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除百病:潮热

 昵称44384288 2020-01-13
潮热

【概述】

潮热又称“日哺潮热”. “午后潮热”,是指发热犹如潮汛一般准确,盛衰起伏有定时。临床表现不同于一般的发热,若一日数发,即为发热,不属潮热范围。

【症状】

(l)阳明腑实:日哺潮热,手足汗出或神昏谵语,腹部硬满疼痛,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不安,舌苔焦黄,脉沉实。

(2)阴虚血亏:午后或夜间潮热,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心悸盗汗,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3)脾胃气虚:上午潮热,下午热退或午后发热,神疲懒言,少气肢软,自汗纳呆,面色咣白,舌淡嫩,脉虚细弱。

(4)暑热伤气:多为早热暮凉,口渴引饮,烦躁不安,纳呆神昏,舌苔腻,脉细数。

(5)瘀血内郁:午后或夜间发热,口干咽燥,漱水不欲饮,甚者肌肤甲错,面色黯黑,舌见瘀斑或青紫,脉细涩。

【病因分析与鉴别】

(l)阳明腑实潮热,多为表邪不解,入里化热,与肠中有形之邪相结,阳明气旺于申酉,故见日哺潮热之症,其辨证要点:发热以傍晚为甚,热势旺盛而汗出,兼有腹满拒按,便秘,舌苔焦黄等燥屎内结的症状。

(2)脾胃气虚潮热与暑热伤气潮热:两者均有气虚的表现,以低热为主,前者由劳倦内伤,饮食失节,中气不足而下溜,阴火上乘土位而致。一般在上午发热,下午热退,亦有午后发热者。兼见气短懒言,倦怠自汗等其他气虚的症状。后者乃是小儿在夏季的常见症.秋凉可自行缓解。盖小儿阴气未充,阳气未盛,不能耐受暑热熏蒸,气阴受损,方见潮热,又称“夏季热”。成人亦间或有之。表现为早热暮凉,或暮热早凉,兼见口渴欲饮,体倦神疲、暑热伤气的症状。

(3)阴虚血亏潮热与瘀血内郁潮热:两证均见午后或夜间潮热,热象都为低热,但阴虚血亏潮热多由素体阴虚或汗、吐、下、亡血、亡津液之后,阴亏气燥,虚火上炎所致。其特征是;午后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等虚火上炎的症状。而瘀血内结潮热,多由瘀血内郁化热所致。其特征是:午后或夜间潮热,兼见肌肤甲错,舌有瘀斑或青紫等瘀血内结的症状。

【艾灸取穴】
灸序穴位名参考温度(℃)参考时间(分钟)备注
第1天中脘5450单穴
足三里4840双穴
神阙5460单穴
第2天大椎5240单穴
三阴交4830双穴
太溪4830双穴
第3天百会5230单穴
曲池4830双穴
关元5460单穴
第4天肺俞5450双穴
尺泽4830双穴
阴郄4830双穴
第5天膈俞5450双穴
血海4830双穴
气海5460单穴
【艾灸体会】

潮热症常是急性热病的后遗症。针灸治疗潮热有效,但临床辨证必须抓住潮热的特点,并结合病史及兼证进行辨析,实证需要清泻但注意不可伤阴,虚证则滋阴清热,益气养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