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用幼儿家教入门(连载十六)作者:阿福

 天然呆阿福 2020-01-12

5.5 起死回生

有一种情况,常使某些家长羞愧不已,且坐卧不安,这就是他们的孩子,其考试成绩每况愈下,甚至常常考不及格,要补考。这确实是一桩严重事情,非认真对待不可。有些家长埋怨自己的孩子贪玩,坐不住,或者认为孩子笨,天生学不好,而且,学校课堂里的新内容,还在铺天盖地地压下来,简直无法招架,因而听之任之,随他去。不过,大多数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仍努力设法帮孩子度过难关。他们或督促孩子周末去学校参加补课班,或本人亲自辅导孩子,甚至替孩子延聘家庭教师;其结果,有的卓有成效,有的于事无补,甚至还有的反而因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竟适得其反。

尽管这种情况令人担忧,也令人心焦,但即使再严重,并非无可挽回。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大,而读小学的孩子尤为如此,所以只要教导得法,定能否极泰来,转危为安。

首先,你要跟孩子好好谈一谈。跟他说清楚,他有足够的能力,补好以前没学好的功课;一方面向他强调他不是笨孩子,另一方面也向他强调,他拉下的功课,并非难得不得了(事实也是如此);必须使他建立信心,以便最大限度地接受你对他的辅导。

其次,你得把这种补课辅导,安排在暑假或寒假中,尽量不与学校的正常学习相冲突。这时候,你让孩子把没学好的那门功课的所有课本全拿来,从他功课明显掉下来的那一册开始补习;如果以前这门功课一直不好,就从第一册开始。

在这一过程中,你要自始至终记住你的两个目的。其一是,了解你孩子到底对哪些问题没搞清楚;其二是,立刻帮他搞清楚。开始的时候,你应该陪着孩子通读课本,一册一册地读,然后做适量的习题,每种类型,只须做一道两道题。做习题时发现了问题,让孩子重读课本中的有关章节,以澄清概念,并对此适量增加习题数量。

不论学习新内容,还是补习旧知识,孩子都需要经历一个或快或慢的理解过程,因此你不可操之过急。在通常情况下,每天最多花30分钟或40分钟做这件事。如果你孩子的情况很严重,那就上午半小时,下午半小时,每天分两次进行。千万不可连续作战,一搞几个小时,使你的孩子及你本人都累得身心疲惫。为这种补习所花费的时间,以及它的最终效果,完全取决于你能否准确了解孩子有何疑难问题,而不在于孩子本人如何。

5.6 孰是孰非?

许多热心关注孩子功课的家长,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觉得老师给孩子所讲的某个概念或某种方法,好像有问题。如果你碰到了这种情况,最好先慎重思考,不可立刻下结论,更不可当着孩子的面,轻率断定老师讲错了。因为,倘若老师是对的,那么你这么做,会干扰孩子对新概念或新方法的第一印象(对概念或方法,建立既正确又清晰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你可以什么都不教他,但不可以教他什么时教错了),反使孩子疑惑不解,甚至留下不利的隐患;倘若老师是错了,而你立刻指责老师,会破坏孩子尊敬老师的良好习惯,使他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他的老师不怎么样。在一般情况下,孩子若瞧不起老师,往往最终害了他自己。

然而,若真是老师错了,那你也得不失时机地给孩子把错误的概念或方法纠正过来。这时候,你必须有足够的理由和清晰的思路,以及准确无误的叙述方式,向孩子指出你是如何理解那个问题的,而这种理解与老师的理解有什么差别,尽力引导孩子自己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当孩子真正弄明白时,你还必须向他说明老师的错误是因疏忽所致,并告诉他每个人都有疏忽的时候。

上学读书的孩子,当以课本为绝对权威,其次才是老师,再其次才是你这个当家长的。小学课本粗看极其简单,与某些课外辅导资料相比,似乎里面没什么东西,而实际上,这些由教育专家精心编排的学生课本非常出色,几乎经得起任何人推敲琢磨。孩子有疑问时,必须先看课本,最好翻来覆去地看。小学一二年级的数学比较单一,往往是非分明,容易判断,而语文就没这么简单了。

许多孩子都不喜欢上语文课。也许这因为许多语文作业,比如造句,填同义词或反义词,乃至以后写作文,都不像做数学题那样只有一种答案,而老师在批改语文作业时,也并无统一的标准,因此,孩子常常失望地看到自己的作业本或考试卷子吃红杠。其实,若要真正学好语文,一者必须时常提醒孩子熟读语文课本,再者必须使孩子养成多查字典多查词典、并以字典词典为准的好习惯。孩子的字典,最好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而他的词典,也最好是这家出版社的《现代汉语词典》。我在前文中已经指出,这两本工具书的权威性,可与孩子学校里所发的语文课本和数学课本相提并论,不容怀疑。

5.7 哪些孩子最出色?

大约百分之一的孩子天分很高,异常聪明,似乎无论学什么或做什么,都轻松自在,不必刻苦用功。可遗憾的是,这些孩子并非个个出色,个个功课好,个个前程锦绣,这是因为,人的天分仅仅是一种类似于原始矿物的自然资源,它可能被合理利用,也可能被挥霍浪费。我们看到社会上哪个行业哪个阶层哪个地方都有聪明人,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与有天分的孩子一样,那些不贪吃、不贪玩、只知刻苦学习的学生,也并非个个都好。因为太刻苦容易僵化头脑,不机灵,不活泼,只专注于眼前的细枝末节,见到了树木却不见森林。这种孩子,即便门门功课都得100分,也不是最出色。

在我们周围,常被人议论,并被人赞扬的,大都是某些家境不好,或其父母文化程度较低,然而其本人却出类拔萃的孩子。每每看到这些孩子一举考上国内名牌大学,或读了硕士博士,或留学于美国英国,往往使某些家长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大人对孩子不必管得太多,管多了徒劳。其实,那些家境好的,或是其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孩子中,也有许多出类拔萃的,只是看上去没前者那么显眼而已。

仔细观察这两种孩子的学习经历,对我们肯定有启发。其实,尽管这些孩子的家庭不同,学校不同,而且差异相当大,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有独立自主的自学能力。他们能自己看课本,自己读,自己理解,而且自己找作业做;他们既知道老师按课本所讲的内容,也知道课本以外的有关知识。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完全跟着老师走,不管是平日的课堂学习,还是以后的高考复习。

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传统的教学制度,不要求学生有自学能力,以至于许多读本科大学的大学生,都只从课堂上接受知识,并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走。我认为,要使孩子真正具备应有的自学能力,必须从小培养。你让孩子自己看书,自己做作业,尽量别干涉他;如果你教他学奥数,学了一段时间了,就不妨让他自己读一讲,然后自己做习题,而你只在检查他所做的习题时,纠正他的错误,并提醒他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果经常这样的话,他肯定会渐渐掌握自学的诀窍。到最后,他若能自己读完一册奥数课本,并自己做完课本中的有关习题,那么,他就基本具备了一个读书的孩子应该具备的自学能力。要知道,有自学能力的孩子才最出色,最有前途。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