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儒顾炎武: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昵称413468 2020-01-1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能温故知新,就可以做老师了。

“温故知新”古来就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把温故与知新,当做并列的两件事,意思是一个人又能温习旧的知识,又能学习新的知识;一种是把温故知新当做递进的一件事,意思是一个人要能在温习旧知识时,生发出新知识,有一定的新发现。现在取后一种解释的人数量比较多。

我们现在号称已进入了一个创新型的社会,所以全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在要求创新,创新当然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前进必不可缺的要素。但在强调创新的同时,还要注重继承。知识是有传承性的,必须通过温故的途径才能达到创新的目的。

中国当代的前辈大哲学家贺麟先生,他是对中国的宋明理学以及德国的黑格尔哲学都有深刻的研究的大师,是中国黑格尔研究的最大权威,有多种黑格尔的名著都是由他介绍到中国来的。他曾特别说过:“必定要旧中之新,有历史有渊源的新,才是真正的新。那种表面上五花八门、欺世骇俗、竞奇斗异的新,只是一时的时髦,并不是真正的新。”

这是很深刻的见解,从学术创新到时尚创新,越有传统的底蕴,越有深厚的根基,才越能立得牢、站得住,否则只是哗众取宠,只能一时夺人眼球而已。

大儒顾炎武: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贺麟先生

而另一位中国当代古典文献大师与古汉语大师杨树达,他还做过毛泽东的老师,写过一篇专门的文章,就叫《温故知新说》,书中强调:“温故知新,就是要先温故,然后再知新。”在旧的传统中沉浸着,学习着,研究着,然后渐渐熟能生巧,渐渐融会贯通,这时新知就会忽然涌现出来。新出于故,这样的新才是可信的、真正的新,这种境界是那些拔苗助长、标新立异的人不可能达到的,而片面地鼓励全无基础的后学勇于创新,这显然是拔苗助长,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可能得到好结果的。

而杨先生特别精辟地指出,如果把温故与知新两者割裂开来,只温故而不能知新,则其病也庸,意思是那一定平庸,而要是不温故就想知新,则其病也妄,意思是那不免愚妄。杨树达先生本人,不仅是一个善于温故知新的大学问家,也是《论语》研究的大名家,他的文章可以说是对《论语》这句孔子的名言的最好的解释和阐发。

大儒顾炎武: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杨树达先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日知其所亡”的“亡”写的是一个灭亡的亡字,但它是“无”的通假字,所以读无。

子夏说,每天知道一点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每个月不要忘掉已经学会了的知识,这就是好学的标准了。这话实在说得太好了,好学不在乎你两天三天不睡觉,而在乎你两年三年,坚持不懈地去每天学习一点,知道一点你不知道的东西,而每个月不要忘掉你平时每天已经学会了的东西,这就是好学了。比如你要每天坚持背十个外语单词,三年下来你的词汇量就很丰富了;你要每天坚持写两张毛笔字,三年下来你的字一定跟当初大不一样了;你要每天坚持背一首唐诗不要三年,只要一年,一部《唐诗三百首》就都在你的肚子里了。

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要每天坚持不懈地去做一件没有外力强迫的,可做可不做的事,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而古人真有这样的“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的榜样。

大儒顾炎武:读书人的最高境界

顾炎武雕像

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出了一位伟大的学者叫顾炎武,他精力过人,没有别的爱好,从年轻到老没有一天不读书,每次出行都用毛驴驮着书走,每到一个地方都拿着书看,跟那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做印证,所以他一生写了很多著作。我们现在标点以后,印成了顾炎武全集,有整整一箱。在好几年前就要卖近两千块钱,真的是著作等身,这当然都是他日积月累的结果。而他的一本最有名的著作是他的读书笔记,记录了他一生学习和研究的心得,内容广泛、考证确当、见解精辟,而他把这部读书笔记,起名叫《日知录》,就是从子夏的“日知其所亡”来的。而他的一位朋友王弘撰记录说,顾炎武每次看到他的这些朋友们有时一天聚在一起吃吃喝喝,就会皱起眉头,等客人走了就会告诫王弘撰说,可惜你一天又虚度了。而心中长存日必知其所无的念头,自然也就不肯教一天虚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