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朗月照怀,提灯点梦 】愿佳人如期归至,提前祝各位中秋和乐!

 建盏 2021-09-17


时序交替,岁月忽往,中秋将近,建盏君在此提前祝愿各盏友节日和乐!
中秋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千千万炎黄都以不同的方式庆祝佳节。今日随笔者“跃然纸上”赏析中国古今、大江南北的中秋文化特色。


中秋源于何时?为何会出现“中秋”这个节日?

现普遍认为中秋节源于古代秋分祭月礼仪,春秋时期《礼记·祭义》已有古“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祭日于坛,祭月于坎”的记载。


▲《礼记》书影

然而,在当时“祭月”属天子礼仪,百姓无法参与。汉魏之后,由祭月一事,衍生出赏月
文人骚客赏月、咏月,点点相思,寄于明月,这从历代古画、古诗词中便可知晓。

▼五代 浣月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文征明 《中庭步月图轴》(局部) 南京博物院藏

虽然“祭月”文化一直流传、演变,但并未有“中秋节”一说。传至唐代,也仅是确定了 农历八月十五 这一个特殊的日子,月圆之夜来祭月、赏月。


而明确将“中秋”定为节日,并在民间广为流传,则是在宋代
特别是南宋时期,宋宁宗更是颁布假令,官员中秋休假一天,“中秋节”正式列入国家政策和岁时节日之中。
自此,宋代中秋节假日习俗风靡全国,一直延续至今。

宋太宗画像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对于月亮的崇拜、敬仰之情与今人大不相同。因此,今人尚可在文献记载中了解玉兔捣药、嫦娥奔月、蟾宫折桂等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


清 《梅月嫦娥图》扇页 费以耕、张熊绘(金笺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如何过中秋?以何种方式表达对月亮的情感?

尽管南北朝时期未有中秋节之说,但淳朴的人们仍旧会在中秋满月之时,薄衣当窗,仰望夜空,望着皎皎月光,思绪万千。

南北朝《子夜四时歌》中便载有:“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等动人诗句。
显然,古人赋予月亮神秘、美丽之形象,是诉说衷情的对象。

《瑶台步月图》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唐时,赏月文化着实流行。民间百姓、文人墨客、上流社会都会齐聚赏月,饮酒、赋诗、极尽雅致。
如唐代诗人王建写到:“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清 高其佩《蟾宫折桂图》

对比唐代,宋代中秋庆祝时间已延长,由唐时仅有一个晚上变成一整天。
宋代的中秋热闹非凡,宋末元初人周密《武林旧事》(武林为临安旧称)在描写临安的中秋夜市时也说:“御街如绒线、蜜煎、香铺,皆铺设货物,夸多竞好,谓之「歇眼」灯烛华灿,竟夕乃止。”

宋时中秋夜晚灯火通明,街上人来人往,各色货物琳琅满目,繁华喧嚣终夜不止。


 李嵩 《月夜看潮》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时期,中秋节更加热闹。南宋吴自牧如此描述当时的中秋盛况:


宋人庆祝中秋的活动,除了和唐代一样赏月、咏月,还设酒宴、弄笙箫、登台、玩月家人团聚,更为隆重
宋时宫廷在中秋流行吃“宫饼”,民间吃的是“小饼”或“月团”(“月饼”的前身),并非“月饼”。 

清 中秋佳节图轴(局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明代时期,在宋人的基础上,随“拜月”文化,“月饼”出现了。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中记载:


当时的“月饼”,一方面是贡品,另一方面,因其为正圆形,象征团聚圆满,所以它也是人们团圆时的所享用的食物,它又被称为“团圆饼”

中国近现代书画 丰子恺(1898-1975)作品《秋饮黄花酒》

此外,明代人有中秋佳节吃螃蟹的传统。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佐以醋酒,一家人齐聚桌前,一同食用、阖家欢乐

清 郎世宁 《圆明园十二行乐图》之八月赏月 故宫博物院藏

自明以后,清代中秋节的礼俗仪式,基本固定,近似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般。然而,随时代变迁,祖国大江南北,中秋习俗文化各异。


今人如何庆中秋?不同地区,中秋习俗各异


北方



北京地区的中秋特色——供奉兔儿爷


清 泥制兔儿爷 故宫博物院藏

老北京过中秋,年年都要请“兔儿爷”,为的是消灾解难。

▲北京玉兔常穿百家衣,文官、武将战袍;坐骑亦是众多,白象、黄虎、黑虎、麒麟……等各种天上猛兽都为兔儿爷的坐骑,下凡相助

▲故宫角楼的超级月升,中国国家地理网 摄

通常,北京地区的人们拜月祈福之后,举家围坐赏月。


天津地区的中秋特色——穿兔鞋,戴兔帽

▲兔鞋

在天津地区,每逢中秋,家长就会让孩子穿上形状类似兔子的鞋,上面绣着兔眼,缝着兔耳。
赏月时,给婴儿戴上长耳朵的兔帽,有健康长寿之意。


山东地区的中秋特色——祭土谷神

▲祭土谷神,图来自网络

山东庆云县在八月十五会祭拜土神、谷神,简称“土谷神”(社稷神),酬谢、保佑五谷丰登。


山西地区中秋特色——守夜,请女婿

▲山西平遥古城,中国国家地理 摄

山西省大同县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并守夜的习俗,象征和和美美。
 


南方 




广东地区的中秋特色——拜月、吃芋头

▲芋头

粤语“芋头”与“护头”谐音,吃芋头表示合家团圆平安的意思。
此外还有“余头”的谐音,人们为了讨个彩头,希望好日子有富余,所以都是要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刨点芋头尝尝鲜。 


南京地区的中秋特色—— 走月、吃桂花鸭

▲南京,桃渡临流,中国国家地理 摄
 
南京一带,喜阖家赏月,称作“庆团圆”,团坐聚饮称为“圆月”,走街游市称“走月”。
因桂子飘香之时,“桂花鸭”肥而不腻,味美可口,便成为常菜。

▲秦淮河畔夜景,中国国家地理 摄
 


浙江地区的中秋特色——观潮

▲观潮 中国国家地理 摄

浙江等地,自汉唐以来便来中秋观潮的习俗。这一习俗延续至今,每年中秋,都有无数游人到钱塘观潮。
 

江西地区的中秋特色——驮龙、烧瓦塔

▲烧瓦塔,中国国家地理 摄

江西地区过中秋,每个村在傍晚时分,用稻草烧瓦塔,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的含义。
在婺源,每年中秋佳节之时,人们便开始“驮龙”
▲舞龙盛况

“驮龙”,即舞龙,这条“龙”由稻草扎成,身上插满了香柱,在中秋皎洁明亮的月光下翻腾起舞,伴随着锣鼓齐鸣。人们沉浸在这样的仪式中,当时盛况,好不热闹。
这一习俗起于隋唐,延续至今,寄托了人对于中秋美好的向往。
 

厦门地区的中秋特色——博饼

▲博饼,漫画来自网络

中秋博饼,是流行于闽南厦、漳 、泉以及台湾、东南亚地区一项民俗活动,是闽南语方言区特有节日文化的深刻缩影,至今传承许久。

▲苏州石湖,中国国家地理 摄
 
此外,很多地方在中秋还有其特定的风俗。例如香港中秋舞火龙、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中秋拜月、苗族中秋跳月、侗族中秋偷月亮菜,诸如此类,趣味万千。


盏友福利会中秋



建盏君借由中秋佳节,共邀盏友一起博饼,感受特有的闽南博饼习俗。不知道你那里中秋都有什么习俗?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