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书单”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春季也被很多城市定为“阅读季”,以此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书的美好和阅读的乐趣。 在又一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小编为大家挑选了百年品牌中华书局出版的7本新书,其内容涵盖社科、历史、艺术、古籍整理等多个领域,供读者享用。 春天正是读书时,大家一起来读书。 《昔我往矣》 2016年2月版 读《昔我往矣》识真实白先勇。 这是一本怀人感事的经典散文选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白先勇先生将缤纷的追忆用伤感的文字来呈现。全书的四条主线分别是家族寻根、克难岁月、童年亲情和文学回忆。那过去的片段所凝结的款款深情,唤起了一代人的文学与时代记忆。新版的《昔我往矣》还增加了四篇文字,分别是:《山之子》《写给阿青的一封信》《<红楼梦>对〈游园惊梦〉的影响》《为逝去的美造像》。 白先勇,台湾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孽子》等,散文集《昔我往矣》《蓦然回首》等。
金克木论述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老了吗?等于在问:中国文化老了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到底怎样才能读懂?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金克木就有着这样惊人的披沙拣金的能力,能拨开重重迷雾,呈现传统文化的内核。 书中有他寻找到的文献之根,有他对“无文”文化的探隐,有他对历史人物的论述,这也是本书的三条脉络。 让我们一起翻阅这本书,跟随金老追寻传统根源,探隐无文文化,点评历史人物,解开“中国老了吗”“中国的文化老了吗”的答案吧! 金克木,著名学者、文学家、翻译家。精通多种语言,在国学、中外文化交流学、比较文学等方面颇有建树。 《常识与通识》 2016年2月版 阿城先生的经典文化随笔。 《常识与通识》为阿城先生的一部经典随笔,为阿城先生近20年前思考的问题,诸如基因、人性中的攻击、艺术与催眠、情感与化学,等等。每看一遍,会有一遍的发现和收获。采用布面精装的形式,阅读收藏两相宜。 此书是中华书局推出的“作品”系列之第二种,“作品”系列为文学大家的文化随笔。之后会陆续推出沈从文先生和汪曾祺先生的经典作品。 阿城,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有《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棋王》《树王》《威尼斯日记》《闲话闲说》等,以及电影剧本《聂隐娘》《小城之春》《芙蓉镇》等。 《画未了:林风眠传》 2016年2月版 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史的缩影。 木心说:“林(风眠)先生在,绘画在。”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现代绘画的奠基人,一代艺术宗师。林风眠在20世纪的中国美术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篇章,他的一生历经了20世纪的重大变迁,也成就了一部中国现代美术史。然而他被时代误解、批判了很长时间,作者郑重因此走访了林风眠的家人、朋友、学生,收集了林风眠和他们之间大量的往来书信,完整而客观地还原了林风眠的人生。 郑重,《文汇报》高级记者,著有《海上收藏世家》《收藏大家》及画家传记数种。 《乾隆皇帝的荷包》 2016年3月版 全面揭示乾隆皇帝私房钱的秘密。 《乾隆皇帝的荷包》,是台湾著名清史专家赖惠敏数十年潜心研究清代财政史的学术结晶。聚焦于乾隆皇帝的荷包,即皇室“小金库”的收入与开支。作者利用海峡两岸的清宫档案,还原出乾隆帝“私房钱”的各种来源,揭示其鲜为人知的高超理财能力。对今天的读者也不无启发。 赖惠敏,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出版有多部研究型著作。 《中国近代史》 2016年2月版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中国近代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从鸦片战争讲起,一直叙述到其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将近百年的史事浓缩在短短五万余字的篇幅里,主题鲜明,史论兼具。70多年来,这本书在海峡两岸风行不辍,不愧为一个时代的经典。沈渭滨先生说:“这本被他称为‘初步报告’的著作,篇幅虽小,学术含量却很高……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好读耐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创者,外交家,后一直活跃于政坛,被誉为“最知外交的人”。 《广雅疏义》 2016年3月版 一部优秀而方便使用的雅学著作。 《广雅》是魏张揖为广补《尔雅》而做的一部语词释义专书,《广雅疏义》则是清人钱大昭对《广雅》进行疏释研究的一部专书。中华书局版《广雅疏义》以日本静嘉堂本为底本进行标点校改,于文字之错夺衍倒,屡有提正;于文义未安之处,时下己见;于疑难未明之处,则录以存说。是一部优秀而方便使用的雅学著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