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是难熬的一年。地产人们自侃,其实各行各业都难熬,不仅仅是房地产。 在举步维艰的2019年,房地产裁员与职业经理人跳槽的消息频繁释放。临近年关,房地产职业经理人的流动速度还在加快。 近日,华润置地高级副总裁迟峰辞去公司职务,下一站是蓝光发展CEO。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26家房企总裁职位发生变动,涉及人数达28人。  本篇文,对房地产总裁们的离职原因进行了盘点,最主要的关键词离不开一个“钱”字:钱难找,年终奖无望,绩效拿不到。或被迫离职,或主动另择高枝。 
首先要说的是,总裁离职,不管对房企还是对行业,都非常重磅。 因为总裁,是老板最需要的那类职业经理人。 他与老板之间如果契合度好,是能够推动一个企业实现质的发展的。 但是在今年,即使到了年底,还不断传来总裁职位变动的消息,如: 因而,很多人都想去了解高管离职的真相。 然而,盘来盘去,除了退休,我们发现今年高管离职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种: 如:王本龙,他离职大多与使命完成有关。 火箭般速度晋升的背后,是因为他过去在中海、在龙湖学到的经验,正是高速发展时期的正荣迫切需要的。带领正荣叩开了千亿大门后,千亿新兵正荣对下一阶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王本龙也在使命完成后,与老东家好聚好散。又如袁春,在鸿坤时期,他一直肩负着鸿坤的“千亿梦”的,而到了弘阳后,他依然要承担起弘阳的“千亿梦”。这样的延续,我们甚至可以说是袁春的“千亿梦”在鸿坤得不到实现,继而转投弘阳延续梦想。当然,如袁春类离职,也可以看做是职业经理人未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做出的选择。还有冯劲义,他的离职既与朱孟依的个人风格有关,也与职业经理人难以融入家族式的企业管理有关。而最近离职的天润集团前总裁张晋元,这已经是他年内第二次跳槽履新了。有消息说,出身万科的他不适应小房企风格只是其一,还有关键的一点是,今年天润集团的销售目标完成率很低很低。所以,说来说去,尽管这些地产总裁都爬到了职业经理人的顶峰,但在去和留的选择中,依然不具备完全的主动。  按理,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职业经理人的最高需求应该是自我价值实现。 然而,在行业被称为第二次离职潮到来的2019年,我们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市场艰难依旧,尤其是融资渠道掐紧后,钱难找 销售去化难 偿债压力大,使得高管们如坐针毡,很多高管因为钱被迫做出离职选择。 因区域调整被动离职;功高震主被换帅;嗅出企业危机后,及早抽身另择枝头也成了今年高管离职的比较常见的原因。就拿功高震主来说,行情好时,职业经理人的个性被视为是能力的外在表现,行情变差后,在老板眼里,你所有的张扬都变成了不服从企业,只追随你自己。10月沸沸扬扬的刘森峰离职就属于这一种,业内对他离职的解读多是“杯酒释兵权”。而在房企频频暴雷的2019年,某些嗅觉灵敏的职业经理人意识到了企业危机且不可补救后,选择了及早抽身。以上情况多发生在财务岗位,基本上业绩未达标、债务暴雷,破产重组、上市失败等都会引起高层的震荡,这里就不举个例了。区域调整就更不用说了,新的发展阶段或行情变差都会逼着房企做出战略调整,这一过程都会造成人员的流失和离开。还有一个要指出的是,今年行业反腐,高管因个人问题接受调查也成了离职的一小部分原因。组织架构调整; 新东家开出了不可抗拒的高薪,并许诺了要职; 为“二代接班”腾挪空间;远离房企内部派系斗争; 个人风格与企业不符;老板不肯放权; 创业等,都可能造成高管变动。
总之,这一年行情变差后,职业经理人因林林总总的原因主动或被动离职,人才流动频率也随之加快。  过去,太多职业经理人临危受命之后力挽狂澜的故事,让我们以为:职业经理人工作,是真的站上了马洛斯需求层次的最高端。于他们而言,一个阶段的使命完成后,如何在下一个阶段,通过不断挑战自己获得更多的名和利,是其孜孜不倦的选择。后来,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理想而已,大多数高管的职业生涯,都是不太遂心的。尤其是行业调整之际,房企普遍面临着融资难、去化难、偿债压力大、现金流紧张等问题。职业经理人即使真如大话西游中那般,驾着五彩祥云而来,也不一定能用绚丽的武功和绝技致胜。更多时候,他们做的只是将毕生积累,用来化解眼前的危机,他们的世界从来没有100%的胜利。在“树挪死,人挪活”的背后,他们干的活其实还是一样的。只是老东家觉得你无法输出新东西了,而自己又觉得跳槽后,在待遇方面提高的同时,也会迎来一个新的局面,才有那么多频繁的离职。从职业经理人产生的根源上来说,他就是为老板而生的,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平台都是老板提供的,二者之间的“度”很难权衡。从资本层面来说,职业经理人做的事情更像是拿人钱财与人消灾。他们的决策要对股东和董事会的决意负责,对企业的现实任务达成负责,最后都是用结果说话的。即便在市场、销售、思维、决策、人脉等层面都有独到之处,种种原因决定,他们始终只能是房企的过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