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藏品鉴 | 中国最早的官修药典《新修本草》

 昵称37581541 2020-01-13


品鉴

馆藏
中国 · 国家图书馆

     对多数人来说,古代的书是一种神秘而艰深的存在,难以解读,很难接近。

     其实古代的书籍历时几百年流传到今天,在深奥的文字、古旧的纸页背后,还有很多鲜为人知的曲折命运,沧桑传奇。

      跟随我们的介绍,你或许会有兴趣看一看,神秘古书背后的故事。

带上一份安静淡雅, 寻世间美好之物

   历经磨难    片羽吉光   

【新修本草】

敦煌唐写本


↓↓ 《新修本草》   法国巴黎图书馆藏

↑↑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新修本草》残片
与  日本杏雨书屋羽40号缀合图

《新修本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官修药典。

在它编修之前,唐代流通的中药学专书主要是南朝齐梁时期医学家陶弘景(456-536)编纂的《本草经集注》。

然该书流传至唐,几经传抄,多有谬误,加之百余年来,很多新药又被陆续发现,用药经验也渐趋丰富,时代很需要一部新的药物专书,以推动医药领域的发展。





 陶弘景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时任右监门府长史的医药学家苏敬,深感用药治病之重要,向政府提出编修新的中药学专书的建议。

唐政府遂令英国公李勣、太尉长孙无忌等二十余位医药家和儒臣,以《本草经集注》为蓝本,参阅大量文献,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药物普查,绘制药物图谱。历时两年,于显庆四年(659)编成新著,订命为《新修本草》。

因是唐朝廷命令编撰,故又名《唐本草》。该书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中药学的成就,这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具有药典性质的药学著作,比欧洲最早的纽伦堡药典(1542)早800多年。

《新修本草》全书共分三部分,含《本草》(正文及注释)二十卷、《药图》二十五卷、《图经》七卷,外加《目录》,通行本合计五十四卷。

敦煌写本《新修本草》现仅存几件残片,分别分散于大英图书馆藏、法国巴黎图书馆等处。

这些敦煌写本《新修本草》,虽多为断篇残帙,但作为该文献现存最早传本,历经磨难,片羽吉光,弥足珍贵。

欲知详情,请点击观看视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敦煌唐写本《新修本草》视频



走近中国国家图书馆
带您领略典籍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