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8打2500!这是2019年最硬核,最过瘾的战争片!| 军武电影

 昵称m5Gu5 2020-01-12

一部少见,但是好看的澳大利亚战争电影

现在回想一下整个2019年,世界影坛似乎在军事战争类电影方面都比较乏力,除了寥寥几部电影以外就没有大热的战争电影了。


▲《决战中途岛》虽然十分“战争”

但遗憾的是没有在市场上掀起太大的波澜

在2019年中,一部来自澳大利亚的战争电影《危机:龙潭之战》可谓较为出众,这部电影无论是在编排上还是在细节上都很有“诚意”,十分值得各位军事爱好者们一观。

▲IMDB:6.9,虽然不算出众

但由于题材冷门,侧重照顾小众观众也算不错了

《危机:龙潭之战》的故事取材于那场给美国留下了“心理阴影”的战争“越战”,这场发生在上世纪50-70年代的大规模局部战争,给二战后的亚洲格局造成了深远影响。这场战争不仅让美国人在越南深陷泥潭,更是在美国国内掀起了反战热潮,深刻影响了美国国内的政治社会环境。

▲美国人民的反战浪潮

《第一滴血1》中的兰博就是越战老兵的经典形象

作为深刻影响的表现之一,美国人以越战为主题拍摄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电影,这其中既有《我们曾是战士》、《全金属外壳》、《现代启示录》、《野战排》等严肃战争题材的经典之作,也有《第一滴血》这类商业动作片、还有《早安越南》这样的另类战争喜剧,这些经典的越战电影大都是以美国人(尤其是美军)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真实(或被美化)的越南战争。

▲这些琳琅满目的越战电影成了很多观众

对越战的直观认识来源

由于美国所拍摄的越战电影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因此,不少网友也因此就误以为越战就是法、美军先后伙同南越与中国、苏联等国支持的北越军队之间的战争。

▲在越南的苏联军官

对越战有更多书面了解的军迷朋友肯定知道,成建制投入越南战争的美军盟军其实还不少,除了广为人知的韩国军队之外,还有大家比较容易忽视的东南亚的“好邻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在越南的澳大利亚军人

《危机:龙潭之战》,就是一部难得的以参加越战的澳大利亚皇家军团第6营D连的视角来展现越南战争的电影。为了更好的欣赏这部电影,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相关的历史背景。

▲二战中,澳大利亚军队和美军并肩作战

在对日战争中,澳军表现出了很顽强的战斗意志

在美军正式大规模介入越南战争前,美国人就一直力邀澳大利亚参加对越南内政进行干预的联合部队,此时对美国人参战决心还不甚明了的澳大利亚当局谨慎的拒绝了美国人的“邀请”。但到了1962年初,在美国人的一再要求和南越政权的“请求”下,澳大利亚当局的政策开始转向,1962年5月24日,澳大利亚国防部长阿索尔·雷恩宣布根据《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的协定派遣30名军事教官去训练南越军队。

▲澳大利亚军事教官在越南

之后随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深受“多米诺骨牌理论”影响的澳大利亚当局,出于对“亚洲的共产主义力量将会南下向澳大利亚扩张”的恐惧,同时也为了进一步赢得美国的信任。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的孟席斯在1965年4月29日宣布将派一个步兵营到越南战场。

▲当时担任澳大利亚总理的罗伯特·孟席斯

孟席斯在陈述出兵越南原因的演说中曾说:“南越政权被推翻,将是对澳大利亚和所有南亚与东南亚国家的直接军事威胁。”

随着介入政策的确立,澳大利亚很快开始向越南派遣大规模的作战部队(从一战到现代,虽然澳洲本土十分安全,但是澳军士兵却经常参加远征行动,这几乎成了一项传统)。

▲在越南的澳大利亚坦克

1965年5月和6月,1500名澳军士兵抵达南越,开始在“边和”驻防。此后澳政府又不断向越南增兵,1967年底霍尔特政府再次向越南增派1700名士兵、一个坦克分队和大批直升飞机,这时澳大利亚在南越的兵力超过了8000人,达到了顶点。

越南战争不但在美国引发了反战浪潮

在澳大利亚国内也引发了反战浪潮

1968年10月,美军宣布停战,并计划从1969年开始逐步撤出越南。此时的澳大利亚戈登政府仿效美国于1970年11月开始撤军,到1973年1月23日尼克松宣布越南停火时,澳政府宣布撤回所有澳军。至此,澳大利亚终于完全退出了越南战争。

电影《危机:龙潭之战》讲述的正是是澳大利亚军队在越南战场上参与的最大战役之一。1966年8月18日,澳大利亚皇家军团第6营D连3个排的105名士兵和3名来自NZSAS(新西兰特种空勤团)的新西兰尖兵混编的一支特遣队(也因此,这部电影在中国台湾地区被译为“108悍将”),在龙潭村地区的橡胶树园遭遇了正在前往越南东南部准备进攻澳大利亚驻军基地的大批北越部队。

▲新西兰特种空勤团

是新西兰军队的特战先锋力量

北越部队是得到加强的北越精锐275团,在随后的战斗里,108人组成的澳新混编连队与约2500名北越部队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约1:25的人力劣势下,澳军就地组织防守,在后方炮兵火力及航空火力支援下以18人阵亡、24人受伤的代价获得了极高的交换比(打死越军245人,抓获3人)并击退了北越军队。(当然,这是澳大利亚的单方面说法,按越方说法,这场战斗并没有压上那么多兵力进攻,只进行了掩护炮兵撤退的战斗,损失不过32人,自己才是胜利方)。

▲龙潭之战示意图

电影以澳大利亚军队的视角基本如实还原了这场战役的全过程。这场战役的起因是北越军队对澳大利亚1号军事基地的进攻。1966年5月,澳大利亚皇家军团第6营抵达越南后就在Nui Dat地区建立了“澳大利亚1号军事基地”,澳军试图以1号基地为跳板实现对附近地区的控制。

▲当年澳军试图控制的地区大约就在现在的头顿

同样试图掌控该地区的北越军队自然把“1号基地”这个澳军桥头堡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如此一来,便有了电影开头那一幕——1966年8月17日凌晨,澳军基地遭到北越军队迫击炮和无后坐力炮的猛烈袭击。

▲这部电影非常有诚意的展示了判断来袭炮火的过程

就冲这一点,还是十分值得一看的

▲通过不同阵地上报的火炮来袭方向

澳军参谋军官准确的推算出了越军炮兵阵地的位置

澳军当然不会吃哑巴亏,作为对北越偷袭行为的回应,澳军派出巡逻部队搜索北越军队发动袭击的炮兵阵地位置,并引导基地的炮兵对北越迫击炮阵地进行反击。8月18日,澳军第6营指挥官派出D连进入已经被遗弃的龙潭村橡胶园对北越部队展开追击。此时D连完全不知道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

▲支援澳军的105mm榴弹炮

这个火炮连给越南人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是澳大利亚获得战斗胜利的最关键因素

在一路追踪北越部队撤退留下的痕迹进入龙潭村橡胶园后,D连11排与北越一个巡逻小队遭遇,在短暂的交火后被敌人引诱着向东深入。不久之后,D连的3个排便先后遭遇伏击,最终被数量远远超过他们的北越部队分割包围在橡胶园里进退不得,战斗越来越激烈。如果不是来自1号基地的炮兵持续不断的炮火支援,D连恐怕早已覆灭。

▲火炮是战争之神这一真理

越军在对各个敌手的战争当中都体会到了

为了支援D连,澳军指挥部不仅命令炮兵为D连提供持续的火力支援,还向美军请求了空中支援,然而龙潭地区浓密的云层完全阻挡了F-4“鬼怪”战斗机飞行员的观察,无法识别目标的美军战斗机只能胡乱投下炸弹后匆匆返航;随后来自9中队的2架UH1B直升机在恶劣的天气下冒着北越防空火力的弹幕超低空向D连投送了一批弹药补给,使D连在持续的战斗之后得以补充弹药。

▲越南战争因为漫天飞舞的大量

直升机也被称为“直升机战争”

战斗持续到傍晚,D连分散的三个排在冲出敌人的分割包围圈后重新集结起来,然后很快就遭到了北越部队疯狂的“人海战术”进攻。(当然,有关越军是否使用了这种近似无脑式的冲击方式也是存在争议的)

▲不管怎么说,在西方电影当中

越南军队的这个黑锅算是背定了

如此密集的冲锋,很容易被澳军“割草”

在整部电影当中,越军两个士兵的操作十分“令人迷惑”,一是一名狙击手独自绕到澳军后方很近的距离上展开狙击,结果没开两枪就被澳军乱枪打死;二是一名越军勇士,拔出砍刀,顶着猛烈的火力向澳军发动果断的“白兵突击”,结果被澳军军官神勇地使用手枪击毙。

▲能包抄为何不多带点人?

有瞄准镜为什么还贴这么近?

▲越军勇士砍刀冲锋,仔细想想,这个镜头也许是在致敬

梅尔吉普森的《我们曾是战士》吧

《我们曾是战士》中的一位越军士兵

在一个扫射就能干掉美军指挥部的情况下

非要用刺刀扎人……结果GG

由于兵力处于绝对劣势,所以D连不得不依托一个有利的反斜面阵地来艰难地阻击疯狂进攻的北越部队,直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澳军搭乘装甲运兵车的增援部队终于赶到,在M113车载12.7毫米重机枪的掩护下,北越部队被迫停止进攻,D连残存部队终于成功撤离,龙潭之战宣告结束。

▲电影中澳军的装甲车并没有全部配备射手档板

其中一辆无防护的射手被击杀

总时长近2小时的《危机:龙潭之战》故事节奏非常明快,没有后方戏,没有感情戏一直在表现战役过程,对于军迷来说,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过瘾的经典之作。不论是D连在前线与北越部队激烈交火的战斗场景还是后方指挥部和炮兵阵地里忙碌的作业场景都非常写实。

▲不同于一般电影里指挥部=电台+地图”的简单布置

电影《危机:龙潭之战》中的指挥部里有多个岗位

各级指挥官都有自己的作业台,十分良心了


电影充分还原了当时澳大利亚军队和北越部队的作战战术,澳军的炮火支援和空中支援,北越军队的丛林伏击与重火力不足以及“真·人海战术”。这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对炮兵作战过程的展示,电影中不仅有贯穿始终的前沿侦察兵的无线电目标坐标引导,而且还有后方指挥所里非常专业的炮兵图上作业,就连炮兵阵地上的口令和摆设也是非常专业,十分硬核。

▲大炮的“眼睛”

▲专门用来放置待发炮弹的架子

▲电影中右侧炮兵手里拿的小物件十分

有诚意,它是一件炮兵必备的物件“计算盘”

▲直到今天已经迈入数字化时代的炮兵

也依然会考核人工计算的这项基本功

除了硬核的战术还原,《危机:龙潭之战》的另一大亮点就是该片非常“走心”的武器装备道具。影片中出现了大量武器装备,不论是双方士兵手上拿的轻武器,还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重型装备,大都是依照史实呈现的。

▲电影中的澳军单兵

▲两种枪械混用也是当时的真实情况

轻武器方面,“主角”D连的志愿兵用的是L1A1 7.62毫米自动步枪,而义务兵拿的则是美制M-16 5.56毫米小口径自动步枪,通信兵则拿着欧文9毫米冲锋枪。

▲小巧的欧文冲锋枪十分具有辨识度

因为小所以也减轻了电台兵的负担

每个排还有1支M60 7.62毫米通用机枪;D连全员戴的是奔尼帽而不是钢制头盔。

▲在防御作战当中,这挺M60担负起了

澳军防御火力的核心,该电影将围绕机枪展开的

步兵战术表现得十分到位

在北越军队的武器道具方面,导演也做到了合格线以上的优秀水平。片中出现的北越军队使用的是大量以AK和SKS为主的苏式武器(也有中国制56系)。

▲澳大利亚士兵缴获的AK

▲三棱刺,这支应该为“56半”

三棱刺版本的“56半”是1965年之后生产的

所以它66年出现在越南也是可能的

SG43重机枪、RPG-2式火箭筒,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也都有出镜,当然,如果仔细看的话,还会发现在一些镜头当中,越军的苏系武器里混进了一个“叛徒”德制STG44。

▲是你!这个镜头出现在42分08秒左右

不过当年的越军当中有一些二战老式武器并不是不可能的

▲相比于大杀四方的澳军M60

越军的这挺SG43的威力“被削了”,基本只是“打酱油”

重武器道具方面比轻武器更是用心,片中持续为D连提供炮火支援的是5门意大利奥托M56式105毫米山地榴弹炮,这是全片最给力的重武器,没有之一

▲真实历史当中部署在越南的澳军M56

对比电影中的场景,可以说是非常还原了

前来进行空中支援却无功而返的是美军F-4“鬼怪”战斗机;冒着北越防空弹幕为D连低空投送补给的直升机是2架UH-1B通用直升机,这可以说是非常用心了,因为这种老型号现在确实不太好找。

▲当年真实在越南的澳军UH-1B

装备方面唯一比较遗憾的是片中出现的装甲运兵车是“M113AS4” ,该车比当年的M113多了一对负重轮(原版5对,它6对,车体加长),当然这个bug就像《拯救大兵瑞恩》中的“5对轮版虎式”一样,无伤大雅。

▲从上到下,在越南的澳军M113和电影中的澳军M113

以及现实中还在澳军服役的M113AS4

总之,《危机:龙潭之战》大约是近几年拍得最“走心”的越战电影了,即使和美韩等国早前拍摄的经典越战电影相比,也不遑多让。

▲在泥地里摸爬滚打的演员们还是非常卖力的

片中完全写实风格的战斗场景和武器装备还原无疑是军迷的盛宴,而该片对人物的刻画和场景气氛的把控也功力深厚,惶恐的义务兵和镇定的志愿兵;毫无准备的阵亡者和痛苦挣扎的伤兵;橡胶园中隐晦的天空、连绵的大雨以及泥泞的地面;还有那些不畏生死、迎着枪林弹雨冲锋的北越士兵。这一个个场景构成了一副副动态的油画,引人深思。

▲片中英勇的基层士兵和一些官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这种炮弹来了还忙着打牌的军官,谁不会生气呢?

龙潭之战可能是澳大利亚军队在越南打得兵力最悬殊、最艰苦的一场大战,也是澳军以及美军、韩军在越战中的一个缩影——在战争泥潭中挣扎的缩影

▲用泥潭来形容越南战争

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比喻了

因为这“又写意,又写实”

从这场战役来看,在强大的炮兵火力和航空支援下,D连以非常悬殊的兵力比顶住了北越一支旅/团级主力部队的进攻,最终还在增援友军的掩护下成功撤退,这毫无疑问是一场值得庆贺的胜利了。

D连的“战绩”一方面是英勇作战和各单位通力合作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重装备方面的绝对优势,换言之就是工业国对落后农业国的实力碾压手里有工业优势,就可以多用炮,少用兵,发挥自身长处,用钢铁去换对方的人命。

▲不论如何,工业化对于现代民族而言

都是立于不败之地非常重要的手段

图为中国的坦克生产车间

试想,如果北越部队也有可靠的炮兵火力支援,哪怕只是数量较多,口径较大的迫击炮,那么D连恐怕就得全员留在龙潭,要是北越能有那么一两个营的大口径榴弹炮/火箭炮,那么澳军的基地也就危险了。

▲澳新一方的炮兵阵地非常简陋

它们要是面对强国的正规机械化旅

怕是第一轮交锋就会被火力覆盖炸平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所以D连还是幸运的。把视角拉远,在1962至1973年间,在美国人的策动和自身“受害妄想”政策的指导下,澳大利亚总共有近42000名士兵先后被派往越南作战,澳军在整个越南战争中共有474人阵亡,4307人受伤,伤亡率约为九分之一。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澳大利亚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了什么呢?除了美国人的“信任”,几乎一无所获。

▲现在回忆,越南战争

其实充满了很多荒诞的味道

总之,如果以军事元素的认真程度来看,这部来自澳大利亚的战争电影绝对可以算是2019年度最好的战争片了,明天就是元旦假期了,各位军事爱好者朋友不妨一观。

观影指南:在常见搜索引擎例如“ X度”中输入“危机 龙潭之战 X雷”即可轻易找到资源。

▲提前祝大家元旦快乐

参考资料:

《honouring their sacrifice》

《Battle of Long Tan images from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The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澳大利亚出兵越南:原因、后果和教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