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永祎:装满故事的九如巷

 昵称14934981 2020-01-12

本文作者张永祎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江南文化学者,曾受邀做客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文明之旅》栏目,讲授“梦里水乡江南镇”。著有《与我有约》和《水做的江南》等。江苏首届紫金文艺评论一等奖获得者。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记忆的小船撑行在渐渐远去的时间长河里,穿过芍药花盛开的两岸,一缕风华经久不息。“张家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眉清目秀,温文尔雅,个个谈吐有墨香,身带书卷气,如火之有焰,灯之有光,始终洋溢着一种超群出众的独特气质。于是,四位绝世美女最终花落谁家,也就成了众目睽睽的时代悬念,最为经典的还是叶圣陶先生说的那句话:“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如意郎君,如花美眷,喜结连理,花好月圆,岁月果然照本宣科地印证了她们的全部幸福,因为从那一刻起,她们用最爱的名义,将爱情从晨曦熹微一直演绎到阳光灿烂的极致……

苏州的九如巷,大街背面的一条宁静小径,始终亭亭玉立地幽居在历史的深处,青砖铺地,行人稀少,变幻着岁月的记忆,更迭着春秋的痕迹,曾几何时,思绪淡淡,心结千千,芬芳潋滟,多彩璀璨,仿佛看到四位笑如花开的姑娘,素雅中带着高贵,清纯里透着童真,一袭旗袍,莲步生花,千般妩媚,万种风情,无忧无虑地行走在青春无敌的芳华里。



这条巷子形斜若玉钩,清乾隆年间叫玉钩巷,后来改为九如巷。《诗经》对“九如”的表达是,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山之方、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张翼牖的结发妻子给张家生了四姊妹五兄弟九个孩子。我不知道这冥冥之间有没有关系,抑或是后人为了表达对九个孩子成人成才的赞叹?还是他们日后的名人效应延伸使然?反正进入巷子不久,我们就看到了张翼牖故居。张家的门楼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张扬,粉墙簇拥着紧闭的石库门,看上去也就是那种不惊不扰的邻里人家,只是门槛至今看来依然还比较高,想想当年沈从文急匆匆从青岛赶来,看到如此架势,不知在门外徘徊多久,这才敢怯生生地去敲门……


沈从文先生和张兆和属于师生恋,沈先生年轻时代也是情胆包天,一飞冲霄。当年张兆和是他的学生,是个喜欢穿男装剪短发的梨涡美女,朝气蓬勃,充满活力,沈从文初见时便心猿意马,那颗激动的心就消停不下来了,后来愈发变得不可救药,最拿手的好戏就是通过连篇累牍的情书,进行狂轰滥炸,结果把张兆和肺都气炸了,怒气冲冲找校长胡适评理,没想到,胡适却反而认为这是天作之合:“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张兆和立即顶了回去:“我顽固地不爱他!”问题是沈从文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越写越来劲,也越写越漂亮,字里行间绵淼着深情,透彻着梦幻,冲击着灵魂,读着,读着,张兆和也渐入佳境,从反感到好感再到美感,甚至享受其各种漂亮文字杂烩熬制出来的回甘余味:“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1932年的一个夏日,九如巷里蹒跚着一位长衫书生,说要找张兆和,门房告诉他,三小姐不在家,他没敢进门,只是退到墙边,站着发愣,怅然若失,他希望开门就能见到张兆和,看到那张充满青春气息的笑脸,但她偏偏是不在家。好在她回来之后就赶到了旅馆,想象着他当年看到张兆和突然出现在面前,那心情该是多么的激动啊!所以说,有的时候出现一些跌宕未必都是憾事,也许等在后面的是更大的惊喜!
我们按了按门铃,开门的是四姐妹的弟媳,一位退休的老教师,满头白发,一脸慈祥,非常热情地领着我们走过一个小小的过道,想想当年沈从文也是从这里小心翼翼地进入到这个大户人家的。她说,1921年,公公把这一块地买了下来,除兴建乐益女中校舍外,就是给自家盖了这上下五间的住宅,以后一大家子就一直住在这里。其实里面的天井并不很大,但花草葳蕤,幽香弥漫,现在看到的正堂楼房已不是从前的旧屋,两处新砌的房子并排而立,只是厢房还残留着有史以来的味道,斑驳陆离,沧桑依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似乎在静望尘世的喧嚣中,收集主人曾经的人生际遇。所谓从无字处读书,从无声处寻声,从无人处见人,也许就在这些深刻的端倪线索中,能够寻找到当年发生在这里的许多爱情的“二次元”。
 
在得知父亲同意了沈从文和三妹的婚事后,急性子的张允和赶忙打电报,只一个字“允”,既表示允婚,也算是署名,既表示热心此事之情,也不无炫耀简练之功。对于文坛高手沈从文来说,自然是心领神会,她自己也自鸣得意,以致多少年后还沾沾自喜。但张兆和唯恐讲不清楚,还是按照事先的约定,又给沈从文追发了一封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兆。”好像有点画蛇添足,但喜不自禁的心情昭然若揭!
张允和这个人性格豪爽,大大咧咧,天生一种英雄情结。大姐张元和与昆曲小生全才顾传玠因同台演出《长生殿》而相识,没想到,“唐明皇”和“杨贵妃”假戏真做,突然眼神对望,眉目传情,前世姻缘终于情定今生。但名门闺秀和昆曲戏子之间的地位悬殊较大,各方舆论给张元和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她写信给允和倾诉心中的惆怅,允和却代行家长职权立即回信:“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又是一个痛痛快快的行事风格,辣妹妹做事一向出乎意料,但绝对果断有力也有效!
四妹充和从小过继给别人,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和三个姐姐在一起,她看上去规规矩矩,从不惹是生非,但在考北大时,却有惊人之举,国文得了满分,数学只得了零分,北大还居然破格录取这样的学生,一时间,追慕者如过江之鲫,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卞之琳,落入凡尘,伤情灼我,生劫易渡,情劫难逃,几番相思几回梦,几多牵挂几回痴,终于逼出了那首著名的情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话说白了就是,也许你喜欢的是别人,但不知道后面还有人在喜欢你,你用梦想的月光装点着自己,我虽没有得到你的爱情,但我也不后悔,因为你毕竟给了我许多美好的幻想!事实上,他们有过多次接触,我在他们家庭的相册里看到了充和与卞之琳划船的照片,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卞之琳的真容。在我们看来,他们也应该是很般配的,但当年充和确实没有那个意思,所谓落花有情,流水无意,是也!而她聚精会神看到的风景究竟是谁呢?当时,美籍德裔学者傅汉思应胡适邀请,在北大西语系教授希腊文,开始是因为钦佩沈从文,经常去沈家,后来沈从文发现傅汉思对充和的兴趣远比对他更浓,也就顺水推舟,常常叫充和出来应付。这个洋面孔的老外最终心想事成,抱得美人归。
很显然充和的爱情,没有劳驾二姐烦神,事实上这时候允和也在烦自己的事情!因为她自己也进入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动人意境。她的同学是周有光的妹妹,那天到同学家里,正好与周有光撞了个照面,“遇见她,如春水映梨花”,周有光突然有种想爱的感觉,接下来的童话故事就是如影随形的套路,上海同读,杭州相遇,两情相悦,最终爱情之花盛开在西子湖畔。

张家四姐妹都属于那种超凡脱俗的女人花,一腔婉约的情怀,一季惊艳的馨香,就是那种大气、明理、纯真发诸内而形于外的真水无香。她们为爱浸染一生,为情沉醉一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构筑遮风挡雨、花好月圆的巢窠,纵是整日价柴米油盐酱醋茶,也要成就那一抹最美的色彩。这就像母亲陆英当年嫁到张家一样,震惊了所有在场的人,明眸善睐,美到极致,不仅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也不失小家碧玉的柔情,锅碗瓢盆交响曲,在她的手中变得有声有色,井井有条。这些印记几乎毫无遗漏地流淌在四姐妹的血液中和骨子里,她们的美不仅在于接受生活中的许多美好,也在于她们敢于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她们像千千万万普通人一样,会遇到“屋漏偏遭连日雨”的人生窘境,但她们始终秉持入木三分的爱和刻骨铭心的情,在她们心目当中,只要红尘中有你,就是我世界的全部精彩。
什么是大家闺秀?我觉得,除了文化底蕴在举手投足间散发的天然、沉着、高雅的神韵外,就在于她们处乱不惊的安静心态,笑对人生的恬淡情怀,遇事总能挥去一身哀愁,并以乐观的情绪笑望彼岸灯火。那么这样的人生品格究竟是如何炼成的?毫无疑问,张冀牖对此起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他做了三件值得点赞的事:一是强化素质。他专门请了三位老师给女儿们教授国学,文、史、哲,诗、书、画,还教她们唱歌、体操、跳舞。让她们从小就浸润在传统的文化氛围中,具有深厚的学养和渊博的学识。二是及时纠偏。有一年除夕,他看到孩子们和家佣在一旁丢骰子、玩骨牌,虽然赌钱不多,但他认为这不是好苗头,于是请来名伶精心授艺,她们从此与昆曲结下了不解之缘。三是发扬天性。他几乎极尽所能,给了孩子们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发展个性。买留声机,播放京剧和昆曲;买放映机,上映卓别林短剧。当年照相机刚流行,价格不菲,索性多买几个放在家里,供孩子们摆弄,好坏不管,关键是让孩子们了解最新技术;更不要说家里满世界的藏书了,孩子们在这里可以随便翻阅,自由翱翔。
日子的磨炼,年月的雕刻,让女儿们沉积起高雅的美学情趣和从不装腔作势的文化潜质,具有了出类拔萃的见识和人迹罕至的视野。有次父亲看到允和在书房翻书,便抚着她的头问:“你顶喜欢什么人的诗?”允和脱口而出:“纳兰性德。”父亲很奇怪:“为什么喜欢他的?”允和振振有词:“他的诗有真感情,动人,文字绮丽。”诸如此类的孩童记忆几乎占满了九如巷,她们在这里组织了自己的小剧社,演出自己的节目。她们在这里还成立了“水社”,编辑了社刊《水》。一泓清水浸润了这个家庭曾经的岁月,至今人们还能分享到《水》的甘甜清醇!
 
在他们家里我们看到了几本尘封多年的社刊,如今元和、允和、兆和、充和都已远赴天国,她们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里那些最美好精致的部分,作为源源不断之“水”汇成了江河。那些袅袅婷婷的身影和才华横溢的英姿,还会时常浮现在人们目前,让人窥见那个时代,窥见心灵波澜,窥见姹紫嫣红的绝代风华!那些曾经的故事是美酒,历久弥香,抿口便醉,隽永而悠长,依然飘荡在历史的岁月中,飘荡在口口相传中,也飘荡在苏州城的一条小巷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