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木丹园 2020-03-23


一、原始社会时期(远古—前21世纪)

原始时代→氏族社会→氏族社会后期

此时期的特点:药食同源,以动物为师。

简述中药的起源

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和狩猎,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有时人们食用或接触某些动植物,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甚至造成死亡,从而使人们懂得在觅食时要有所辨别和选择。同时,在与疾病抗争过程中,上述经验又给人以启示,引起人们注意这些自然物对人体的效应,并用于疾病的防治。古人通过无数次有意识的试验、观察,逐步形成(积累)了最初的药物学知识。由此可知,中药的起源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生活实践医疗实践的结果。我国古籍中所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就是对人们认识药物的生动写照。

二、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221年)

此时期的特点:酒(醫)剂陶瓷器皿的发明和应用。

相传,商代伊尹创制了汤液,汤液的出现,不但服用方便、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复方药剂的发展。

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记载着药物的著作,但却都并非药物专著。如:

医药典籍:

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理论基础。

2)、帛书《五十二病方》:涉及的药物数为247种,载有药物的用法和禁忌等。

人文典籍:《楚辞》、《诗经》、《山海经》(载药120余种)

三、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

此时期的特点:

1、  西域、边远地区、南海等地的药物大量进入内陆;

2、  本草、医经、方术成为鼎足之势;

3、  炼丹术兴起。

西汉初年已经出现药物专书,如淳于意的《药论》等,但均已失传。

代表著作:《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

【成书年代】东汉末年

【著者】假托神农,若干医家集体创作。

【内容介绍及主要贡献】

1、  载药365种。

2、  按药物的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3、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本草)专著。

4、  论述了中药的基本理论,积累了丰富的药学知识和经验。

5、  被奉为四大经典之一。(四大经典有:《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难经》)

为什么假托神农?《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本经·序例》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

《神农本草经》是初步奠定本草学基础的著作。

《神农本草经》是初步奠定药学理论基础的著作。

《神农本草经》是首创按药物效用分类法编著的著作。

《神农本草经》是最早按药物功用分类法编著的本草著作。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世界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1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

此时期的特点:中外交流的增多,国外的乳香、苏合香等香料药输入我国。

代表专著:《本草经集注》

【成书年代】南朝梁代

【著者】陶弘景。

【内容介绍及主要贡献】

1、  载药730种,

2、  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药物分为七类(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有名无实)。

3、  书写格式:《神农》墨《别录》,大(正文)小(注解)结合。

4、  首创诸病通用药

5、  较详细地论述了药物的形态、性味、产地、采制、剂量、真伪鉴别。

《本草经集注》是首次整理补充《本经》的本草著作。

《本草经集注》是在序例中增列“诸病通用药”的本草著作。

《本草经集注》是以朱写《本经》原文的本草著作。

《本草经集注》是以墨写《别录》原文的本草著作。

《本草经集注》是由《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两部分组成。

中药炮制学在南朝刘宋时从本草学中分出。

南朝刘宋时雷敩的《雷公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学专著。该书收录了300种药物的炮制方法。

原书已佚,其佚文多存于《证类本草》中,据统计多达240余条。

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药学著作有 《吴普本草》,《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李当之药录》,《雷公炮炙论》,《徐之才药对》等。

五、隋唐、五代十国时期(581年—960年)

此时期的特点:

1、  国家开始编修综合性大型本草书籍。

2、  药图、食疗、外来药等专门性本草书籍出现。

代表专著:《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

【成书年代】 唐代

【著者】 苏敬、李勣等23人

【内容介绍及主要贡献】

1、  载药850种(一说为844种)

2、  仍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将药物分为九类(玉石、草、木、兽禽、虫鱼、果、菜、米谷、有名未用)。

3、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

4、  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

《新修本草》是我国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

《新修本草》是最早采用图文对照法编著的药典性本草。

《新修本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

《新修本草》是公元731即传入日本的本草著作。

《新修本草》是以《本草经集注》为基础编写而成。

《新修本草》由正文(习称本草)、图经药图三部分组成。

《新修本草》记载了用羊肝治疗夜盲症改善视力的经验。

《新修本草》是首载山楂的本草文献。

唐开元时期,陈藏器编著了本草著作《本草拾遗》。

《本草拾遗》对《新修本草》进行增补和辨误,补充了《新修本草》的不足。

《本草拾遗》记录了用人胞做强壮剂的效力。

《本草拾遗》根据药物功效,最早提出 “十剂”分类法。(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

成书于隋唐五代的本草著作有 《食疗本草》《日华子本草》,《药性论》,《蜀本草》,《海药本草》等。

《食疗本草》由孟诜(shen)原著,经张鼎改编增补而成。

《海药本草》由李洵编著,专记外来药和南药。

《药性论》又名《药性本草》,作者甑权。

《千金要方》记载了用羊靥鹿靥治甲状腺病。

神曲的性能有明确叙述的著作有《千金要方》《药性论》

五代后蜀的官修本草著作是《重广英公本草

六、宋金元时期(960年—1368年)

此时期的特点:

1)  相继刊行了多部大型官修本草。

2)  北宋设立官药局。(国家设立药局,是北宋的一大创举。)

代表著作:《经史政类备急本草》(又称《证类本草》) 

【成书年代】 宋代 

【著者】 唐慎微

【内容介绍及主要贡献】

1、  载药1746种(一说为1558种)

2、  首创在各药之后附列大量药方,方药兼收,图文并重(方药并收,图文对照)。

3、  保存了大量的本草学史料

李时珍评价此书: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能够垂之千古,不至沦没者皆其功也。

成书于宋代的本草著作有 《本草衍义》,《嘉祐本草》,《本草图经》,《本草折衷》,《证类本草》等。

宋代的官修本草有《开宝本草》,《嘉祐本草》,《本草图经》,《大观本草》,《政和本草》,《绍兴本草》。

宋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是我国第一部制剂规范

《开宝本草》是宋代第一部官修本草。

宋代第一部药典性本草著作《开宝本草》

《嘉祐本草》与《本草图经》是同期问世的,由宋朝廷命人修撰。

《嘉祐本草》和《本草图经》宋代官修本草中号称姊妹篇

《本草图经》的药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版刻本草图谱

《本草衍义》作者宋代寇宗奭(shi)。

《本草折衷》作者陈衍,记载用“牛黄合为猪胆”。

《大观本草》作者艾晟修成。

《苏沈良方》作者北宋沈括和苏轼,最早记载从人尿中提取秋石(一种激素类制剂)。

《嘉祐本草》 载药1082种

《重修政和本草》由宋·张存惠校刻。

宋·苏颂编著的本草著作是《图经本草》又称《本草图经》。

王继先校订的本草著作是《绍兴本草》。

将《本草衍义》和《政和本草》合刊的编者是张存惠。

将《大观本草》校订为《政和本草》的编者是曹孝忠。

金元时期的本草著作有《素问药注》,《珍珠囊》,《用药心法》,《汤液本草》,《本草衍义补遗》。

金元时期的本草,一般出自医生(临床医生)之手,具有明显的临床药物学特征。

元代著名的食疗专著是《饮膳正要》,作者忽思慧。

金·张元素(字洁古)撰写的著作有《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

金·李东垣(李杲)撰写的著作有《药类法象》《用药心法》。

元·朱震亨撰写的著作有《本草衍义补遗》。

元·王好古撰写的著作有《汤液本草》。

七、明代(1368年—1644年)

明代人工栽培的药物已达200余种。

代表著作: 《本草纲目》  

【成书年代】 明代 

【著者】 李时珍

【内容介绍及主要贡献】

1、  载药1892

2、  完善了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按“由贱至贵”的原则分为16部62类,正名为纲,纲下列目。(这种分类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3、  被誉为“16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

《本草纲目》是古本草中收药最多者。

《本草纲目》论述药物采用的方法是分项解说,图文对照

《品汇精要》是明代唯一的官修本草,载药1815种,收药图1385种。

《品汇精要》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

《品汇精要》将药物分24项解说。

《品汇精要》论述药物采用的方法是分项解说,图文对照。

明代由私人撰写的本草著作有 《本草蒙筌》,《本草原始》,《炮炙大法》,《滇南本草》,《本草纲目》

《本草蒙筌》(陈嘉谟)记载以五倍子制没食子酸(百药煎),比欧洲早100余年。

明代著名的地方性本草著作《滇南本草》(兰茂)。

朱橚(su)撰写的本草著作《救荒本草》,在医药、农学、植物学方面均有较高价值。专记灾荒时可供食用之植物。

明代末期《白猿经》载有用鲜乌头制取冰晶状的“射”,实为乌头碱的结晶,早于欧洲200年。

最早辑复《本经》的作者是明·卢复。

明代采用图文对照法编著的本草著作有《本草纲目》,《品汇精要》,《救荒本草》。

八、清代(1616年—1911年)

清代本草代表作:《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

该书载药921种,新增药物种数716种。

该书对《本草纲目》中的欠妥和错误之处加以订正。如《本草纲目》中记载,粉锡(铅粉)辛寒无毒,赵学敏则指出有妇人“服铅粉致死,手足皆黯。”说明铅粉有毒,纠正了这一错误。

强水一药首见于《纲目拾遗》

《纲目拾遗》初稿成于公元1765年,定稿于1803年。

《纲目拾遗》列目采用的方法是自然属性分类法。

《纲目拾遗》引用的书目:《百草镜》,《草药书》,《采药志》,《草宝》,《山海草函》。

清代专题本草中,《本草问答》是药理专著,《修事指南》是炮制类专著。

属于清代的本草著作:《本草从新》,《本草备要》,《本草求真》,《本经逢原》。

清代专载民间草药的著作有《生草药性备要》,《草药图经》,《天宝本草》,《草木便方》,《李氏草秘》。

张璐编著的本草著作是《本经逢原》

汪昂编著的本草著作是 《本草备要》

吴仪洛编著的本草著作是《本草从新》

《本草求真》的作者黄宫绣。将药物按其性能分为7大类,34小类。

《本草求真》正文按药物性能分类,而卷后目却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

《本草求真》列目采用的方法是自然属性分类法,性能效用分类法

书后列目的著作《本草求真》

书前列目的著作《本草求真》《本草纲目》

注重考据,注释发挥《本经》的著作是《本经逢原》《本经疏证》

切合实用,撷取《本草纲目》精粹的著作有《本草从新》《本草备要》

九、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中药的现代研究起步于民国时期。

对药物性能论述与发挥最为精辟的中药讲义是《本草正义》

清末至民国时期医学家张山雷编著的中药学讲义是《本草正义》

张锡纯编著的中药学讲义是《药物学讲义》

何廉臣编著的中药学讲义是《实验药物学》

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101日—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药大辞典》载药数5767种。属于药学专著,大型辞书。当代大型中药学辞书。作者是江苏新医学院。分上册、下册及附编三部分。

《中国药学大辞典》作者 陈存仁。出版于1935年。属于药学专著,大型辞书。近代大型中药学辞书。近代第一部大型药学工具书。收录词目4300条。

《中华本草》载药数8980种。

目前收药品种最多的中药专著是《中国中药资源志要》

【简述中药学在各个发展时期的学术特点】

中药学,又叫本草学。其发展时期可分为10个。

1)、从远古至先秦,人们在生活、生产中逐步认识了药物,并积累增多。至西周,本草学不仅略具规模,且可能有专著问世。

2)、从秦至东汉,本草学雏形已成,药学专著问世,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3)、魏晋南北朝,本草学继续发展,药物成倍的增加;陶弘景系统整理补充了本草,创立了自然属性分类法;其分支中药炮制学产生。

4)隋唐五代,本草学进一步发展,朝廷修撰本草,第一次在全国普查中药,第一部药典产生;创图文对照编撰法和十剂分类法,将本草学发展推向一个新高潮;海外药或边远地区药流入增多,外来本草专著出现。

5)北南两宋,由于雕版印刷的应用及朝廷的重视,本草学空前发展,成绩巨大;朝廷先后六次命人修撰本草,第二次在全国普查中药,补充了大量新药;名医唐慎微在官修本草基础上,撰成划时代性的本草专著,书集宋代及其以前本草之大成,图文对照,方药并收;朝廷设立国家药局,第一部国家制剂规范问世,促进了本草学及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6)金元时期,本草学发展的主潮流由博采资料,考订基源,转为精炼药效,探讨药理;本草著作大多出自临床医生之手,具有明显的临床药学特征;丰富发展了升降浮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7)明代,本草学高潮再现,本草巨著问世,沿用至今不衰;各类专题本草著作增多,促进了本草分支学科的发展。

8)清代,本草学从补遗,撷精、考辑三个方面向纵深发展。

9)民国时期,本草学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冲破阻力继续发展,建校育人,编写大型药学工具书,现代研究开始起步。

10)当代,政府十分重视,政策措施得力,本草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整理古籍,编撰新著,培养人才,深入研究,硕果累累。

【简述历代中药学代表作及其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及主要成就】

1)汉代的本草代表作是《神农本草经》,成书的具体年代尚有争议。该书并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补充和完善,载药365种,是我国现存第一部本草专著。

2)魏晋南北朝的本草代表作是《神农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全书约完成于公元500年左右,载药730种,首创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

3)隋唐两代本草代表作是《新修本草》,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撰成并颁行,载药844种(一说850种),是现存世界第一部药典。

4)宋代本草代表作是《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大约在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成书,载药1558种(一说1746种),是现存保留最完整的宋代本草著作。

5)明代本草代表作是《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成书,载药1892种,总结了明以前药学成就,为本草巨著。

6)清代本草代表作是《本草纲目拾遗》,作者赵学敏,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初成,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定稿,载药921种,其中新增716种,补充了《本草纲目》之不足。

7)当代本草代表作是《中华本草》,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持,南京中医药大学总主编,全国60多个单位,500余名专家历时10年共同编撰的划时代巨著。其中中药30卷,共收载药物8980味,备考药物571种,1999年出版。该书全面总结了中华民族二千余年来传统药学成就,集中反映了20世纪中药学科发展水平,填补了《本草纲目》问世400年来对中药文献系统整理研究的空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