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为何自称'巨眼人'?谈谈明代书画鉴藏风尚,以董其昌为例

 群鸿戏海 2020-01-12

序言:

在中国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董其昌是一位非常具有争议性的人物。正如奥崎裕司在《日本对董其昌的研究》一文中说的那样:'要寻找一个历史上真实的董其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太多,唯有将董其昌所曲解、臆测的内容与文献记录、传闻与史实进行分别梳理,这才有可能。'

董其昌作为一代书画家领袖,堪称明代书画界的'弄潮儿'。他本身具有多种身份,比如文人官僚、书法家、画家、鉴赏家、画论专家等等。从29岁开始便着手于收藏、鉴赏古书画,直至去世的53年里,提出了不少对于后世影响深远的书画理论,不愧于'三百年来一巨眼人'此种自称!那么,关于董其昌这位明代大儒究竟有怎样的书画鉴藏功底?他当时是利用何种手段进行个人收藏的呢?我们接下来便以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探究分析。

一、董其昌最初的收藏缘由

在18岁的时候,董其昌便进入莫如忠门下学习。当时在莫家收藏有许多书画,估计在耳濡目染之下,董其昌对于书画的喜爱由此萌芽。不过,董其昌真正地接触收藏,还要从韩世能谈起。

董其昌为何自称

董其昌

在北京任职出仕期间,董其昌结识了许多当地的收藏家,其中最为有名的一位便是北方大书画收藏家——韩世能。1591年,董其昌受到韩世能收藏的影响,开始了自己的书画收藏生涯。其实,韩世能是董其昌的同僚,通俗来讲就是现在的公务员同事关系,董其昌尊称韩世能为'馆师'或'韩宗伯'。如今,我们可以看到董其昌在韩氏所收藏的重要书法名迹《平复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有题写跋语,如今在《墨缘汇观》著录中有记载:

'余所题签在辛卯(1591)春,时为庶吉士,韩宗伯为馆师,故时时得观名迹,品第甲乙。'

董其昌为何自称

陆机《平复帖》

在韩世能的影响之下,董其昌最开始收藏的是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的书画作品。何以见得呢?因为董其昌在《大观录》中曾这样说过:

'辛卯(1591)请告退里,乃大搜吾乡四家泼墨之作。'

二、董其昌对于书画收藏的'狂热'

有学者称董其昌的书画收藏是'见之不取,思之千里'的,因为只要董其昌想要的书画作品,他就会一定想尽办法弄到手。比如说,董其昌生活的明代,江南已经成为了书画收藏的中心(集中地点),书画收藏多分散于各个文人官僚、职业商人手中,董其昌便多次利用出差江南的机会,搜求书画墨迹珍宝。

比如,董其昌曾经在1591年出使福建地区,在归途中刻意停留在松江数月,大搜元四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墨迹;1592年及1596年,他为持朱节使臣,分别到武昌及长沙册封楚王,他趁机到当时书画收藏最为丰富的江浙地区停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松江地区向顾正谊等人借画临仿,在嘉兴地区观看项元汴的收藏,在杭州地区观看高深甫的收藏等等。如此看来,官僚公差的任务对于董其昌而言,反而成为了他自身追求书画鉴藏雅好过程中的最好掩饰。

董其昌对于书画收藏的'狂热'程度到底有多么令人惊叹?或许可以从下面两则材料的记载中,深刻地体会一二。1597年,董其昌借机在吴门(今苏州地区)韩世能家中看画,美其名曰是要提升自己的鉴定水平,在《画禅室随笔》卷二、《容台别集》卷六、《佩文斋书画谱》卷九十四中均有记载:

'三月十五日,余与仲醇在吴门韩宗伯家,其子(韩)逄禧携示余颜书《自告身》徐季海书《朱巨川告》,即海岳《书史》所载,皆是双璧。又赵千里《三生图》、周文矩《文会图》、李龙眠《白莲社图》,惟顾恺之作《右军家园景》,直酒肆壁上物耳。'

此外,再比如董其昌在1622年的时候,他心中一直有个结,那便是他对于宋元名画,尤其是燕文贵的画作还不是特别熟悉,然后便一直挂念在心上,如今在《历代流传书画作品编年表》、《笔啸轩书画录》中有这样的记载:

'余宋、元之名画,既得观什之四、五,所尤想见者燕文贵耳。壬成(1622),入都门,知郭金吾家有藏卷,属所亲先之,凡一再请,始得发其箧,展卷鉴阅,烟云缥缈,布置清脱。又有赵源卷三丈,绝类北苑(董源),并记。'

从以上两则记载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董其昌对于书画收藏的'狂热'程度,可见一斑。董其昌——他足以称得上是一位穿着朝服的山人,即穿着官服而致力于追求经国大事之外的个人艺术理想。

董其昌为何自称

董源《溪岸图》

面对明代当时丰富的书画藏品,董其昌其实也有自身的喜爱偏好。比如,董其昌非常喜欢征集董源的藏品。比如,他曾经在1593年春天,在北京得到了好朋友吴廷转增给他的(传)董源《溪山行旅图》。

董其昌为何自称

(传)董源《溪山行旅图》

除此之外,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的理论建构,他特别喜爱'南宗'之祖——王维的绘画作品。而且董其昌非常崇拜米芾,何以见得呢?米芾曾经在《画史》中说过只有《雪图》是王维的真迹,于是董其昌便十分想努力的找到这件王维的真迹。在1595年,41岁的董其昌在长安旅舍中题写王维的《江山雪霁图卷》(现藏于日本京都)时将其定为真迹,《珊瑚网·名画题跋》卷一中有记载,其原跋文是这样写的:

'画家王右丞如书家右军,世不多见,余昔年于嘉兴项太学元汴所见《雪江图》,都不皴染,但有轮廓耳,及世所传摹本,若王叔明《剑阁图》,笔法大类李中舍,疑非右丞画格。又余至长安,得赵大年临右丞《林塘清夏图》亦不知敛,稍似项氏所藏《雪江卷》,而窃意木尽右丞之致。今年秋,闻金陵有王维《江山雪霁》一卷,为冯开之宫底所收,亟令友人走武林索观,宫底珍之。自谓'如头目脑髓',以余有右丞画舞癖,勉应余请高三日,始展阅一过,宛然(赵)吴兴小帧笔意也,余用是自喜,且右丞自云: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余未尝得睹其迹,但以想心取之,果得真有合,岂前身曾入右丞之室,而亲揽其磅礴之致,故结习不昧乃尔耶?'

董其昌为何自称

传王维《江山雪霁图》

不过,董其昌的鉴定水平真的有那么高吗?那到是不尽其然。谢稚柳先生就曾经锋利地指出,董其昌并不认识唐画,因为董其昌屡次见到王维的画,现在看来都是伪作。董其昌的鉴定其实不一定准确,他的鉴定中包含的主观情绪比较多。他本身就是一个比较有野心的收藏家,着力于建构一套明晰的书画理论。于是,他与好朋友陈继儒共同鉴定书画,两人一唱一和,导致了许多藏品变得'名花有主',晋唐书画的数量也猛地增加了不少。

三、关于董其昌的书画鉴定

前面说到董其昌对于唐画的鉴定水平并不是很高,那么就说明他的鉴定能力不行吗?其实,也不是这样的。董其昌对于元代书画的鉴定水平还是相当之高的。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了这一问题,都趋向于这样一种观点,即董其昌在鉴定晋唐、宋元名迹书画的时候,会比较主观,但是对于元代钱选、赵孟頫等元代画家的书画作品鉴定还是十分具有权威性的。

比如说,董其昌对于元代'一枝独秀'书画家——赵孟頫的书画鉴定,他在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卷》后面题写到这样一段话:

'吴兴此图,兼右丞、北苑二家画法,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故日:师法舍短,不如书家以肖似古人,不能変体为书奴也。万历三十三年(1605)晒画武昌公廨題。董其昌。'

董其昌为何自称

同样,董其昌于79岁时在赵孟頫的《高松赋真迹卷》后的题跋,也依旧能够看出他比较坚实雄厚的鉴定基础:

'余少时学二王书、每谓松雪以神韵胜,不能以魄力胜。后复得松雪百余字,始信其书法超越,亦本二王。余是时书法殆亦有进境也。今过吴门彭氏,家藏赵书一卷,笔笔生动,精采烂然、一望而知为真迹矣。'

总之而言,董其昌对于元代书画的鉴定在大体上还是可信的,因为元代距离董其昌生活的明代时期跨度不长,也方便于董其昌的自身书画鉴定。但是,也不是说他对于元代书画的认识都是准确无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董其昌也大抵如此吧。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对于中国书画鉴藏历史过程中付出的巨大贡献,他所自称的'三百年来一巨眼人'这一领袖头衔也有一定的道理。

董其昌为何自称

欢迎大家点赞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