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潮汕人的“时年八节”...

 余近山 2020-01-11


众所周知,潮汕,严格上讲它不是一个行政区域,更多的是指在文化和地理的概念,之于潮汕人,更乐意戏谑为“省尾国角”,三面靠山,一面向水;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似乎在潮汕地区得到了推翻,传统的说法便是因为有了韩愈十月治潮,兴学重文,又加上“十相留声”,全面地启蒙、启迪了潮汕百姓,使得后来出了“前七贤”“后八俊”,也催生了中国近代三大商帮之一的潮汕商帮,故有“海滨邹鲁”之美誉。

据一份权威的报告称,2006年中国富豪榜前三名有两个是潮汕人,前500名有74个是广东的,而这组数字中,前十名有7个是潮汕人。辉煌而震撼的数字说明了一切:潮汕人确实会经商,不愧为“东方犹太人”!其实,潮汕重商不假,同样也崇文;笔者认为,商有李嘉诚,文有饶宗颐,二人举足轻重,由此可见一斑。再进一步推敲,潮汕地区可耕地人均不及三分田,为何能人才辈出?换言之,倘若没有一块深厚的文化底蕴,岂能孕育出一代又一代精英?

潮汕人是移民,且来自中原,时至今日,潮汕人还保留着许多中原文化,比如婚俗上的“六礼”,诚如明代《一统志》所言:“婚丧悉遵典礼,蔼然无异于中州”。基于此,又结合土著文化,衍生出一系列的民风民俗,世代相传,颇有意义。

潮汕地区有“年时八节”之说,何谓八节?特指一年中有八个重要的节日: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种种活动,世代沿袭相传,蔚然为俗,或纪念或寓意,或祈福或团聚,富有民俗蕴义。

在我的印象中,最难忘的是春节。迎接农历新年前有两个好玩的事:一个是筅尘,说白了就是大扫除。扫掉屋角梁上的尘网,便是用榕树枝叶、嫩竹枝叶、红花等扎成长长的掸子,表面的用意自然是清洁卫生,暗示的愿望便是驱除病疫、扫除瘟物,祈求阖家来年平安。作为调皮孩子的我们,也喜欢凑这份热闹,倒不是帮忙干家务,而是趁着阿母不留神,抄起掸子,视之为长剑,像电影侠客那般绑在后背上,冲出家门,在屋外进行“狭路相逢,一决高下”。掸子毕竟不是武器,没有几个回合,就结束了它的使命,成了光秃秃一支竹竿;那时那刻,识相如我,逃之夭夭方为上策,不然被阿母逮到,非一顿打骂不可。另一个事就是年三十“围炉”,也就是吃团圆饭;饭前,要祭祖,潮汕话叫“拜老公”,此乃充分表现出潮汕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饭中,长辈会给晚辈压岁钱,潮汕话叫“压腰兜”,孩子们乐的就是这笔可观的“横财”了;现在想想,钱能壮胆,也能壮腰板子,有钱自然昂首阔步,想必潮汕人给的压岁钱有这一层暗喻吧。当然,家家户户要贴春联、门神;在潮汕母语中,“春”和“存”谐音,表示年年有余的良好愿望。而且,值得一说的是,在以前的潮汕春联中,用的最多的是潮州才子、状元郎林大钦的联句: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堂。

其次是清明节。出门在外的潮汕人,似乎有这么一个说法:可以不回家过年,但不能不回家扫墓。上坟扫墓,潮汕母语叫“挂纸”或“过纸”;一家人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用红漆重涂碑文,并在墓碑和墓堆上挂黄白两色纸条,然后摆上祭品,众人焚香跪拜。对这个节日的重视,无疑就是对祖先的崇敬、缅怀和热爱,由此可见潮汕人的孝道;身体力行的孝,才是真孝、大孝!而且这种孝,总是以一种传统而实际的方式来传承,那便是爷爷做给爸爸看、爸爸做给儿子看、儿子做给孙子看……诚如潮汕俚语所说:有样学样,无样看世上。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自是代代相传,永不断层!

再次便是中秋节。这个节日,还是跟家人团圆、祭祖祈愿有关;中秋节,潮汕地区俗称“八月半”。首先芋头祭祖;潮汕有句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畏。潮汕人把煮熟的芋头去皮而食,叫为“剥鬼皮”。其次要拜月娘;把月亮尊称为月娘,既有神的味道,也有人的情谊。祭拜月娘,此乃女人之事,故有句俗谚:男不拜月,女不祭灶。那男人和小孩去干啥呢?除了去喝茶、吃朥饼,就是烧瓦塔。关于这个好玩又刺激的活动,我在长篇小说《潮汕烟雨》有过细致的描写。到了这一天,孩子们会早早起床,四处寻觅瓦片和砖头,堆在旷埕上,再由富有经验的大人,将它们砌成一座座空心塔,下面留有塔门,可以填柴草,上面则不封顶。月上中天时,女人们忙着祭拜月娘,男人和孩子们就开始烧瓦塔:先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在塔门点火,待塔顶蹿出火舌,为了增加色彩,孩子们会往上面撒食盐,且爆出炮仗般的响声,甚是好玩。


这中间的“剥鬼皮”“吃朥饼”“烧瓦塔”,跟一个民间传说有关。宋亡以后,元兵攻进了潮州,为了巩固统治,寻欢作乐,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即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只准养胖不准养瘦。且还规定三家人晚上不得关门闭户,任由元兵随意上谁家睡觉;更可恶的是,谁家娶新娘,元兵必须享用初夜权。至此,老百姓忍无可忍,相约在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拜月的供桌上多放一盘朥饼和一个熟芋头,朥饼下面垫一张四方小纸,上书“杀”字,约定拜完月娘请元兵吃朥饼时,一见杀字,男女老少一齐端起香炉、拿起菜刀杀死元兵,结果一夜之间,所有元兵都被斩尽杀绝。因为村落分散,人们为了便于统一行动,他们就效仿行军作战的烽火狼烟,以烧瓦塔为号;另一个,芋头的“芋”与潮音“胡”谐音,所以“剥鬼皮”其实就是鼓舞百姓树立杀敌(胡人)之信心。这些惊心动魄、生死攸关的杀敌行为一代代地保存下来,自然而然成了潮汕人在中秋节的种种习俗。

在以上的节日中,不难可以看出潮汕人对之的重视、虔敬和淳朴;另外,潮汕堪称礼仪之府,节日如此,那么对于人生礼仪又是如何呢?

且看下回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