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佛造像石 南朝成都人心目中想象的佛的模样(组图)

 李平东方明珠 2020-01-12
成都博物馆新馆馆藏石刻精品

成都晚报记者 马小兵 马千笑/绘

1995年5月,在成都市西安南路道路拓宽工程的施工现场,发现了一批石刻造像,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接群众报告迅速派人前往清理。清理出石刻造像共9件,其中8件为佛教石刻造像,1件为道教石刻造像,均属南朝时期,出于同一窖藏中,其中5件有铭文和纪年。佛教石刻造像均为红砂石雕刻而成,正面全部贴金。经测试,其金箔的含金量在95%以上,可以见得当时人们对佛的崇敬和信仰。

西安南路南朝石刻造像出土物中,佛教题材的造像有:弥勒佛、释迦多宝、释迦、阿育王、无量佛、三佛等。它是我们在当今佛教寺庙中耳熟能详的“宝相”,当初一定是被高高地供奉在成都的寺庙中,在一片金碧辉煌和香烟缭绕中等待人们的参拜。

其中的三佛造像石现在收藏在成都博物馆新馆。三佛造像石为背屏式造像,上部残缺,高42.5、宽40厘米。正面主像为三佛,三佛并坐于三连茎的莲座上,三佛的莲座均高22厘米,佛磨光馒头状肉髻,结枷跌坐,面形方圆,双肩微削。居右者着圆领袈裟,身后绕一带于双手腕处垂下,其余二者着双领下垂式袈裟,右领搭于左手上,在胸前形成“U”状领。内着僧抵支,居中者胸前系带打结。居右者无带,但双手腕处有带垂下。居中者右脚露掌,掌心向上,右手上举,手心向外,左手拇指与食指相捻,手心向外。居左右者均是双手重叠于腹前,手心向上捧钵。三佛身后残存二弟子,右边残存一菩萨。佛座下有两枝小莲花,花中各坐一佛,双手合十。佛座下两侧各有一力士、一狮子。力士立于圆台上,右者一手下垂握护法兵器,一手握拳举胸侧;左者一手握护法兵器,一手胸侧举掌作用力状。均是圆形头光,上身赤裸。造像石背面为浅浮雕佛传故事。内容为维摩经变相,右边大居士维摩坐于方形宝帐床上,床前立一侍女,手捧一物。

单从造像的风格进行观察,西安南路出土的这一批南朝石刻造像整体上都比较纤细秀丽,而非现在雍容华贵的样子,说明佛像的制造是跟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相一致的。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其传播在南北朝时期形成了一个高潮,但是佛或菩萨的样子是怎样的,这只能依据石刻艺人和信仰者的审美来进行塑造,尽量把造像塑造成人们心目中想象的那副模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