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老不管小,越过越好”,为何不管小却能越来越好?却有依据

 皇家书库319 2020-01-13

大家好,。每天分享古今民俗及趣味冷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农村民俗及不为人知的新鲜事,不妨点击上方的关注订阅!

今天,我们分享的俗语话题是:“老不管小,越过越好”,为何不管小却能越来越好?却有依据!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很多80后或者90后都是在外公外婆的悉心照料下,度过愉快的童年时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80后或者90后结婚生子之后,他们反而不太愿意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父辈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面,为什么80后或者90后,会有这样的反差呢?其实在农村就有这样一句俗语“老不管小,越过越好”,老祖宗的经验,还有道理吗?

俗语“老不管小,越过越好”,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为何不管小却能越来越好?难道老祖宗也赞成“放养式教育”?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之所以现在的年轻父母都不愿意让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孩子,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隔代教育,弊大于利”!

隔代教育,指的是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从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交给爷奶奶、外公外婆;祖父母们自觉地成为全面照顾第三代的“现代父母”,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由此可知,之所以年轻人会选择隔代教育,并不是他们“推卸责任”;而是迫于现实生存压力,自己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给自己的孩子提供稳定的学习成长环境,因此才会被迫选择“隔代教育”。隔代教育,在农村地区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留守儿童,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然而对于一些有能力自己带孩子的年轻父母,他们宁愿自己劳累一些、辛苦几年,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遭受“隔代教育”的荼毒。因此俗语说“老不管小,越过越好”?老祖宗的经验,还是有道理!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宠爱过度,盲目护短,养成“熊孩子”

老一辈人退休带孩子,原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许多老人对待孙辈非常疼爱,处处迁就;孙辈没礼貌、没规矩、还乱淘气,这些“缺点”在老人们的眼中却是优点,是“胆大”。老人们不知不觉间,就将“白纸模样”的小孩养成了“熊孩子”。

比如2018年19日,在上海迪士尼乐园,一位年轻女子被8岁“熊孩子”摸臀,年轻女子上前理论,反而遭受其家人的辱骂。视频被网络曝光之后,网友表示了强烈的愤慨。

由此可见,熊孩子的背后一定站着熊家长;盲目护短,只会将自己的孩子推入任性的深渊。这一切老百姓看得很清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第二,思想观念陈旧,妨碍孙辈个性发展

如今时代发展日新月异,许多长辈的思想观念早已落伍而不自知。当他们带孩子的时候,甚至会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许多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封建迷信思想。一旦孩子遭受这种“封建糟粕思想”的荼毒,不仅会妨碍孩子认知世界,而且也会妨碍孩子个性的发展。

比如在某些思想观念陈旧的老人眼中,当家里来客人,到了吃饭的时候,只有男人才能上桌吃饭,女人只能在厨房伺候。一旦女人上桌吃饭,就要遭受训斥乃至于嘲笑。

这种落后的习俗其实非常荒谬,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吸收了这种糟粕思想,那么对他的成长必然会非常不利。

小结:

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能总是牵着他的手走,而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使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成功的家庭教育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庭教育造就失败的孩子。俗语“老不管小,越过越好”,并不是鼓励我们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脱钩,而是告诫我们:一定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隔代教育”。

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隔代教育中也是优点多多,比如:祖辈们经验充足、阅历丰富、时间充裕,并且他们也具有童心,很容易与孙辈打成一片。

况且在人伦关系当中,让孙辈与祖辈良性互动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家庭的和谐稳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诸君以此自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