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著名的一首《踏莎行》,寓情于景,两个角度写出离愁的悲苦

 有友abcd 2020-01-13

辛弃疾有首词云:'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又有'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之句,可见登高望远也有颇多无奈,因为可能还会有更高的山脉遮挡住你的视线。其实欧阳修在之前也写过类似的诗句,在他的《踏莎行·候馆梅残》里,就有'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之句,不过辛弃疾词里的是'望尽天涯路'也望不到人的悲凉,欧阳修词却是'山回路转'之间,发现行人已出了大山,去了山外,但自己却还客居他乡,羁旅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了。

最著名的一首《踏莎行》,寓情于景,两个角度写出离愁的悲苦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客舍里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边上的柳树也抽出了新芽,风暖暖的,吹着小草散发着阵阵清香,远行的人就跃马扬鞭的踏着芳草赶路去了。人走得越远,离愁就越发浓厚无穷尽,就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水。

柔肠寸断,泪水流淌,与脸上的粉混合在一起,悲伤至极,莫要登高望远倚栏杆。平坦的草地尽头是重重春山,而行人已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最著名的一首《踏莎行》,寓情于景,两个角度写出离愁的悲苦

初春的时候,梅花凋零,柳树抽枝,微风正暖,远行的人就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跃马扬鞭的踏过芳草丛,开始了他的征途。但哪怕天气如此明媚,离别也总是充满愁绪,那种愁绪就如这不断奔流的一江春水,无穷无止,随着人走得越远,变得越发浓厚。离愁'迢迢不断如春水',正如李煜词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想这样连绵不断的愁得有多浓厚呢?大概是'双溪的蚱蜢舟',也载不动的愁绪吧!

最著名的一首《踏莎行》,寓情于景,两个角度写出离愁的悲苦

如果说上阙是写远行人的所见所感,到了下阙,就又从送行人的角度展开了描写。送行之人当是女子,送别的应该是情郎吧,她就站在高楼之上,倚着栏杆把远处眺望,但却是伤心的柔肠寸断,眼泪不停的流着,和着脸上涂抹的脂粉,泪眼朦胧的寻找着心上人的踪影。然而平坦的草地尽头却是连绵不断的高山,遮住了女子的视线,但想来,那人应该已经出了大山,去到了更广阔的山外了。

最著名的一首《踏莎行》,寓情于景,两个角度写出离愁的悲苦

春天的风光无限好,碧草丛生、杨柳依依,但这样明媚的时光却要接受难忍的别离,且别离之人还是心中那么喜欢的一个人,乐景哀情,这是欧阳修时常采用的一种手法。远行的人与爱人分别,心中的不舍化为一腔春水般的愁绪,这是古人惯常表现'愁'的手法;送别的人独上高楼,望眼欲穿,满心不舍化为'盈盈粉泪',这是闺怨词的常有意象,'明月楼高休独倚',和词中'楼高莫近危阑倚'倒是大同小异,劝慰相思的人啊,不要上高楼倚栏远眺,这样只会让愁绪更浓,思念更甚罢了。毕竟任你怎样眺望,也不过是'望尽天涯路',茫茫天地之间,你却不知他已经奔向何处。

最著名的一首《踏莎行》,寓情于景,两个角度写出离愁的悲苦

《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有云:'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此词则两面兼写。前半首言征人驻马回头,愈行愈远,如春水迢迢,却望长亭,已隔万重云树。后半首为送行者设想,倚栏凝睇,心倒肠回,望青山无际,遥想斜日鞭丝,当已出青山之外,如鸳鸯之烟岛分飞,互相回首也。以章法论,'候馆'、'溪桥'言行人所经历;'柔肠'、'粉泪'言思妇之伤怀,情同而境判,前后闽之章法井然。'行者与居者,两方面同时展开描写,更能显得彼此之间的情意绵绵,因为彼此的心情是差不多的,故而这份愁绪在彼此的深情之中,就显得格外浓厚。

最著名的一首《踏莎行》,寓情于景,两个角度写出离愁的悲苦

远别离,远别离,古达因为交通不便,故而每一次别离就是长久的分别,再一次相见必然是久别重逢,这期间漫长的时光,许多事情都将有着巨大的变化。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别离的时光却是无数个三日,你成长的时光里已经没有了我的参与,外面诱惑如此之多,谁又能一直保持初心呢?故而分别才让人如此肝肠寸断,因为这一别,不是再也不见,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那多年的相思早已融入骨血,可却对重逢忐忑不安。

最著名的一首《踏莎行》,寓情于景,两个角度写出离愁的悲苦

欧阳修作此词时,正在江南行役,面对满眼明媚的风光,想着得却是故乡如何,不禁感慨自己也是一个异乡人啊,在这陌生的地方,想着家乡的亲人,想着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光景,思念甚浓。故而以这般细腻委婉的表现手法,作此词,寓情于景,既写离愁,也表现自己居者念远的迷茫心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