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老不尊,子女有过!

 埂溪书楼 2020-01-11

古圣贤文说:“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说,如果不对子女进行教育,就是父亲的过错。子女做得不好,父母就应当进行教育。教育子女,是父母的责任。

但是,古圣贤文同时又说:“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也就是如果父母有过错,子女应当向父母讲明道理,让父母改正错误。但是,在跟父母讲话的时候,要和颜悦色,彬彬有礼,轻声软语,而不应无礼粗暴、恶语以对。

现在,有不少为老不尊的情况发生。显然,这与他们的子女没有教导好自己的父母有关。

子女是跟父母最亲近的人,老年人一般也听子女的话。但是,如果子女对老年父母不管不问,就可能导致老年人对社会、对家庭采取不恰当的方式。比如,就可能诈骗,就可能作恶,就可能坑害他人。

子女要安排、照顾好父母的生活,让父母不能有生活困顿之虞。

子女要经常跟父母进行语言交流交谈,叫他们远离不良之人、远离是非之地、是非之事。叫父母要以人为善、与人为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父母不是圣人,有时也会有过错。特别是有些老年人,可能因为身体年龄原因而出现“老糊涂”的情况,这就更需要子女的良好教育。只要子女认识到了父母的错误,就要及时进行教育和纠正。否则,父母的过错就是子女的过错,就成了子女的过错。这会影响子女的社会功德和社会形象。

我就常常跟父母进行语言方面的交流。特别是父母对我提出的不要乱扔垃圾、多做些有利于大家的好事的建议,他们做得相当好,让我相当的满意。他们从不乱扔垃圾,凡是有利于大家的好事,只要他们力所能力,他们都会尽力去做。他们都是八十多岁的人,但是,他们坐公交从来不要人家让座。即使是有年轻人要给他们让坐,他们也会感谢他人,但是,他们是不会接受座位的,而是叫年轻人自己坐。父亲今年619日去世了,全村的人都来悼念他,所有他小时的玩伴们,即使远隔千里,也要回来悼念他。特别是父母义务为墩内修通了道路,在村里从不乱讲话,坚持“与人为善”“让人为高”,从不打人家的主意、占人家的便宜,从不搬弄是非,从不东家西家短什么的,只是勤勤恳恳地在土地上劳作着,既为我们子女做了好榜样,也为全村人、十里八乡的人做了好榜样,得到了乡邻们的称赞,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尊敬尊重。父母受到人们的尊敬重新,是他们修的,我们也感到很荣幸。在好的方面,我们与父母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见贤思齐,见不贤当自内省”。

总之,对于老年人的过错,子女应当善待,而不应当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听之任之,更不能狼狈为奸、为虎作伥、助纣为虐,而应当积极交流沟通、提醒父母纠正错误。这才是子女应有的正确的态度和作法。这里有个事例。有个老人送孙女上学,路上,老人违犯了交通规则,被人家骂了,孙女知道是爷爷的错,就向主动向人家道歉。这个事例就很有现实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老人的过错会丢子女的脸,子女对老人的过错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2020.1.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