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冯仑说过一个颇为好玩的现象:满街都是管理书籍,却到处都有破产企业;满书店都是爱情教程,可满大街都是不幸婚史。管理和爱情一样,都清楚又都不清楚;都有道理又都没道理。 职场管理的痛点
管理者往往陷入了这样一个怪圈:
导致自己成为了管理的囚徒,被迫去应对对各种不可预料的难题,还要深陷日常运作的琐事中,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情绪总是在低落与暴躁中钟摆,身心疲惫…… 问题的症结在哪? 关键就在于管理者把“管理”二字看得太简单了,不清晰它到底是什么?管理者需要改变自己对世界的看法,使用过时的导航系统无法带领你探索新的世界,你只有在混沌中建构起新秩序,才能成为一个有领导力的管理者。 什么管理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变化 ,人们从工作为了获得令人满意的报酬,转为更加关注自我内在世界的追求,管理的定义也不断随之升级,不再是把人仅仅当做一种“机械化”的生产工具来操作。管理的定义大致分为三大进程:工业化→人性化→信仰化。 第1阶段,工业化定义: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不论是家庭、企业或政府)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科学管理原理》 ☆不少管理者骨子里还是处于这个阶段,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缺少人性化的成分。 第2阶段,人性化定义: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多数管理者的共识,但多流于表面的形式,没有生发在骨子里。 第3阶段,信仰化定义:管理,管是管人、管文化,理是理制度、理模式。我的职责就是把人给管好。管理人的最佳方法是什么?就是用文化去管理。——《未来已来》 ☆只有极少数管理者能做到这个定义上的管理。 管理的定义看似很简单,实操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管理难,好比火中取栗子,没点看家本领,真不行! 为什么管理这么难?“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庄子》 管5万人的企业和管5个人的企业一样吗?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在管人管心。可是人心好管吗?管理难表现为两个方面: 1、管理难,难在挑战人性! ★管理有多难,其背后的人心就有多复杂。 且不说人心在生活、家庭中的复杂性,单就工作而言,人心就已经够复杂了。每个人都是由两个人构成的,人格面具两面性。在企业中建立的“职场人设”都不是最真实的自己;甚至久而久之,偏离了原本最真实的那一面。 借用新柏拉图主义之父普罗提诺的一句话来说:“人类处于神与禽兽之间,时而倾向一类,时而倾向另一类;有些人日益神圣,有些人变成野兽,大部分人保持中庸。” 人性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一套做一套,欺上瞒下,畏强凌弱;即强大又虚弱,既卑琐又崇高,既自傲又自卑,既能洞察入微又常常视而不见……区别只是每一个人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一个人的人性尚且如此,何况是去捏合一群人的人性!更何况还要去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人性。因此管理难,难在挑战人性!这是几千年来,管理一直存在的问题:管理有多难,其背后的人心就有多复杂。 2、管理难,难在自身人心! ★管理难,罪魁祸首是管理者自己。 比如,一个中层管理者不行,人不行,领导者换人,领导者为什么换人,说穿了还是领导者自身的问题——识人不准、用人不当,导致无效管理。
所以管理难,首先是审视自己的问题,找自己的原因,而不是急于把责任推脱给下属。管理者“自知者明”,才能“知人者智”与“知人者不智”,才能做到有效管理。 因此,解决管理难的突破口就在于管理者能自知! 如何破解管理者的自知困境?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大学》 抓住本质,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据说,爱因斯坦被问到什么对《发展论》最有帮助时,他的回答是: “弄清如何思考问题! 抓住问题的本质就成功了一半……”(据说,真实与否不重要,重要是回答的逻辑是对的。) 也就是说,问题,先有思考,后有本质。由此,管理的本质存在两个属性:
管理者想要破解管理的难题,必须手握两把手术刀:第一把刀,剖析自己;第二把刀是剖析人性。 1、管理第一性本质:明心见性,我为什么而存在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大学》 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能克服一切问题(尼采)。当管理者拥有了阅读世界的能力,才能成为一个卓越的指挥家,去创立一个赞新的世界;当你漫步在城市街道的人群里,你感受到这个世界需要你做点什么的时候,你便拥有了自己和整个世界。你要与它建立怎样的亲密关系呢? 在“天堂和地狱”一线之隔。心生万念,很多事往往只在管理者的一念之差,谬之千里。良知没处,万法难度(王阳明)。 例如,滴滴从大众娇宠,到接连二三卷入轰动全国的恶性事件中,一个独角兽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跌下神坛。管理者在舆论的重压下才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缺乏敬畏之心,好胜心盖过了初心。随后,滴滴顺风车业务被砍,业绩大幅度萎缩,开始裁员…… 而成立二十几年的老干妈,创始人陶碧华女士,大字不识几个,公司坚持不上市,产品物美价廉,年年给员工分红,硬生生把草根品牌从江湖术士的格调升级到了庙堂之上,成国民品牌,远销海外,成了交税数亿的全民女神。 因此,管理管人管心,第一性本质就是管理者思考我为什么而存在,明心见性。 因为心性大于一切! 管理者的情怀与智力、看书多少没有必然产出比的联系。参照马云的学历水平,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管理者比马云的智力更聪明,却无法企及他高度的原因。 如《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定心定性定江山。也就是马云说的:“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放弃什么。” 马云 这点他给了管理者很好的启示。见微知著,举个小例子来说,阿里刚创建时,公司只有四、五百人,任何人加入公司,马云都要亲自面试,包括前台接待、公司的保安,而且常常为了面试一个员工花费大半天的时间。 有一次,一个非常有才华和管理能力的应聘者,面试完毕,马云问道:“如果您来我公司任职,那上一家公司的客户怎么办?”这个职场人士马上回答:“我会把我所有上家公司的客户,都转到阿里巴巴来。” 结果,马云放弃了这个人才。这是一种选择的智慧,他很清楚,这个人一旦离开阿里,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带走所有的客户,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埋下祸根。但多数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出明智的决策,毕竟眼前的利益大于一切。 可见“管理难”,难在管理者自身的“定心定性定江山”。心有所向,方能致远!见天见地,最后见证的都是自己的心性。 所以你会发现,那些顶级的管理者,比如稻盛和夫追求佛法;马云曾三顾茅庐,请教他管理之道,最后有了他自己追求的道法;乔布斯信仰禅宗佛教等等。但无一例外,他们追求某种信仰,更高的智慧,为了明心见性,而后养性修身、最后知行合一。 ★管理第一性本质的解决策略: 1、顺乎良知:不断探索自己为什么而存在? 2、恪守原则:自己有什么、要什么、放弃什么。 2、管理第二性本质:顺乎人性,释放人性的本质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管理者越关注自己,越会迷失方向。 我与世界不是对冲的,而是融合的。从我为什么而存在回归到众人,管理者与组织链接在一起,让他人更有“意义”才能使混乱的局面得以产生新的秩序。
虽然这些伟大管理者、管理学大师对管理本质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无一例外都聚焦在把握人性的问题上。看起来很简单,可是有一种痛苦叫“你学不会”。即使你把所有的书籍、方法和案例全部研读一边,你也无法复制他们的成功。就如印度哲学家奥修说的:“知识是他人经验的积累,智慧是自己经验的积累。” 但这些本质定义的背后,一定源于人性某种共性思考,清楚这种共性,也就找到了人性真正的本质,管理者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去指导自己的管理方向。 人性的真正本质是什么? 千古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七宗罪里的人性——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佛教里的人性——贪嗔痴慢疑,等等。 如果管理者陷入到人性之恶的对抗中,那么人性的恶永远都会在作怪。人性的恶就摆在那,谁也无法彻底消除它,管理者最佳的方式就是回归到彼得·德鲁克认为的“管理的本质”在于激发和释放每一个人的善意。 ★那么这种善意是什么呢?
任何一个善意的释放,都离不开它的存在!自由→心智→创造→爱,这是人性本体结构中的四个要素,是人性本真追求的状态,这才是人性真正的本质,破解人心之恶的唯一密码。 释放它,可以让人之生存特性:理性>非理性;可能性>事实性;希望>忧虑;责任>无力;社会>个人,让人性光辉挤压人性弱点的生存空间。 如果组织有共同的目标,也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存在,但不给予员工充分的自主权(自由),不提升他们能力(心智),那么他们对工作(创造)也就没有了激情,更别提对组织有多大的感情(爱)了。 李云龙 例如,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看似“鲁莽”,但人物性格本真(自由、心智、创造和爱),这就决定了他整个军队的魂,士兵拥有了个性发挥的自由、英勇无畏的心智、逢敌亮剑的创造和保家卫国爱,成就了个体,也成就部队。 从这部电视剧的收视率与重播次数来看,反映了大众对那种“亮剑式”人性释放的渴望,这就是人性本质的赋能力,反之则不然。 因此,管理管人管心,第二性本质就是释放人性的自由、心智、创造和爱。 ★管理的解决策略: 1、言传身教:以自身的心性去影响一群人,让一群人去影响更大的一群人。 2、设定环境:根据自身企业的状况,设定能释放员工自由、心智、创造,和爱的工作环境、机制等等。 简而言之,“明性见性,释放人性”,管理者才能实现高效卓越的管理,破解冯仑所说的“管理都有道理又都有没道理”的怪圈。稻盛和夫之所以被奉为经营之神,是因为他通晓自己为什么而存在,也通晓他人的人性,才能把不同领域的两个企业京瓷和日航带到世界500强的行列。 最后说一句,一个管理者小成、或中成、或大成,终成于道;而道取决于他内心的世界里装满多少心性良知与人性本真的养分。 延展阅读经营之神稻盛和夫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炼灵魂。管理企业和管理人生、管理工作是一样的。现在的大多数人都忽视了心灵的重要性,对于“修心”漠不关心。人们往往忽略了,要在人生中、在工作中取得出色的成果,人的思维方式、人的心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爱、真诚以及和谐之心中所产生的思想,才是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基础。 |
|
来自: 谢兵e14i1abd3t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