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六,不死掉块肉,意为人生的第一个关口,老百姓叫坎!人生有许多坎,六十六,七十三,八十四,九十九,都是坎。古人云:七十三,八十四,闫王不叫自己去,也就是说:按古人七十三八十四到了该死的年令。古人还有人过七十古来稀,不死也要活埋一说。六十六不死掉块肉在我本人身上应验了。在我六十六那年,从早到晚肚子疼,晚上九点实在坚持不住了去医院检查,医生说阑尾炎要穿孔了,必须手术,结果真掉了一块肉。过去人活到,六十就算高寿了,解放前中国人的平均年令还不到四十岁,所以有六十大寿一说。现在生活好了,七老八十的人有的是,看来,每个人都要好好活着,活着就是幸福!
人到六十六生日那天要吃肉,并且一起要吃六十六块肉此人运气就开始好也能长寿这是民间传说,过去农村条件差好象是要吃六十六快肉是一件大事,那时大多数是做女儿的买一条一斤六俩肉或者二斤六俩肉给父母,他们会切成小方块烧这要数字达到六十六块肉就行了。现在条件好了六十六要吃肉这个风俗仍然有,但现在是有的独生子女有的是生了儿子,大家寻开心没有女儿的就是亲戚聚会了谁要是六十六岁大家多会出一份钱给她们,让他们自己去菜市场买肉回家吃。
历史上有名的长寿人物,要数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了;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活到73岁(虚岁),而同样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孟子活到了84岁(虚岁)。“六十六”岁是老岭人的一道“坎”,这个年纪的老人已经非常老了,就算能活过六十六岁,但因为年龄大了,身体消化力、行动力等大不如前了,身体容易出现问题,生大生病,而人生病了一般体重都会减轻的,所以,农村俗语“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块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而人们为了长寿,在“坎”年时一般会想办法“破解”以图长寿,这也叫“过寿”;像“六十六”这道老年“坎”,为讨个吉利,老人的女儿要买猪肉回来祝寿,只要寿星吃过猪肉就不要紧,六六大寿,六六大顺。民间的一般做法是,做女儿(没有女儿的就儿媳妇来做)的要在老人六十六岁生日这一天买6两肉馅,活6两面,包68个饺子,敬天地各一个,剩下66个饺子老人要在一天之内吃完,这样由女儿补了这块肉,老人就会健康长寿了。虽说现在的人比以前的人们高寿,六七十岁的老人很多,但人们也还是比较忌讳那些老年“坎”的,“六十六”这道老年“坎,还是有不少人过寿,讨个吉利;不过也有些地方的说法是不过寿,过寿大办会让阎王惦记,不过寿就会熬过这个老年“坎”,顺利的多活更多的岁月。
农村老话说“六十六,六十六,不死掉块肉”是什么意思?这其实说的是长寿的人活到六十六岁要经历的一道老年“坎”;以前的人们平均寿命在30-40岁左右,活过三十六岁即已算活过了“本寿”,活到花甲之年,六十六岁已算是非常的高寿了。
俗语有说“七九六十三,要活也犯难”,人熬过“本寿”要活到63岁是比较难的,而“六六”是吉利数字,人能活到这个吉利年纪的相当不容易,很少见,“人生七十古来稀”,而寿命能超过70岁的更是罕见。
关于几道老年“坎”,“三十三大拐转,六十六不死掉块肉,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这句俗语说得更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