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易|丰铭先生:立业八卦第三对:“泰”与“否”

 有而无限 2020-01-11



泰卦与否卦白话


第十一卦 泰 下乾上坤
泰,小往大来,吉亨。
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泰:安定。
卦辞:奠实基础,此时你小小的付出将来会有大的回报,会使你顺利取得成功。
初九:力争上游。拔茅根相连,因为它们都聚集在一起。勇于进取才有希望。
九二:广布仁德。要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不因为偏远而遗漏。要给百姓带去慰问品,这种中正的行为会赢得人们的尊崇。
九三:遇挫不挠。没有只平不坡的路,没有只进不退的人。要迎难而上,不可轻言放弃。不用担忧追随者的忠诚,只要你能给他们安稳的生活。
六四:得志不骄。得意忘形,不能与邻为善,不能遵守自己的诺言。
六五:承训继位。就象帝乙把妹妹的终生幸福托付,从此吉祥。
上六:国葬文王。姬昌去世,此时不要对外用兵。向全民宣告举行国丧,禁止各种娱乐行为。
接班。

摄影:陈李翔先生

十二卦 否 下坤上乾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初六:拔茅茹,以其彙。贞吉,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六三:包羞。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否:不好。
卦辞:传位给不适当的人,就会不利于有能力的人施展,所以要多动脑。要广泛筛选重点培养。
初六:慎重选择。拔茅根相连,因为它们都聚集在一起。慧眼识珠才能选出人才,继承光大你的事业。
六二:公平竞选。容忍阿谀奉承者,会使小人得志,才德之士受到压抑。
六三:全面分析。宽容对待其缺点。
九四:确立人选。结果既定,就不要轻易更改。否则就会一无所获。
九五:退位交班。身体不好退位,老人家一生功勋卓著。他虽然离开了岗位,但依然是社稷的根本。
上九:与世长辞。先王去世,大家化悲痛为力量。
交班。

摄影:陈李翔先生



泰卦雅正  

题解】泰,平安,安定。经过屯蒙学习,需讼工作,师比建功,小畜履立业后,主人公顺理成章的进入接班候选阶段。泰卦从姬发的角度写接班的步骤。从此,武王姬发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泰,小往大来,吉亨。
在新旧交替的时刻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是头等大事。
泰,只有夯实基础,才能顺利地上位。
这里的基础是什么呢?
就是政党的实力,民意指数等。
小往者,为了竞选而付出的努力,如初二之朋亡;
大来者,最后的成功,如六五之以祉。
你现在一点小的付出、辛苦,会换回大的收获,即王位的继承。
吉亨,成功,并且顺利,单独用类似于现在的祝福语“吉祥如意”。
《象》曰:天地交,泰。
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后,继承王位的后世君主。
·召诰》:“越厥后王后民,兹服厥命。
《说文解字》:“后,继体君也”。
财,动词,通“裁”。
裁成,裁制。
《荀子·非十二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淮南子·要略》:“财制礼义之宜 。
财成,谓裁度以成之。
辅,帮助、佐助。
相,交互,双方的互动。
辅相,辅助、帮助。
宜,适合,适当。
左右,帮助,辅佐。
《国语·晋语四》:“此三人者,实左右之。
天地之气相交,风调雨顺,就是泰的意象。
君主效仿此象,通过认识天地运行的规律,依照天地运行的不同季节,指导民众开展生产活动。

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茅,即白茅,俗称茅草。
茹,植物的地下部分的真根、球根、块根或其他变茎。
彙huì,汇聚,聚集。
征,远行。
初选阶段,拔茅草,比喻选拔候选者。
茅草丛生,根茎相连,很难区分辨别。
所以若想成为候选人,就不能混在人群中默默无为,只有积极进取,才能崭露头角。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为了成为候选人就要走出去有所作为,因为你的目标是广阔天地。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
朋亡,得尚于中行。
包,用纸、布或其他薄片把东西裹起来。
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荒,荒芜,荒野无人居住的地方。
冯píng,徒步渡过河水。
遐,远。
即使荒远之地,车马不行,舟楫不通,也要徒步走到,不遗漏一个角落。
朋,钱币。
朋亡,散财施德也。
得尚于中行,这种关心民间疾苦的行为当然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拉选票阶段,当广施仁惠,用亲民爱民的实际行动树立德望,让人们看见你的政绩,感受到你的关怀,从而认可你的德行和能力,获得民意支持。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以这种中道行为获得尊崇,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德行。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陂bēi,山坡,斜坡。
艰,艰难,困难。
贞,思考。
艰贞,面对困难时多思考。
没有全是平坦而没有坡度的路,没有总是向前而不返回的人。
即事物总是曲折前进,没有总是一帆风顺不遇挫折的,所以做大事者要有“艰贞”的思想准备,要有理想信念,不要被困难压倒。
毋咎,这时不要犯什么过错呢?
不要怕苦怕累,见到困难就躲;
不要害怕挫折,要有坚韧不拔地精神,把挫折当作一种磨砺。
恤,忧虑。
后一句接着说到怎样才能巩固住自己的选民:
给大家美好的承诺,使大家“于食有福”。
民以食为天嘛,能衣食无忧,对老百姓而言就是最大的福气了。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际,交界处。
天地际,即天地有边。
人不可能一直向前走下去,因为连天地都有尽头。
《淮南子》:“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古人认为不周山是地之尽头。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主人公此时已经渡过九三之时的难关,劈荆斩棘成为“储君”,离继位只剩一步之遥了。
这时最容易犯什么毛病呢?
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形容主人公春风得意,在众人的吹捧中骄傲自大洋洋得意的样子。
即所谓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不富以其邻,不与邻为善,不再恩惠民众也。
九二时因需要民意的支持而广施恩德。
此时一朝得势,便扯掉伪善的面具,仗势欺人、横征暴敛,即所谓过河拆桥。
不戒以孚,不以诚信约束自己。
整句爻辞,描述了一个“得志便张狂”的反面形象,未下断语而吉凶自在其中。
历史上储君因不注意自身行为而被废的例子很多,可为本爻写照。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自我膨胀,为富不仁,这些行为都失去了理性。
不以诚信自警,这是描述其内心的想法。
露出本来面目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本爻写姬发正式接过文王的班。
归妹,少女出嫁。
祉,福。
就象商王帝乙将胞妹嫁给姬昌,把亲妹妹的终身幸福都托付给姬昌一样,姬昌此时放心的把政务、江山社稷的福祉交托给主人公。
《逸周书》:“文王受命之九年,时维暮春,在鄗召太子发曰:‘呜呼!我身老矣,吾语汝。我所保与我所守,传之子孙。’”
《清华简》保训篇:“ [王]若曰:‘发,朕疾壹甚,恐不汝及训。昔前人传宝,必受之以詷tóng,今朕疾允病,恐弗念终,汝以书受之。’”
元吉,从此开始一个新时代,主人公的前途从此吉祥亨通。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把福祉托付姬发之所以从此吉祥,是因为他能用中道来继续推行先王的志愿。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
自邑告命,贞吝。
姬发继位,文王使命已经完成,这爻记叙了一个时代的终结,即周文王姬昌逝世。
城,本义城墙。
隍,没有水的护城壕。
战国以后描写君王去逝常形容作“山陵崩”,这里的“城复于隍”也是此类比喻。
隍是修建城墙时就地取土形成的护城壕,所以才称城墙倒塌到隍里为“复”。
隍里引入水就是后世的护城河了。
巍然屹立的城墙倒塌在城壕里,这是将文王比喻为守护城邑的城墙,将文王的去逝比喻为国之壁垒的倒塌。
城墙塌了,这时自身未安,不要轻举妄动出师征伐,先修复城墙巩固防卫要紧。
比喻文王刚刚去世,事态未稳,丧仪未成,此时就举师复仇是极不恰当的。
为什么商周之间会有仇呢?
从文王的父亲季历之死,到文王自己被囚羑里七年,以及后来的商周反目,这是两代的冤仇。
自邑告命,这时首要的事情,是向所属城邑发布消息,宣布举行国丧。
贞吝,在此期间臣民缟素,一起为文王守孝,有任何其它想法,比如宴乐婚嫁等,都是过分的行为。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命,指派,发号。
乱,没有秩序。
城墙倒塌在城壕里,其防护功能就失去了。

摄影:陈李翔先生


难点提要

泰卦的逻辑是:初选—竞选—角逐—获选—继位—国丧。根据竹书纪年,泰卦以后的历史事件如下:
四十一年春三月,西伯昌薨(周文王葬毕,毕西于丰三十里)。 
四十二年(周武王元年),西伯发受丹书于吕尚。
四十三年春,大阅。峣yáo山崩。 
四十四年,西伯发伐黎。 
四十七年,内史向挚出奔周。 
四十八年,夷羊见。二日并出。
五十年冬十一月戊子,周师渡盟津而还。
五十一年,王囚箕子,杀王子比干,微子出奔。 
五十二年庚寅,周始伐殷。秋,周师次于鲜原。冬十有二月,周师有事于上帝。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从周师伐殷(伐殷至邢丘,更名邢丘曰怀)。
武王十二年辛卯,王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mù野。 
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立受子禄父,是为武庚。 
夏四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命监殷,遂狩于管。作《大武乐》。 
十三年,巢伯来宾。荐殷于太庙,遂大封诸侯。秋,大有年。
十四年,王有疾,周文公祷于坛摐chuāng,作《金縢》。 
十五年,肃慎氏来宾。初狩方岳,诰于沬邑。冬,迁九鼎于洛。 
十六年,箕子来朝。秋,王师灭蒲姑。 
十七年,命王世子诵于东宫。冬十有二月,王陟。
《逸周书文传解》“文王受命九年,时为暮春,在镐hào,召太子发”,姬昌临死时嘱姬发稳健行事,灭商兴周。一般认为武王灭商后两年病故,而《竹书纪年》是六年。对于《竹书纪年》,我们只是参考其事件梗概,不当作标准的历史编年。泰卦五爻在这个年表里相当于帝辛四十一年,姬发于次年接班继任,秉承父志,继续文王未竟之事业。

摄影:陈李翔先生



否卦雅正  

】否pǐ,闭塞、阻隔不通。指一种不好的状态。否是泰的反面。泰是接班,否是交班;泰是安定,否是不顺。否卦从文王的角度写交班的过程。

否pǐ之匪人,不利君子,贞。
大往小来。
否在此指文王年老体衰,无法继续工作的那种身心状态。
否pǐ之,指因为身体不好而退位交班。
匪,假借为“非”,表示否定。
卦辞直接点题:当领导人因身体健康等原因无法履行职责,需要选择接班人的时候,如果传位给了能力不济甚至道德品质低劣的人,结果会怎样呢?
所托非人,就会对正直能干的人不利,国家治理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要“贞”,要三思而后行啊,要慎重其事。
大往小来,选择面要广,然后从中遴选出优秀人才。
《象》曰:天地不交,否。
君子以俭德辟难nàn,不可荣以禄。
天地之气上下分离,互不沟通,就是否的意象。
俭,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辟,古同“避”,回避,躲避。
荣,繁盛。
禄,本义福气、福运,引申指官吏的俸给。
君子看到此种情况,就会收敛其才德,以避免灾祸,此时不可追求荣华富贵。
这是针对“否之匪人,不利君子”的情况说的,当政治黑暗的时候,作为君子不可参与其中。

初六:拔茅茹,以其彙。
贞,吉亨。
否、泰两卦初爻内容几乎雷同,区别只在断语上。
但相同的句子却因视角变换而使内涵有了变化。
泰卦初九是努力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否卦初六是试图从人群中甄别人才。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君,主政者,最高统治者。
拔茅草时要认真辨别,因为你的目的是选择接班人。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承,捧着,承受。
在此用作名词,指奉承者。
小人,平民百姓,缺乏道德素养的人。
大人,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
在此指才高德重的人。
初爻是初选,二爻则是候选人提名推荐阶段,如果泥沙俱下,连那些谄媚钻营的奸邪小人也纳入候选人名单,那么正直高尚者的上升之路就被堵塞了。
这个观念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公平竞争,严把候选人资格审查关”。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有能力的人不能顺利入围,是因为他们不会蛊惑选民。
即不会象小人那样暗箱操作搞小动作,通过舞弊、贿选、胁迫等手段拉选票。

六三:包羞。
羞,假借为“丑”,指感到耻辱。
《礼记·缁人》:“惟口启羞。”帛本作忧。
在此用作名词,指耻辱之事。
二爻的着眼点是杜绝选举中的不公平竞争,三爻到了考察阶段,着眼点则是如何客观评价每一位候选人。
人无完人,包容使其蒙羞之缺点、失误,不以一眚掩大德也。
《论语·微子》载周公谓鲁公语:“无求备于一人”。
《汉书·陈汤传》:“论大功者不录小过,举大善者不疵细瑕”。
《贞观政要》:“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
南朝范晔《臧孙行猛政》:“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包容小疵,那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当造成的,无关大雅也。
比如一颗痣长在显眼的地方,就是位不当。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经过前面的竞选,到本爻“投票”结束,姬发的储君身份终于确定。
作者指出,选举结果既出,就不要轻易改变。
畴,本义已耕作的田地。
离,用作动词时指遭遇,遭受(不幸)。
畴离祉,耕作好的农田,因为灾害而影响收成,甚至颗粒无收。
如果对投票结果不满意,想要更换人选,那么势必造成动荡,也就难怪泰六四“不戒以孚”了。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尊重既定的选举结果,是按照人民的意愿执行也。
古代不是民主选举,而是假天意为之,即上天之“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
其亡其亡,系jì于苞桑。
休,休息,停止。
大人,对德高或地位尊者的称呼。
“休否”即“否休”,指耋耄之年身体有恙的文王退位休息。
大人吉,是赞美之词,指文王一生为百姓鞠躬尽瘁,终于完成了使命,功成身退。
亡,本义逃离,出走,丢失。
系(繫),拴,系结。
苞桑,桑树之本,比喻牢固的根基。
作者接着做颂言:一定要保重身体啊,您虽然离开了王位,但您依然是维系江山社稷的根本,依然是民众最重要的依靠。
作者以这一咏唱,颂扬了文王对岐周无与伦比的贡献、举足轻重的作用,表达了人们对文王的爱戴尊崇之情。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德高望重的文王之所以吉祥,是因为位置正合适。
即成功的履行了作为周族领导人的使命。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倾,斜,歪。
喜,高兴,快乐。
此“倾”倒,即泰上六所言之“城复于隍”。
歪倒不好的身体,指文王去逝了。
后一个“否”是针对“喜”而言,即喜的反面,悲也。
先悲后喜,是说化悲痛为力量。
开始时悲痛万分,但处理好丧事后,还是要重整精神投入到新的事业中,开创美好新生活。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年老多病的最后结果就是死亡。
人生总有一死,谁能长生不老呢?

摄影:陈李翔先生



难点提要 

泰卦是从接班人的角度谈如何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否卦则是从君主的角度谈如何从众多竞争者中选择出合适的接班人。尤其是否卦后两爻是描写文王退位和去世的史实,所以如果不知道主角是谁,那么两卦初爻“拔茅茹,以其汇”的所指就无法分清,更会对上九的“先否后喜”感到莫名其妙。
否卦逻辑是:提名—竞争—评估—选定—交班—病世。泰卦“小往大来”,是从接班人的角度写现在的这点付出相比于将来的收获来说是值得的。否卦“大往小来”,是从交班人的角度指出选好一个接班人不是简单的事情。要大力考察小心判别,不要怕麻烦。开始的时候视野要广,经过筛选确定几个候选人重点培养,然后考察确定。帝尧选继承人时就是这样。开始是广撒网,让众人广泛推荐。然后是选好种子,众人推举舜,帝尧心目中的人选则是丹朱。史书中记载较详的是帝尧对舜的考察。帝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九个儿子跟随舜,来观察他的德性;又让舜职掌五典、管理百官、负责迎宾礼仪,以观察他处理社会事务的能力。皆治,乃命舜摄行政务。
关于“拔茅茹,以其彙”,有的版本受《象传》影响断句为“拔茅,茹以其彙”,意思其实一样,只是以“茹”断句语义更顺一些,唐·释慧琳《一切经音义》作“拔茅连茹”,可为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