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课堂:一日一证之半身麻木(三)

 夏大夫的图书馆 2020-01-13

半身麻木

[概念]

麻木仅见于半侧肢体者为半身麻木。

在古代医籍中,半身麻木与四肢麻木,均属于"痹"、"中风"等病证范畴,金代以后始有麻木症名。

本文专论半身麻木,至于四肢麻木者,另列专节讨论。


 证候分型之

湿痰阻络半身麻木:半身麻木,伴有沉重感,并有头昏沉、呕恶、心闷不舒,脉弦滑,舌淡黯,苔滑润或白腻。

证候分析之

湿痰阻络半身麻木:由于脾不化津,津蓄成湿,湿聚为痰,痰伏经络,出现半身麻木。辩证要点为:1形体较胖;2麻木伴有肢体沉重;3脉弦滑,苔白滑或润腻;妇人白带多。本症湿痰为标,脾虚为本,故治宜健脾益气,佐以化痰通络,方选半夏白朮天麻汤加味。

半身麻木一症较四肢麻木为重。看资料报导,"单侧肢体麻木乏力,便是中风的重要先兆"(《S市中医杂志》8:8,198l)。其中肝风内动所致者尤易发生,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气血虚损半身麻木。气血虚容易招风,血亏则易生风。只有气血充沛,"五脏之真通畅",才能"不令邪风干忤经络"。因此加强锻炼,调节饮食,养性怡神,保持气血和畅,才是预防中风的大法。

[文献别录]

《兰室秘藏.妇人门》:"麻木为风,三尺之童,皆以为然,细较之则有区别耳。久坐而起,亦有麻木,如绳缚之久,释之觉麻作而不敢动,良久则自已。以此验之,非为风邪,乃气不行。主治之当补其肺中之气,则麻木自去矣。如经脉中阴火乘其阳分,火动于中为麻木也,当兼去其阴火则愈矣。时痰嗽者,秋凉在外在上而作也,当以温剂实其皮毛,身重脉缓者,湿气伏匿而作也。时见躁作,当升阳助气益血,微泻阴火与湿,通行经络,调其阴阳则已矣。"

《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本自头麻至心窝而死,或自足心麻至膝盖而死者。"


◆ 《人为什么会生病》

◆ 《绿色疗法:点穴按摩穴位方》

◆  60集大型纪录片【黄帝内经】

◆ 《中医辨证的根本:阴阳寒热》

◆ 《中医色诊视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