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出街最适合观赏的,就是热裤、短裙、大长腿了。但露出更多肢体的同时,我们常常也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 毛毛。 一个讲究人,是不能容忍这一点的!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激光脱毛,以及家用脱毛仪的可行性。 临床上可以用于脱毛的激光是很多的,它们利用的都是一个原理:选择性光热作用。 答案是:黑色素。 乍一听很合理,对呀,我们的毛发是黑的,因为里面有黑色素嘛!但其实这里有个问题:不在生长期的毛囊,里面是没什么黑素的,所以你也打不到它们。这就是为什么脱毛要做多次。 你要等待处于退行期、休止期的那部分毛囊醒过来,开始集结黑素准备开工,这时你才有可能通过炸了它的原料库,从而把它整个炸死。 好吧,只有生长期那70%毛囊也行,大不了多做几次。那我们来选择一个激光做掉它们吧。选多少波长的好呢? 这是一张显示血红蛋白、黑素和水对光的吸收峰值的图表。如你所见,其实从200-1200nm波长的光,都可以被黑素吸收,在这个范围内,波长越长,吸收越来越低。那是不是我选的波长越短就越好? 答案是:不是。
所以我们就要选择一个适中的波长,穿透要够深,吸收程度不要太强也不要太弱,保持在一个表皮不会被烫伤,但是毛囊能被烫坏的范围内。 于是在激光的发展史中,出现了这几种脱毛激光: 如你所见,波长越短的激光,适合肤色越白的人,否则就容易烫伤,留下色素沉着。 对于大部分亚洲人来说,半导体激光(800/810nm)是比较合适的一个波段,再长一些的1064,对深色皮肤是友好了,但浅色一些的细毛就不怎么打得动了。 所以我们也就知道了,决定脱毛效果的关键是:皮越白,毛越黑,效果越好。 在这些激光之外,还有一个幺蛾子光,就是脉冲强光(IPL),即俗称的光子嫩肤。 脉冲的意思,是它也是一波一波出光的,强光的意思,是它光的能量也很大,但IPL不是激光,为啥呢?因为激光就是单一的波长,而IPL通常是从515-1200nm整个范围的光都有。 这决定了IPL是个「博而不专」的东西,那里面有打血管的光,有打黑素的光,所带来的热量也能刺激到真皮胶原新生,但是它每个波段光的能量不能像单一波长的激光那么强,不然万箭齐发你的皮就毁了。 所以IPL这个东西,它什么都能打,但是打血管不如染料激光,打色素不如调Q。那它能不能用来脱毛呢? 答案是:可以,多脱几次呗。您看要不先办个卡,打包5次我们有优惠,哎别走啊…… 在脱毛的问题上,IPL确实不是首选,但多次也可以做到。许多民营光电中心,和财力不是特别雄厚的医院,也都愿意用IPL脱,因为大家都想就买一台机器揽所有的瓷器活。 弱了烫不死毛囊,强了怕表皮被打出水泡,IPL广泛使组织发热可能导致损伤这样一个风险,使得医生在医院里操作的时候,需要先给顾客涂一层冷凝胶,然后才开始打光。治疗头上通常还会带一个冷却装置,放完光立刻变成冰的,给皮肤镇静一下。 正是因为这一点,当我在马爸爸家看到公开售卖的家用脱毛仪时,我感到非常惊诧,因为:人家不配冷凝胶。 我仔细对比了几家比较知名的家用机,基本上都是IPL,波长大多从530nm往上,封顶多少没说,估计最多也就是1200nm,因为再长也不(怎么)吸收了,多余增加皮肤吸热。 分几个脉冲?脉宽多少?脉冲间隔多少?都没有说明,但是人家能量密度就控制在2-5J/cm²。 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没说的那部分数值肯定也在一个「绝对稳」的范围里,所以人家不需要冷凝胶,只要带个简单的冷却头就可以了。 家用机追求低能量高安全性,这个思路很合理的,但是真的能脱毛吗?那看你怎么理解「脱」毛了。 首先这类操作开始之前,都是要求先刮掉毛发的,因为不要让皮表毛发抢光嘛。刮了之后,你打下去的光顺着毛干啪啪往下烫,能量够的就一路烫到毛乳头,能量不够那就烫到毛干,半路就耗尽了。但是这有没有用呢? 答案是:也有用。 毛干和毛囊被烫得水肿,这也能导致毛发生长的延迟,或者是由于条件恶劣越长越细。你本来就刮了毛,新的毛发生长又被延迟,几个月后即使再长出来,你也会觉得似乎也可以算是有效的,这个结果也可以接受的。 反正一台家用机包二三十万发,脱两个腿也就用几百发,再长就再脱呗。 除此以外,既然家用脱毛仪用的是IPL,人也明确说了配有面部治疗头可以往小胡子上招呼,那么,你完全可以定期(比如一个月)和闺蜜、恋人互相打光子嫩肤嘛。 如前所述,IPL对小的红血丝、明显的雀斑、细纹都还是能有点用的嘛。只需要注意:
效果肯定没有医用机明显,但是时间成本低这点倒也不可否认。我向来是主张,求美没有标准,一千个人一千个标准,看你有多讲究。 至于小胡子能不能脱得掉? 答案是:别做梦了。就小胡子那点黑素,靶色基实在太少了,没法产生一个足以破坏毛囊的热量,就是医院里能量够大的IPL都很难脱掉,还是考虑激光吧。 一个题外话: 我还曾经见过一个讲究人,因为脑门太窄 激光脱发际线。 这个残酷的人世间, 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