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仲景蜜煎导法

 河山7926 2020-01-13

1800年前医圣张仲景的蜜煎导法治疗便秘——比开塞露还好用

​病例1,今年年初,朋友带着3岁多的儿子找我来看便秘,我说:这么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怎么患了便秘?

​他们夫妻二人也是一筹莫展,用尽了市面上能用的各种方法:益生菌、多酶片、润肠丸甚至香丹清都用过,便秘越来越严重,现在两周才有三次排便,还是用了开塞露才能便下来的。

​四诊所见,患儿消瘦,面色萎黄,山根青筋,眼袋青肿,舌质红,舌苔中间白腻,指纹淡,容易出汗,手心微热,纳差,挑食偏食,夜卧不安,大便3~6天1次,坚硬,排便困难,常需用开塞露方可便下燥屎,严重时候伴有肛裂。小便正常。

​为了让孩子顺利排便,朋友也是想尽办法,香蕉、火龙果等药食及补品杂进,只要听说哪里有好药,都要买来吃。这个孩子典型的脾胃虚弱,津液不足,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只要孩子两天不排大便,他们自己就着急上火。

​可能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情节,孩子不排大便比自己不排还要烦躁。综合孩子病情,给予内服中药,可是朋友发愁到,说中药太苦喂不进去。之前找过本地的儿科王看过,都是吃了药就全部吐出来,没办法。

​最近是看了我的朋友圈的科普文章,觉得我的办法比较多才来找我,看看除了吃药还有其他治疗方法不?

​便秘除了内服的汤方、丸剂治疗以外,当然还有外用治疗的方法,那就是1800年前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蜜煎导法。

​孩子容易出汗,小便正常,导致胃肠的津液枯竭,也就是说这个大便硬是汗、尿损耗胃肠的津液造成。

​这种情况造成的大便硬不能用攻下的方药,因为攻下的药均有泻下的作用,均会再次伤到胃肠的津液,所以外用蜜煎导之。

​朋友的孩子正属于这种情况。我给他开了一个健脾和胃,化湿润肠的中药外敷肚脐的方子,再教给你蜜煎导的制作与使用方法:

​真蜂蜜一小勺,放铜器或者不锈钢汤勺中微火煎,用勺子不断搅拌,稍凝如饴糖状,可以做成丸状,温度不烫时候用手搓成子弹头状,长约2㎝,粗3㎜左右,稍冷却变硬,

​涂抹香油或者清水塞进肛门就可以,用手捂住肛门,大约几分钟就可以排出大便。

​朋友按照我的方法制作了蜜煎导栓,给孩子用,说效果比他想象的好多了,首先不痛苦,孩子容易接受,用开塞露还有这疼痛刺激,这个很润滑,一下子就塞进去了;其次,用了不到几分钟就排出来大便,有羊粪蛋一样的燥屎,还有粘稀便:再次,排便量比用开塞露多。

​这样用了四天,孩子就有了自主排便的意识和能力,此后逐步隔天或者隔三五天使用一次蜜煎导,也能排便。

​如此大约一个月后,基本一周左右使用一次蜜煎导栓,孩子饮食量增加,面色转润,一两天就能排便一次。停用蜜煎导,仅用中药外敷法健脾和胃。如今大半年过去了,孩子的便秘问题已经解决,各项功能均恢复正常。

​病例2,同事家孩子,一岁多点,三天没有排大便,手脚心热,头颈热,口臭,夜卧不宁,找我帮忙看看。了解到这个孩子也经常排便困难,有燥屎。

​遂建议使用蜜煎导法,教给她蜜煎导法具体操作流程。同事如法炮制,回复说:“刚塞进去不到6分钟就忍不住了,拉了一堆,墨绿色的,很臭💩💩,很神奇,之前手心还有些热,现在手心凉凉的,后脖子也不热了。”

​原来,很多人便秘就用开塞露,其实蜜煎导法更好用,很多患者用了反馈很好。蜜煎导法的作用远远超过开塞露,为什么这样说呢?

​先看看开塞露,其成分一般是甘油和山梨醇,再辅以一些其他原料。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甘油或山梨醇带来的高渗作用,让更多的水分渗入肠腔,软化大便,刺激肠壁,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反应。

​因此,开塞露属于外用剌激性泻药。开塞露效果直接使用简单,所以便秘病人滥用的情况也会较多。

​但实际上,剌激性泻药对肠壁的刺激作用,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依赖性,形成没有强烈刺激就不肯排便的习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肠壁对剌激的敏感性会变得越来越弱,导致开塞露再难发挥作用。

​在临床上,开塞露主要用于大便嵌顿和需要迅速通便者,比如长期卧床的病人和做术前准备的病人。孕妇、儿童尤其不宜使用开塞露。

​因为开塞露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的强烈收缩,造成孕妇短暂缺血,引发慢性炎症。儿童则由于肠黏膜十分娇嫩,山梨醇的剌激会影响到他们的胃肠道功能。

​而蜜煎导法,蜂蜜滋润大肠,在这个基础上导大便既可以有效地增润大肠的津液,又对大肠没有任何的伤害,还不会有依赖,而且用久了还能改善大便难下的状况。蜜煎导法导大便也是从“根”来调节的方法。

​蜜煎导法适合于习惯性便秘、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孕妇便秘、小儿便秘、产后便秘等,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其有滋润大肠的作用,不仅能缓解症状,而且有很好的远期疗效。需要提醒一下,有其证才能用其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