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解,是尊重的最高层次

 fentouge 2020-01-13

深读书房是慈怀读书+会员小程序的精读栏目。深读书房中的每一本书都包含“精华提炼”和“深度解读”两大板块,“精华提炼”板块为我们提炼原书精华,而“深度解读”板块则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书是《浮生六记》,书中记叙了沈复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让我们真正懂得了生活最美好的样子。

今天我们节选其中的“理解他人”部分来与大家分享。

想要了解《浮生六记》全部解读内容,点击文末图片进入深读书房收听。

理解,是尊重的最高层次 来自慈怀读书会 00:00 11:57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念念不忘朗诵

理解世界,才能爱世界;理解他人,才能爱他人。

学会理解他人,换位思考,也就拥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平和满足的内心。

与爱人,但求志趣相投,心心相印共携手。与朋友,只盼志同道合,将理想共同谱写。与亲人,惟愿理解彼此,温情相对,架起心间桥梁。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状态,是相互理解。

理解,让夫妻携手同心

与爱人的相处,最愿你眉梢一动,我便知你所想。

情投意合,兴趣相同,怀有互相理解的志趣与情调,就算偶尔有所分歧最终也只会弥合得更为甜蜜。

夫妻相处的最高境界,便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触碰到对方的心灵,认同爱人的目标,这样的夫妇必能在人生长路上携手同心。

管理科学的创始人弗兰克·吉尔布雷斯与莉莲·吉尔布雷斯,正是这样一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的夫妇。

当时,弗兰克为了研究管理工程这一新兴学科,顶着众人的不解,放弃了收入颇丰的建筑业务。

莉莲没有抱怨他为了理想给家庭带来的压力。甚至,她为了同丈夫合作研究,毅然从英语系转向学习更困难的心理学。

在当时的美国,还从未有女性获得过心理学的博士学位。然而弗兰克并未迎合当时的社会潮流,要求莉莲回归家庭,而是支持妻子去获取学位,加入共同的事业之中。

莉莲最终不负丈夫的心意,在照料孩子的同时拿下学位,写下著作,成为了心理学博士。

她理解他,做他坚强的后盾;他也理解她,鼓励她坚持事业。

他们互相体谅对方,却从不迫使对方迁就自己。

夫妇二人一同测定工时,分析动作,一起绕弯路,一起总结出改进方法。弗兰克携纸笔记录,莉莲就掐时间读秒。

自始至终,弗兰克从未遮盖莉莲的贡献,他的妻子不在幕后,而与他携手并肩。莉莲在弗兰克辞世后,也自然地接下工作,继续对管理工程的研究。

“你是管理科学之父,我是管理科学之母”。他们共同的心血是最珍贵的孩子,在后世的铅字上闪耀光芒。

他们的名字被串联起来,以“吉尔布雷斯夫妇”这个称呼出现在所有的管理学教科书上。

翻开书页时名字列在一处,正如他们不曾分离的心。

爱是相互付出而无怨言,是长路共度而心相连。

了解爱人的理想,也交付自己的愿望,这样的爱情比钻石更闪亮永恒,海枯石烂永不磨灭。

此生挚爱,不过如此。

点击图片收听本书全部解读内容

理解,让友谊地久天长

人生最大的幸运之一,就是找到能够长处的朋友。

好的友谊是人人渴望的珍宝。

遇到挚友,是两个陌生的灵魂产生了共鸣。寻找到能理解自己的友人,是在庸碌尘世中的大幸运。

著名奇幻惊悚小说流派创始人霍华德·洛夫克拉夫特有一个好朋友,与他长期保持纸笔通信的奥古斯特·德雷斯。

二人兴趣相投。德雷斯的才华不如洛氏,部分作品甚至饱受诟病;然而洛夫克拉夫特对他一向包容、鼓励、支持。

旁人苛责他的朋友,霍华德却在德雷斯身上看到可能性。

在那个新旧更替的年代,他们成为了依靠书信对话的忘年交。在十数年的时间里,两人保持着书信联系,人生,文学,哲学,无话不谈。

这段笔尖上的友谊于霍华德而言,终结于他郁郁不得志的死。对德雷斯而言,却还未走到结束的时刻。

悲痛过后,德雷斯重新振作。

他深信朋友的才能不容埋没。洛式的作品风格与当时的时代不符,他的小说被贬为不入流之作;德雷斯却坚信朋友的才华。

他整理了友人的遗作,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就自己成立出版社“阿卡姆之屋”,发表原本没有机会公开的作品。

他开放了体系版权,为其他作者提供平台与机会,只为让故事流传下去。

数十年的运营,无保留的投入,他最终得到了回报:他的朋友与那些奇妙的故事没有被历史遗忘,逐渐为人赏识,获得了世界性的声望。

一位益友,能滋润干渴的灵魂,拓宽生活的见识,甚至于使自己的生命得到延展,得到升华。

人生能得一知己,在寒夜之中也能被友谊的热度温暖手心。

点击图片收听本书全部解读内容

理解,让亲人彼此珍惜

家人是世间最亲密的,可恰恰因为骨血相通的紧密联系,也最容易发生摩擦。

亲人间的关系常常面临这样的困境:你我总是对陌生人太宽容,对身边人太苛刻。

有时,好的出发点带来的却是对立与争吵。

对家人的爱走错了出口,反而伤了亲人的心。

缺少理解的爱,无法用以照料灵魂。

电视剧《遇见幸福》中,母亲萧晴为了让女儿萧春泥好好学习,卖掉女儿珍爱的吉他。

在母亲眼中那只是一把普通吉他,但对女儿,它承载了太多美好回忆,陪伴了她的成长,寄托了她的梦。

母女二人因为缺少了理解和沟通,竟然闹得剑拔弩张,几乎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最终在朋友的劝解下,萧晴去听了女儿的歌,才明白她确实是喜爱音乐,而非执意叛逆,与父母作对。

当她为萧春泥大费周折找回吉他,女儿也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妈妈的严厉只是爱的表现。

这对母女间从不缺少至亲之爱,她们一直少的,正是理解。

最终,孩子理解了妈妈,妈妈也更懂得了孩子。在孩子的少年时期疏远了关系的两人,又重新走入了对方的心灵。

一家人之间的爱,应当以理解为基础。单纯的付出无法将爱意传达到心底,比起一直张口喧嚷,亲子交流的更多时候,需要的是静下来聆听对方心底的声音。

“原来是这样,你需要的是这个。”

在理解了动机的基础上,再去面对与亲人发生的生活争执,就会豁然开朗。所有的行为之下埋藏着的都是爱,需要学习的,只是解读的方法。

多与家人对话,把困惑讲出来,把爱宣之于口,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才能让心与心连接。

互相明白了心中的想法,认同了对方的苦心,方能彼此珍惜。

点击图片收听本书全部解读内容

人生于天地间,与世上万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能哭能笑,会恨会爱,拥有能够体察一切的心灵。

当与他人互相理解了彼此,也就获得了对世上诸事的同理心。

怀着一颗愿意对人开放的心,善待他人,珍惜身边的人,悦纳所遇的人与事,如此一来也就能得到别人的真心相待。

一个互相理解的社会,将会是温情脉脉的社会;一个互相理解的人际关系,将会是长久稳定的关系。

从自己身边的人做起,与亲人、爱人、友人交心,爱必将从他们的心中反馈回来。

心灵相通的平静与喜悦,必定能让胸腔中的炽热心脏也觉得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