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 养老 最美夕阳红 2018年的重阳节 海口老年人收到一份特别的“节日礼物” 那就是 筹备已久的海口首批长者饭堂 于当天正式开业运营 关爱今天的老人 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海口探索长者饭堂的做法 也是在为当前的老年人和未来的我们 搭建一个保障的平台 当然 在老龄化日益严峻的今天 如何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需要政府与社会一同寻找答案 2019年5月 作为海南省唯一入选城市 海口市被批准为 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试点城市 这些做法 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过年放假不?”2019年12月末,住在海口爱至家老年护理院86岁的老人吴开炫,在写字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下这句话。院长许磊摇了摇头,老人枯槁的脸上绽放出笑意,继续提笔写道:“那我还在这儿过年。” 在海口,和吴开炫一样年过60岁的老人有28.82万,占社会总人口的15.7%。根据国际惯用标准(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7%),海口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一图读懂城企联动普惠养老 ↓↓↓ 长者饭堂 看似简单的吃饭问题,困扰着不少老人,以长者饭堂为代表,海口初步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 在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敬老院的长者饭堂,老人们正享用午餐。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我老伴几年前就去世了,孩子又在外地打工,自己做饭,麻烦。”1月6日,在海口市琼山区红旗镇土桥社区长者饭堂里,年过七旬的吴清坤正在吃饭,听闻记者采访,筷子还没放下,就竖起了大拇指:“现在不但有荤、有素、有汤,还有了不少伴儿,舒心!” 民以食为天。2018年,海口将长者饭堂助餐服务列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共同推进的老年助餐服务合作机制。 如今,全市25个城市社区和24个乡镇的长者饭堂(含桂林洋开发区)相继投入使用,基本形成了“社区10分钟至15分钟、外围城区20分钟至25分钟”助餐服务圈。长者饭堂里每顿几元钱甚至免费的营养餐,深得不少老年人喜爱。 吃完饭后,吴清坤一边摸着肚子,一边向海南日报记者打听:“我听一个朋友说,他那里的‘长者饭堂’不止有饭吃,还有医疗服务咧?” 让吴清坤啧啧称赞的,是海府街道龙舌坡社区“长者饭堂”,准确地说,这是海口第一家综合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这里,饭堂的旁边就是娱乐室,楼上是按摩室和休息室。在吃饭之余,老人们能在这里舒舒服服待上一整天,甚至还能享受到医疗、保健等服务。 “目前我们已在海口4个区各建了1家综合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海口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相关负责人说,此外,截至2019年底,全市已投入运营78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初步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城乡全覆盖。2020年,海口计划再建29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白天,老人们到照料中心吃饭、社交,晚上等子女下班后,老人就回家享受天伦之乐。” 机构养老 要满足部分老人需要24小时被看顾的需求,机构养老成为不可或缺的补充,而社会力量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1月8日,海口爱至家老年护理院,工作人员正细心照顾老人。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 尽管社区养老日臻完善,但“日间供应”的模式无法满足部分老年人需要24小时被看顾的需求,机构养老成为不可或缺的补充。 据悉,目前海口有25家公办养老机构,共提供3090张床位。此外,还有11家民办养老机构,提供3464张床位,占全市总床位数的52.8%。在机构养老中,社会力量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社会拥有人力和财力。”海口市养老文化研究会会长符仕俊指出,“社会参与养老能够减轻政府和老人家庭的压力。” 两年前,因脑梗塞而失能的吴开炫住进了海口爱至家老年护理院。“一开始,吴老身体状况不好,没有食欲。”许磊常驻在院里,对每一位老人的情况都一清二楚。 在护理院,“吃”有一荤两素一汤,“住”有宽敞三人间,“养”有专业护理员,“玩”有同龄玩伴和多种文娱活动。渐渐地,吴开炫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好。 “虽然他还是说不出话,但是会用手语开玩笑,这说明他过得很开心。”吴开炫的爱人陈钫几乎每天都去院里陪丈夫,碰上许磊,便亲切地唤一声“儿子”,“有一个像儿子一样的好院长,我们放心得很!” 2001年开始运营的海口爱至家老年护理院,是海南省首家民办养老护理机构,配备了100张床位,目前有60位老人入住。为了让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料,“我们配备了14位护理人员,其中90%都拥有卫校教育背景。”许磊说。 桎梏待解 选址难、招工难、留人难、社会偏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亟待破解 “我们想为养老事业多出一份力。”在采访中,多个民办养老机构负责人都表达了这一意愿,但下半句却常常跟着一个“但是”。 “最难的就是选址。”2018年3月,许磊耗资40万元,在海甸岛租下一栋别墅,准备开办爱至家老年护理院分院区。得知消息的周边业主,因担心扰民等问题,反应强烈,项目最终在业主们的抗议下无果而终。 这并非孤例。2016年,海南普亲老龄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亲公司)计划在海口市美兰区白龙北路金景帝豪小区裙楼建设“失能失智老人养护中心”,同样遭到了周围业主的极力抵制。尽管已经签订了租房协议,取得了施工许可,项目最终还是被迫“流产”。 “要开办养老机构,选址是第一道关卡。”许磊说。 而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另一个普遍问题,就是招工难。“护理员的社会认可度低、工作强度大,大家不愿意干,干也干不长。”金福源院长朱春霞坦言,财力不够雄厚的机构很难为护理员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待遇。 在普亲公司负责人文山眼中,一些社会偏见也束缚着行业发展。“有些子女把老人送过来,又怕被别人说闲话,转头就把老人接回了家。”文山叹了口气说,“其实,就像父母把幼童送进幼儿园一样,子女把难以实现居家养老的老人送进养老院,也是一种正常需求。” 选址难、招工难、留人难、社会偏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亟待破解。 海口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该局共向全市11家民办养老机构发放建设补贴、寄养补贴、护理补贴等各类补贴100多万元。“我们将继续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并提高护工待遇,努力消除社会偏见。” 普惠养老 海口试点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新模式,让企业建设运营成本下降,服务价格下降,让更多老年人受益 在老年群体扩大、养老需求多样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满足不同的养老需求,成为一道社会大考题。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60个城市参与城企联动普惠养老试点,海口是海南唯一试点城市。 普惠养老服务是在基本养老服务以外,面向广大老年人、靠市场供给、由政策引导的一种服务。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主要解决广大城市老年人尤其是中低收入且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服务时面临的“买不到、买不起、买不好、买不安”问题。 专项行动聚焦普惠养老,围绕“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深入开展城企合作。国家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和引导城市政府系统规划建设养老服务体系。城市政府提供土地、规划、融资、财税、医养结合、人才等一揽子的政策支持包,企业按约定承担公益,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包,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城市政府和企业双方签订合作协议,约定普惠性服务内容、与当地居民收入和退休金水平挂钩的价格等,扩大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海口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三提升”“两下降”“一满意”。 “三提升”即普惠性养老床位数量明显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两下降”,即通过土地、金融等多种政策组合支持,推动企业建设运营成本下降,服务价格下降;“一满意”,则是让更多老年人受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为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目前,海口市政府已为两家合作企业提供了总计404万元的资金支持。“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模式将有效降低养老企业的建设运营成本。一方面能降低老人的入住成本,让普通群众、工薪阶层买得起养老服务,另一方面还能激发市场活力,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养老,最终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海口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还为企业全面落实了《方案》中提出的土地、规划和报批建设、财税补贴、医疗、消防等16条必选支持政策和15条自选支持政策。 “养老行业前期投资大、回本周期长、利润较低,对企业而言压力很大。”朱春霞坦言,“业内普遍认为,民办养老机构前5年都是投入期。”而现在,有了政府支持,朱春霞的后顾之忧少了,跑项目的信心强了、干劲足了。“预计金福源老年公寓西海岸院区项目2020年第一季度就能正式运营,届时将提供120张床位,其中一半为普惠床位。我们已经在南渡江院区培训好了10位护理人员,等这个项目运营后即可马上投入工作。” 而普亲公司的城企联动普惠养老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除了政策扶持外,企业在项目筹备过程中还得到了政府的指导,效率提升了不少。”文山介绍,该项目计划提供1000张床位,以护理型床位为主,“届时项目的收费将明显低于市场价格,切实让民众得到实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