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胡十六国略谈(十五)悼武天王毁誉参半? 或许这里会告诉你…

 思明居士 2020-01-12

在给冉闵盖棺定论前,我首先引用一段梁启超写的《李鸿章传》的绪论:“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 举天下人而恶之,斯可谓非常之奸雄矣乎。 举天下人而誉之,斯可谓非常之豪杰矣乎。 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 以常人而论非常之人,乌见其可? 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由于冉闵下的“屠胡令”,都城邺城内的胡人被杀的差不多了,没杀的也逃出城去了,斗争的范围从邺城扩大到整个北方,各地汉将和汉人也纷纷响应,连在关中的麻秋也承书杀胡。很多被胡人残害至深的地方无不杀胡以响应。胡人只好西遁北逃,后赵掳掠的各地汉人也返还故乡。有历史学家把他跟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相比,说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杀人魔王,现在的主流教科书因为某种原因而故意将他忽略;如果了解一下当时汉人在“五胡十六国”时的处境,了解一下那个扭曲的时代与“屠胡令”的背景,大概也可以理解他的行为了。

五胡十六国略谈(十五)悼武天王毁誉参半? 或许这里会告诉你…

————现在是时代进步了,讲究民族平等,五十六个名族是一家人,各民族和谐相处;但在古代,不同民族是分阶级和尊卑的,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及至之后统一北方的北魏,以及北魏分裂后的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等胡人政权都是把汉人做“二等公民”看待的,当时汉人地位比较低,被随意欺辱和杀害。后赵开国皇帝石勒(羯族)还算是比较开明和有作为的君主,他重用的汉人张宾为他出谋划策,建立后赵政权立下了很大功劳,也因此收到重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歧视汉人。他公然明定: 胡人劫掠汉族士人免罚,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汉人的东西。同时又忌讳汉人称游牧民族作胡人,而称“国人”。暴君石虎对汉人的残暴就更不用说了,详情在《五胡十六国略谈(十三)》里“冉闵建魏灭赵”里说的很清楚了;在之前讲述石虎的“严刑苛政”里也说过,详情见《五胡十六国略谈(十一)

所以,也有人说冉闵在“当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保护汉民族的作用,是一个“特殊”的民族英雄。总之,冉闵是一位非常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就如文章开头梁启超的那句话: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下面简单总结一下冉魏政权的灭亡的原因,以及对悼武天王的总体评价。

在“五胡十六国(十四)”里详细讲述了冉魏的出生、经历、建国称帝,以及最后兵败被杀的过程。一代天王冉闵南征北战、杀伐无数,最终倒在了慕容家手里。冉魏政权存续时间如此之短,虽然有很多原因,但总得来说可以从三方面来说:

一、与胡人的矛盾

冉闵和石赵政权在冀州掀起腥风血雨,当时羌族姚氏、羯族石氏、鲜卑慕容氏由于忌惮冉闵而合作灭魏,几家少数民族政权竟然转而合作攻打由汉人建立的冉魏政权,这也充分暴露了当时汉族和非汉族之间的激烈的民族矛盾,而当时晋朝衣冠南渡,冉闵作为当时中国北方唯一的汉族政权,虽然得7到了北方汉人的同情、声援乃至支持,但并不能转化成“实际且有效的战力”,反而几家少数民族政权的合力绞杀则是冉魏生存的巨大威胁。

二、晋朝隔岸观火

就在冉闵为了捍卫汉人衣冠而与三家少数民族政权殊死搏斗时,自诩为汉族正朔的晋朝却隔岸观火、作壁上观,大有一副坐山观虎斗的阵势。既没有国际声援,又没有道义扶助,更没有派出军队救助,可能晋朝是被“五胡乱华”吓怕了。西晋被少数民族灭亡的惨痛阴影一直挥之不去,不愿再招惹胡人这些尚未开化的少数民族,但是由此一来,冉闵捍卫汉族大旗的孤军奋战便更显悲壮,也更突出了晋朝的短视和怯懦。

三、燕国收买人心

在灭亡魏国、擒杀冉闵的过程中,前燕慕容俊借用石赵石琨、石袛、石鉴和冉闵的内斗,再加上羌族姚氏的助阵,鲜卑慕容氏最后出手,在冉魏兵疲缺粮的时候,给予冉魏终极一击,终于成功除去了冉闵这颗阻挠燕国南下进取中原的钉子。冉闵一死,燕国尽得黄河两岸之利,其势足以与东晋朝廷分庭抗礼而不怵。在灭亡魏国、擒杀冉闵的过程乃至十余年后,燕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而在冉闵死后,慕容俊假惺惺地追封冉闵为武悼天王还大兴祭祀之礼,不可能仅仅因为当时北方旱灾蝗灾盛行的迷信,更是因为慕容俊看到了北方汉人对冉闵孤军奋战、奉汉正朔的同情和怜悯,为了收买人心、笼络汉人,慕容俊聪明地实现了身份的转换,由屠戮冉闵的刽子手转换为继承冉闵未既大业的继承人,名正而言顺,气正而理直。

冉闵的功绩

五胡十六国略谈(十五)悼武天王毁誉参半? 或许这里会告诉你…

一、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很少有一个历史人物像冉闵这样充满争议。纵观历史,但凡有“争议的历史人物”,通常是毁誉参半,俗话说:“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我们必须要详细了解一个在今天不为很多人所知的传奇人物:五胡乱华时代的战神天王——冉闵皇帝,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世人只知冉闵杀胡令,而不知其为何杀胡。作为”当时”唯一活跃在中原北方保护汉族的悲情英雄;论其勇,他以一己之力扭转了北方”华夏汉人”被五胡肆意屠宰,甚至可能灭绝的命运,是谓铁血英雄。能以一已之力,以少胜多,10战10胜,驱逐五胡返回故土,有资格称之谓军事家。能够成立冉魏政权,臣子百姓能够纷纷感召在其帐下效死力。即使在其死后的近1700年,仍为后世所纪念,称之谓政治家,当之无愧!

二、值得称赞的政治家、军事家

冉闵最后兵败被杀,最直接的原因是冉闵因都城邺城缺少粮食,他将城中的军粮分给百姓后,独自带领1万人马外出寻粮,意外碰上慕容恪,才被他率领的14万鲜卑大军包围。他只身统帅1万步兵力在无援兵力情况下迎战前燕大将慕容恪14万,交战初,能“十战连捷”,势不可挡,鲜卑将士无不被他的勇武和战力所震惊。慕容恪14万大军正面交锋1万人接连失败,士气低落,最后还是“用计”才才擒拿朱冉闵,所以他的兵败并不能掩盖其统帅的能力。

《晋书》对其评述“善谋策,(不是有勇无谋的蛮夫)勇力绝人,攻战无前”,每次临战冲锋在前,骑朱龙马(难得一见的千里马),他左手使双刃长矛(两头施刃,锋利无比的古代兵器),右手持连钩戟。其勇猛令五胡军队无人能挡,每战杀敌无数。

如《后赵录九·石虎传》载:三个胡酋趁冉闵率大军进攻其它胡酋的机会,率骑七万袭击邺城,冉闵得知后,急率一千余骑兵回来救援,刚好与胡骑在邺城北面相遇,冉闵一马当先,所部千余骑都跟着奋勇冲杀。闵执两刃矛,驰骑击之,皆应锋摧溃。

《十六国春秋》《册府元龟》等载:匈奴刘显在冉闵攻襄国之后,帅众十万攻邺(《晋书》记载:“石琨及张举、王朗率众七万伐邺”),闵率数千骑出战,冉闵大败刘显,斩万人,冉闵带军追杀,再战,斩三万余人。

《十六国春秋辑补》载:“冉闵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双刃矛也称两刃矛,“两头施刃”,锋利快捷,最为冉闵常用。他在众胡联军绝对优势的兵力围攻中创造了很多军事奇迹,与鲜卑的决战前,他以一万汉军敌鲜卑铁骑十四万十战十捷。最后中计被困的冉闵,骑着朱龙马,持矛戟,于十余万鲜卑铁骑军中,手刃三百余鲜卑强兵悍将,及至战马受伤(一说朱龙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对鲜卑国主质问仍大呼:“天下大乱,尔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天下大乱,你们这些禽兽一样的蛮夷尚且可以称王称帝,何况我们堂堂中华英雄呢!) 【《资治通鉴》】 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

3、灭羯赵驱胡族,保存了北方汉人火种并延续了北方汉文化的传承,为北方汉人的复国创造了条件。

公元350年前后,冉闵歼灭数十万后赵胡军,推翻后赵王朝,致书各地,号召汉人起来杀胡人复仇,史载全国各地:所在承闵书诛之。当时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北部、陕西的汉人都纷纷起兵,仅邺都一地被杀的胡人就高达20几万,甚至远在陇西的麻秋(在讲石虎“穷兵黩武”的那一篇文章里经常出现的将军,不过老是打败仗),收到冉闵的“讨胡檄文”后,都杀掉所部胡人的响应。

冉闵的《屠胡令》使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冉闵当时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顺应了被欺辱,被侵略的汉人意愿。放在那个时代来说,并非冉闵残忍,而是当时汉人被胡人残杀日甚,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冉闵不杀胡,汉人就会被胡人灭亡。

纵观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在战乱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蛮族部落把创造古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列为种姓制度中最低层的贱民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至今。正当“五胡乱华”之时,当创造古中国文明的人们面对相似的窘境时,武悼天王冉闵站出来昭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号令所到,民皆响应,汉军威武,胡寇散溃,使北方汉人与汉文明免于重蹈他人覆辙,中华文明的主体得以延绵。

五胡十六国略谈(十五)悼武天王毁誉参半? 或许这里会告诉你…

羯族与匈奴在冉闵的号召下被基本杀绝。仅有一支万人的羯族部族,因为向北投降鲜卑而保留下来。后来鲜卑人帮助它们杀了冉闵,鲜卑入主中原。这支羯人在鲜卑的统治下以打仗为业。鲜卑内战时羯酋造反,压抑久了的尔朱羯疯狂地杀着鲜卑人,差点将鲜卑灭族。在鲜卑复仇的打击下,羯人在侯景带领下跑到南方梁朝统治区,梁朝政府接纳了他们,收为雇佣军。忘恩负义的羯族侯景却杀死了梁武帝,对江南人实施血腥的种族屠杀,使原本人口众多,千里沃土的江南变成赤地千里,尸骨遍地,杂草丛生的不毛之地(仅屠靖康城就将全城4万户约20万人杀绝),史称侯景之乱。——当然,这是后话了,此时北方已被北魏的鲜卑拓跋氏统一了,已经没有五胡十六国了。

后来,南梁大将王僧辩,于是召集陈霸先、杜龛、韦载等人率军讨伐侯景,花了很大代价才灭此悍族,这一种族才真正从地球上消失。陈霸先建立陈朝,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恢复经济和人口增长,即使这样直到隋灭陈时已经很多年过去了,南方的人口却一直没有恢复到侯景之乱前的规模。由此可见,单侯景几千羯兵就可血腥杀光江南人,更别说几百万胡人如果没被驱逐出在中原,而在中原繁衍几千万后必然向汉族要生存空间的结果!

除了向侵略者报仇外,冉闵最大的功绩还在于驱逐胡蛮数百万出中土。《晋纪》:“自季龙末年而闵尽散仓库以树私恩。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青、雍、幽、荆州诸氐、羌、胡、蛮数百余万,各还本土,道路交错,互相杀掠,且饥疫死亡,其能达者十有二三”。————石虎统治后期,冉闵开仓救济饥民,树立恩德。冉闵推翻后赵,分兵四面出击,与各大小胡酋互攻,没有一个月不交战的。数百万胡人被中原人们驱逐(石虎强迁到邺城的共计几十万汉人,也有近半数在动乱中返还家乡,中途大部分被胡人所害。)氐、羌、胡蛮等各民族数百余万,返还陇西或河套等地的家乡,九大石胡(胡人部落合称)甚至迁回中亚。返迁途中各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掠对方,甚至人肉相食,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

五胡十六国略谈(十五)悼武天王毁誉参半? 或许这里会告诉你…

冉闵使胡族大返迁,造成中原百余万胡人死亡达十之七八,这就变相的杀了百万胡人.中国历史上后来建国的十六国国家中,鲜卑除外,就是成功返回去未被灭的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立。但这时胡人数量大减,民间汉人恢复增长。胡人见识了汉人血腥报复的可怕不得不向汉人寻求合作,汉人从事农耕,胡人则充军打仗。这才开始了和睦共处。五胡乱华时胡族往往打仗不论男女老少全族皆兵。当然往后发展精兵全由男子充当。在十六国南北朝频繁的战争中,胡族大量战死,胡族彼此之间也相互灭族。民间从事农耕的汉人不断恢复增长,北朝东西魏的战争使胡人人口枯竭.两国汉族大地主势力却强大起来,为补充兵源不足,不得不开始大量起用汉军。西凉地区的汉军得到北周起用,正是在这一时期.鲜卑国主们把公主嫁给这些汉族地主势力以拉拢他们,汉军的崛起,以及汉人重新获得绝对的人口优势为后来杨坚灭胡和隋唐的建立创造了外部条件。

冉闵赶胡族出中原,为汉人的生存创造了空间。冉闵的神兵铁骑,让胡人从此不敢再轻视汉人的武力,收敛了他们肆意抢掠的行径。

五胡十六国略谈(十五)悼武天王毁誉参半? 或许这里会告诉你…

最后的总结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对慕容俊致祭赠谥予冉闵一事的评价为:“他的野蛮行动反映着汉族对羯族匈奴族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所以他的被杀,获得汉族人的同情。慕容俊致祭赠谥,正是害怕汉族人给予冉闵的同情心。”范文澜在当代权威历史著作《魏晋南北朝史纲》一书也对冉闵作出过相对中肯的评价:“至于冉闵以区区之力驰骋中原,而东晋又只作壁上观,是以亡不旋踵,只成为历史上的悲剧而已”。在《中国通史》第二编第四章第四节《十六国大乱》中评价:“秦汉魏晋从来没有亡国后自杀的大臣,因亡国而自杀,是从冉闵的魏国开始的,这也说明汉族与非汉族间斗争的极端尖锐。”

一般认为,由于当时中原地区胡汉两族力量对比的悬殊,冉闵的失败是必然的。冉闵虽然在种族斗争中牺牲了,但是他的英勇行动反映着汉族对胡人野蛮统治的反抗情绪,同时在他的短暂统治下,兴汉学,赈饥民,打击胡人,保护汉民,这些在当时的北中国,都是难能可贵的,可谓那个黑暗岁月的一线曙光,故而当时的北方汉族人都认为看到了汉族复兴的希望:“于时翕然,方之为魏晋之初”。因而冉闵的被杀,获得北方汉族人的深切同情,《晋书》的所谓大旱蝗灾及大雪的传说记载,实则正是对此的客观外在反映,实际上反映出当时北方汉族人民对冉闵遇害的悲痛和怀念。他的后人冉华的墓志上称冉闵为“平帝”。

五胡十六国略谈(十五)悼武天王毁誉参半? 或许这里会告诉你…

2012年,由冉魏家族后裔冉东发起,海内外华夏儿女共同集资 ,在武悼天王冉闵故里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高堤乡寨外村修建了冉闵纪念园。冉闵纪念园又名中华武魂园,包括冉闵雕像、剑林、华夏哭墙等建筑。每年都有很多海内外炎黄子孙自发前来该地拜谒冉闵。现为中国古代五胡十六国时期冉魏王朝的唯一文化景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