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道——家庭和谐的核心

 老郝君 2022-06-02 发布于河南

  我国有3.7亿个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的缩影。家庭大小不一,但关系颇为复杂。诸如父母子女的关系、夫妻关系、兄弟关系、姐妹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妯娌关系等等。各种关系都要处理好,家庭才能和谐。但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是家庭代际关系,而孝道则是处理家庭代际关系的核心内容。在过去学《三字经》,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时,就强调“首孝悌,次见闻”,其意就是教育孩子首先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其次才是所见所闻。孔子教育学生要做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是说学生回到家里要孝顺父母,出去在外要尊敬长辈。中华启蒙经典《千字文》,对孝道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临深履薄,夙兴温情。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其意就是说侍奉父母,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小心翼翼;要早起晚睡,使父母在冬天得到温暖,夏天得到清凉。这种尽孝的品德和行为,就像兰草那样芬芳清香,犹如松柏那样茂盛长青。中华经典丛书“二十四孝”之一就是告诫世人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怀抱想当年,辛勤阅万千。此时非父母,哪得自安便。”也就是说,怀抱着自己的孩儿,想到父母含辛茹苦的当年。如果不是父母辛勤哺育,哪有我现在的舒适安闲。我们应吸取古代孝道的精华,为今所用。

  我国有13亿人口,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总人口的11%。这么多的老年人既存在一个家庭代际关系问题,又存在着一个社会代际关系问题。就家庭代际关系而言,既具有同社会代际关系相同的社会属性,又具有亲子关系的自然属性。家庭两代人成长的时代不同,经历不同,观念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差异,因此不可避免地在代际之间存在隔阂。就社会代际关系而言,老年是弱势群体,一些年轻人总认为老年人笨手笨脚,老而无用,歧视老年人,甚至虐待老年人。家庭代际关系不协调往往会反映到社会上来;社会出现代际隔阂又反过来影响家庭代际关系。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协调好家庭代际关系和社会代际关系,使二者形成良性循环,互补互动。如何协调,最基本的就是要传承弘扬以“孝道”为核心的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常言道:“百善孝为先”,之所以要以“孝为先”,是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辛勤抚育和真心实意的无微不至的关爱。子女长大成人后,孝敬父母,赡养父母,是对父母抚育的回报,父母得到子女的赡养,是父母应享受的权利。孝亲敬老尊贤,是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形成的传统美德,是传统代际关系的精华。当今时代变了,家庭功能在变,家庭类型结构在变,但传统的优良美德不能丢。当今“四二一”家庭在增多,众多的在职人员全身心地投入职业生涯,往往忽视对家庭老人的赡养。在这种情况下,更应弘扬孝道文化。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家庭养老仍是一种主要养老形式。作为子女,不论工作多忙,任务多重,孝心不能丢。有了一颗孝心,总可以抽时间回家看看,或定时打电话问候老人,或通过其他方式给老人以精神慰藉,否则就要增加代际隔阂,影响家庭和谐。当然,我们在弘扬以“孝道”为核心的孝亲敬老尊贤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必须对传统“孝道”的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辞世要“守孝三年”,“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家长制,宗法观念,男女不平等,包办婚姻等封建糟粕,都应予以摒弃。所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设以孝道为核心的新型家庭代际关系,取代传统的代际关系,要建设开放、平等、情感交流、代际沟通的新型家庭,以取代传统的封闭、依赖、家长制、代际隔阂的旧式家庭。

  (陈昌喜摘自2007年11月7日《天津老年时报》,陈吉昆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