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覆盖从低级到高级不同的等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社会学意义是鼓励学习者通过不断进阶的学习获取更高的资历,以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这就要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该从低级向高级有清晰的等级,并与社会需求的层次性对接,能在社会中获取相应的报酬和地位。总之,恰当的岗位(群)对接是保证质量的前提,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发挥作用的前提。

       (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建设规则

      建设规则指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建设组织者需要确定相应的规则,以保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建设过程中的规范性。比如,重庆学分银行在研发软件行业能力标准过程中明确了以下规则:一是组建涵盖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人、学科专业和若干专业负责人的建设组;二是要按照资历框架的等级需求,结合大数据技术对软件行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特征进行分析;三是要召集涵盖各个相关利益体的人员参与研讨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面相对更广,不仅需要国家的相关行政部门组织外部规则,如建立区别职业技能等级的知识和技能层次、确立评价标准等;也需要组织实施的单位建立内部规则,如由谁主导、谁配合、谁提供什么资源、谁实现从内容到标准的转换等。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内部的规则显得更加重要。首先,建立证书建设管理组织。要明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主要负责人,并根据不同的建设内容成立建设小组,形成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协同机制,确保不同小组按照不同的节奏开展工作,使建设任务不拖沓。其次,要明确责任,做好内部分工。一般来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证书建设可以分为调查组、设计组、评估组、协调组。调查组通过技术或其他调查手段,分析目标标准或证书所涵盖的职业技能,并进行初步的能力组团。设计组按照能力相关性进行概念化,设计能力矩阵,并进行能力标准的描述。评估组对建设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协调组通过协调各种关系,使各个利益相关者能充分参与工作。再次,要确立先后顺序,做好工作进程安排。在工作安排中,需要形成清晰的工作进程逻辑,做好时间安排。一般来说,调查在整个工作进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调查越充分,工作开展相对越顺利,因此,要给调查留足一定的时间。设计工作需要在调查数据整理之前形成初步的架构,并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调整。评估工作需要与调查同步进行,确保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按照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和新要求的内容以及教育与培训的内在规律两把尺子进行建设。建设规则的最终任务是对参与工作的相关群体形成工作指南。最后,建立内部沟通机制。技能等级证书建设是一件浩瀚的工程,涉及多团队、多小组、多个人的协同,不同团队、小组和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具体的情况,这就需要建立沟通机制以解决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一般来说,建立常规性推进工作例会和面向突发事件的协调会是两种最为重要的沟通渠道。工作例会有利于解决团队、小组之间的进度问题,协调会有利于解决一些突发状况引起的问题。除此之外,要形成有效的反馈通道,确保问题产生的初期能得到足够的支持,保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的有效开发。

       (三)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的岗位进行任务穷举

      任务穷举指的是通过多种方式,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任务范围一一进行描述,也就是相应的岗位具体做什么工作,目的在于广泛收集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的职责范畴,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蕴含的能力做基础的调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数据等技术的手段应用。通过大数据技术手段,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涵盖的相关任务范围进行广泛的采集。重庆软件行业能力标准建设过程中广泛采集了各个主流网站对不同层次软件人才的能力需求,形成了初步的任务范畴和基本的能力类别与层次。第二种方式是调查。包括结构化问卷调查、针对专家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半结构问卷调查和对若干相关群体的无结构问卷调查。结构化问卷调查可以综合普通人群对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认知,进行广泛的描述。针对专家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半结构问卷调查,可以收集需要开放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要涵盖的能力和典型任务。无结构化的问卷一般通过集体访谈和一对一访谈等两种方式开展。集体访谈是由调查组将专家、用人单位、实际岗位承担者等聚合在一起,深入分析工作任务的一种方法,其优势是可以通过同伴的相互启发,形成岗位的完整能力和任务,但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将任务泛化,导致核心任务不清晰。一对一访谈是由调查组对相关人员进行的一对一深入访谈,其优势是能深入了解不同的人对岗位任务的认知,其缺陷是个人认知比较片面。第三种是两种方式的结合。在通过技术获取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访谈,形成职业能力的分布整体情况,形成岗位任务群。

       (四)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应的岗位进行能力聚团

       能力聚团是按照接近原则,将相关任务打散之后再按照“类属”进行分配。比如软件行业能力建设中,软件项目管理包括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全过程管理、项目管理范围变化控制、计划开发等700多项具体任务,可以按照聚焦的要求,将其分为项目时间管理能力等 11 个能力聚团。一般来说,能力聚团的要求是:首先,要形成清晰的边界,即一项能力需要与其他能力有明显的内容边界,这是依托能力聚团开展课程建设和评价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完整体现行业需求的有效方式。一般来说,证书反映行业的能力需求,但相对而言,学习者、培训组织和岗位从业组织者往往只需要某个聚团的能力。一个行业往往有若干专业,清晰的边界有利于个人、机构、岗位提供者等多元主体进行选择,同时也有利于后期的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其次,要有明确的任务内容,即一项能力要对应市场和社会特定的需求,这是与市场接轨的前提条件。能力聚团一定是蕴含核心的工作任务,通俗来讲,就是通过能力聚团的学习,学习者能解决特定的实际问题。最后,要有一定的颗粒度,即一项能力既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要保证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在后期应用过程中能真实地组织学习和培训,并且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中切实体现各项能力。

       (五)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能力矩阵建设

       能力聚团强调的是能力的边界,能力矩阵强调的是“纵向分布”,与能力聚团的结合形成能力矩阵。一般来说,同一能力有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同一能力对应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等级。如在项目成本管理中,初级需要对成本估计和成本预算有一定的基础;中级要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定的资源计划;高级一般需要进行成本的控制。在能力聚团的基础上,对照不同层次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形成对不同职业技能的不同表述,构建能力的“纵向”维度,与能力聚团一起,形成能力矩阵建设。能力矩阵的最终状态是形成纵向层次清楚、横向边界清晰的能力分布图,作为标准建设的奠基性工程。

       (六)能力标准描述

       能力标准描述指的是对相应能力矩阵中的内容进行描述,一般采用布鲁姆目标分类学理论,聚焦清晰的标准。比如,对知识分为回忆、记忆、识别、列表、定义、陈述、呈现;对领会分为说明、识别、描述、解释、区别、重述、归纳、比较;对应用分为应用、论证、操作、实践、分类、距离、解决。能力标准描述的质量要求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准确。准确指的是要对职业技能标准所涵盖的能力进行边界清晰、层次清楚的描述,它是能力标准最基本的要求。二是全面。全面指的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涵盖其所对应的核心职能,它是体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的关键。三是可评价。可评价指的是纳入能力标准范畴的内容是可以清晰描述的,它是标准可以推广应用的基础。能力标准描述还需要尽量考虑学分学时以及教育与培训之间的联系,清晰指导课程的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造。

       (七)能力校验

       能力校验指的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设过程中和建设完成后,对各个环节进行以内部审核为主、使用反馈为辅的过程,其结果用来对各个环节进行改善。首先,对标准进行基于专业的检查,分析其全面性、准确性、前沿性、合理性等一般性要求,帮助开发者及时进行诊改。其次,将标准应用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模块建设,并利用内部检验和外部检验的技术,评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实用性。最后,形成支持性条件,如建设培训基地、实训基地等,分析外部支持环节对证书标准的要求并将其转化为证书建设的依据。一般来说,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设的初期,能力校验不仅体现了对标准建设的有效性评价,还体现了对建设规则效用的评价。在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设的后期,更多的是对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建设进行贴适性评价,并将其反馈到标准建设的关键环节中。

       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的质量保证

      课题组在行业能力标准开发的实践基础上,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的流程分析,认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需要在形式上形成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参与的标准建设机制,在内容上融合社会、学校、个人利益的层次逻辑,在功能上促进证书建设的目标实现。具体来说,需要建立质量保证机制。

      (一)建立利益相关主体的沟通与协同机制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涉及多个利益相关主体,不仅包括证书开发的教育培训机构、其对应的行业企业,还包括各类学历教育机构和参与证书考试的学习者,且不同主体都有自身的诉求。教育培训机构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借证书拓展自身的培训业务,形成长效的影响;行业企业需要通过证书参与,为行业企业自身的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合格人才;对于教育机构而言,意味着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其背后的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训体系、管理体系和服务支持体系需要做出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学习者而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自身获取更高收入和更加自由学习的有效手段。不同利益主体的诉求不同,会导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异化,如培训机构追求证书所附带的经济功效,会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而降低难度,规避技能类评价;企业行业为提升人才的适应能力,要求更高的技能难度和更深的知识;而教育机构作为落实机构,希望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现行教育体系做到完全一致;学习者则希望证书的要求和层次降低具有相应的效应。任何一方的强势都会导致整体质量的崩盘或体系的失效,这就要求建立协同机制,确保证书质量。在协同机制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一是要形成各类主体的协商机制,充分表达其所代表的话语体系。二是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促使各方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护。三是要给利益相关主体赋能,使之能实质性参与证书开发的研讨或者话语表达。要给利益相关体以理念支持、能力支持等形式,提升其参与讨论的能力,促进利益相关体的参与。

       (二)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层次的指导性标准并落实到建设全过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核心在于在传统教育体系中增加职业技能证书,通过职业技能等级的评价,实现教育体系与企业行业的对接,这就需要在上千个专业和职业中建立企业行业和教育体系共同认可的标准,如果缺乏内容性的指导就尤为困难。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层次的指导性标准的意义在于规范不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内容层次,使不同职业等级证书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体现一致性的要求,这对证书体系获取社会认可、提高整体“议价能力”具有基础性的意义。“从学分银行行业通用能力标准建设的经验来看,将知识层次的标准从低到高定义为理论性知识、专业性知识、评论性理解;将技能层次的标准从低到高定义为解决具体问题、解决抽象问题、解决复杂和不可预测问题;将能力层次的标准从低到高定义为变化但可以预测环境中基于指示的管理职责、在不可预测环境中履行管理和指导职责,以及在负责和不可预测环境中承担管理和制定决策。”⑥内容的层次性是职业技能标准建设过程中最难把控的范畴,需要教育理解与专业理解的结合,以及学科专家与行业专家的共同协商。

       (三)落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更新机制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价值是对国际标准的有效对接,体现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因此,落实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更新机制尤为重要。首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建设的组织应保持持续性,作为考察、调研证书的市场反馈、企业行业最新需求而存在,确保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源源不断地进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中。其次,要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相关岗位的岗位能力新要求。通过采集招聘信息、企业培训信息、市场需求信息等数据来源,判断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所更新的新内容,使职业技能新标准的内容源源不断地进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最后,要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强制更新机制。一般来说,一年需要对证书标准、学习内容、题库等相关内容进行一次微调,三年或者五年需要对整个体系进行重新设计,以实现对证书的强制更新,保持证书的竞争力。

       (四)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使用反馈机制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拓展职业教育人才发展途径,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作用并在结果中得到反馈的制度体系。建立科学反馈机制不仅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功能实现和持续优化的过程,更是对自身存在价值的检验。首先,要布局大数据体系,对证书培训机构、学校教育体系和学习者进行数据跟踪,分析其实际效果尤其是社会适应程度,并将相应的结果反馈给证书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以此作为证书不断优化和更新的依据。其次,要持续对行业接受程度进行广泛的调研,分析其对证书的反馈程度,尤其是企业是否将证书作为技能评价的标准,进而与收入、晋升等联系起来。最后,要对培训机构和教育机构进行持续跟踪,分析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进入专业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和评价体系中的成效与不足,深入分析其相关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四、结语

       在我国,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一种全新的市场机制,可以说是一次突破性实验。从现有的标准来看,我们还不能说获得了实质性成功经验,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设立,意味着社会大量的教育资源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同时影响了一大批职业教育参与者的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因此,有必要明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流程和质量保证的关键环节,确保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开发过程中实现资源的精准投放,确保资源的收益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效用。

来源:教育与职业  2019.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