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童年的口嘙》作者:马腾驰

 马腾驰 2020-01-13

——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手书


童 年 的 口 嘙(散文)

·马腾驰


童谣,儿时在老家大张寨,人们把它叫作口嘙。

诞生在这片黄土地上,传唱数千年的口嘙生动有趣,怡情启智,念读起来琅琅上口,如同唱歌一般好听。口嘙,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那时记下的许多口嘙,到了今天,我仍记得清清楚楚,把它们都能把背诵下来。

口嘙,或叙事或状物,或喜笑或怒骂,随性率真,绘声绘色,意旨鲜明,意韵深长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口嘙,伴随了我们的乡村童年,使我们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年代,多了杨柳风轻与鸟语花香,多了使我们想象力丰富起来的天边的绚烂云彩。口嘙,开阔了我们的眼界,靓丽了我们的生活,喂养壮大了我们的精神生命。

那时,年龄还小的我们,谁记下的口嘙多,谁就牛气,谁就是真正的能行娃。呵呵,摇头晃脑,连说带唱,咣哩咣当一个接着一个背出口嘙,那是一件多么赢人多么自豪的事!口嘙念得好,引得一大圈的玩伴们眼红地看着,那个滋润与谄和的感觉,真是好得没法说。

嘿嘿,记下的口嘙多,不仅可以在别的玩伴面前尽情地显晃,还可以和玩伴们相互唱和了,那是一件快活惬意,是一件十分美好了的事情。

你听,先有玩伴带着唱腔念口嘙了:

月亮月亮亮堂堂,

打开城门洗衣裳。

洗得净净的,

捶得硬硬的。

哥哥穿上多清爽,

离别妹妹出了庄。

去呀骑的高头马,

回来坐的花花轿。

一对喇叭一对号,

你看荣耀不荣耀!

马上,就有其他玩伴的口嘙接上了:

月亮月亮亮堂堂,

马背上驮回花女郎,

打开城门抢新娘,

人家抢回金凤凰,

咱几个抢回女无常!

他们两人的对唱还没完,又有玩伴的口嘙出口了:

正月正,正月正,

野菜满地青,

二月闪上羊角葱,

三月韭菜发了疯,

四月黄瓜食欲增,

五月面筋蒜捣葱,

六月香油炒葫芦,

七月柿子能养容,

八月白菜绿满垅,

九月萝卜分白红,

十月没到菜园去,

霜下茄子蔫了头。

又有玩伴开腔念口嘙啦,那声调,比前边的玩伴高出许多:

高坡坡,低洼洼,

开满马莲花,

马莲花,人人夸,

一开开到沟底下,

沟底下住着两邻家,

生下儿子会读书,

生下女子会扎花,

大女子扎了个牡丹花,

二女子扎了个水仙花,

三女子不会扎,

半天扎了个线疙瘩。

老娘一看要气瓜,

掂起门后小灰耙,

大姐劝,二姐拉,

三姐爬上树杈杈……


玩伴们一个一个对唱着,没有口嘙对上的玩伴脸红起来,嫉妒起来。于是,就闹起不愉快,闹起小小的别扭来,言语也不那么好听了。


这时,其中一个玩伴就以口嘙劝他们:


羞羞羞,把脸羞,

羞个渠渠种豌豆。

人家豌豆打一石,

咱的豌豆没见面!

哈哈,脸上羞(修)的渠渠,岂能种出豌豆?唉呀呀,你看看,人家的豌豆打了一石,一石,那可是300斤呀!唉,咱的豌豆没见上面,没见上面,那就是颗粒无收啊!

又有火上浇油的玩伴,把争执的那两个玩伴说成了“贼娃子”、“绺娃子”,口嘙随口就出来:


贼娃子,绺娃子,

偷他舅家狗娃子。

舅家狗娃子没在,

偷他舅家烂锅盖!


热闹得很,热闹得很,一个玩伴,也许是有意转换不快的话题吧,念开了跟现场闹别扭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口嘙:

咪咪猫,上高窑,

金蹄蹄,银爪爪。

上树树,逮雀雀。

扑楞楞,都飞了。

把老猫,气死了。

问咱老家在哪哒?

山西洪洞大槐树。

老家名字叫个啥?

大槐树下老鸹窝!


马上有玩伴逞能,接上了口嘙:

他大舅他二舅都是他舅,

高桌子低板凳都是木头。

走一步退两跷全当没走,

有为王坐椅子脊背朝后,

为的是把肚子放在前头。

上边的口嘙念得有水平,心里不服气,针对性强的两个口嘙,又从另一个玩伴嘴里蹦出来。你听完就会明白,第一个口嘙,明显是嘲讽前边逞能的那几个玩伴。后边一个口嘙,暗指他们长大后会怕媳妇,会不孝顺老娘。你听,他的两个口嘙是啥:

你稀,你嫽,

你沟子插了个红鸡毛。

风一吹,

扑缭缭。

花喜鹊,尾巴长,

娶下媳妇忘了娘。

把媳妇背到热炕上,

把老娘撂在沟畔上。

把媳妇热得气杠杠,

把老娘冻得硬梆梆!


两个口嘙念完,还嫌不过瘾,他又来了一个嘲笑、讽刺不孝敬父母亲的口嘙:


有些男人怕婆娘,

瞎人给他教样样。

跟会买了大麻糖,

再称半斤甜冰糖。

怀里揣,袖筒藏,

堂上瞒哄了二爹娘。

掀门帘,进小房,

掏出麻花和冰糖。

哄得婆娘喜洋洋,

黑了睡下嗦冰糖。

忘了爹,忘了娘,

生下娃娃不成像!

把记下的口嘙倒完了,肚子没货了的玩伙们,抓耳挠腮起来。玩伴中的娃娃头,想起他祖母教给他的摇篮曲,就说,我还有一个口嘙,我念完,都回家睡觉去,睡灵醒,脑子清白了,再叫大人给你们教新口嘙。话一说完,他模仿着大人哄娃睡觉的声调,轻轻地念开了:

噢,噢,娃娃乖,

娃娃乖了睡觉觉,

睡醒了,要吃馍,

馍呢?猫叼去了!

猫呢?老鼠洞里去了!

老鼠洞呢?谷草塞了!

谷草呢?牛吃了!

牛呢?上山去了!

山呢?塌了!

土呢?和了泥了!

泥呢?漫了墙了!

墙呢?猪拱塌了!

猪呢?刀子杀了!

刀呢?切了菜了!

菜呢?人吃了!

人呢?走了!


听完,一大帮子玩伴们哄堂大笑。一个玩伴灵醒了,“唉”的一声,说:“灵人快马天生的,瓷怂脸上乌青的(这两句也是口嘙,他用来嘲讽自己和玩伴们)!咱今个儿吃亏了,人家大白天给咱念哄娃睡觉的口嘙,让咱回家睡觉去,是把咱当成碎月娃子耍呢!咱几个瓜不叽叽的,还从头到尾笑着听完了!”听到这话的娃娃头也不争辩,只顾笑着往前走,并不接他的话。

玩伴们在一起念唱口嘙的过去,一转眼,已是几十年以前的事情。当年,他们念唱口嘙时的那个神态,那个腔调,还有他们每个人不同的动作,到了今天仍历历在目,仍声声在耳。

口嘙是古朴、原生态的民间口头文学的活化石,是璀璨夺目的艺术瑰宝。它是一本看不见的口耳相传有着启蒙教化作用叫人向良向善的大书。它以浓郁的乡土气息,以生动幽默、诙谐戏谑而又本真鲜活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嗬嗬,渊源流长的口嘙,用关中话念出来会更上口,更有独特的韵致与味道,不信你试试?


2019年12月28日于驰风轩

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近影

作者简介:马腾驰,陕西礼泉人。出版有杂文集《跋涉者的足迹》,散文集《山的呼唤》,也获得报刊多种奖项,不值一提。喜爱文字,闲来写写一乐,而已,而已。

散文《背馍》,网上十天时间,点击阅读量超过百万余人次,其后,各类网络平台迅速跟进大量转发,读者人数难以统计。拥有四亿用户,“最大的有声图书馆一一喜马拉雅FM听书社”,普通话与陕西方言版多版本诵读了该作品。网上其它单位制作的《背馍》音频作品版本众多,听众甚广。

其后,散文《母亲做的棉窝窝》《我的老父亲》《土布包袱》《姨亲》《那些年,我们过年的滋味》《烧娃》《下锅菜》《锅塌塌》《豆腐脑吔》《坐席》《交公粮》《打铁花》《感念玉米》《背娃》与《背粮》等作品在网上亦受热切关注,创阅读量新高。《打铁花》获2019年1月21日《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奖。

作者的散文集《背馍记》即将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书名并作序:《马腾驰和他的散文》。

https://mp.weixin.qq.com/s/gR00uKua0kuaj5LBWgsa5Q《驰风轩文化tch》2019年12月28日首发

转发请注明出处,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