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的诗与养生之道

 高山仙人掌 2020-01-14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大文豪苏东坡48岁那年,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对于苏东坡的才华,很多人只知其诗词写的豪放不拘一格,境界格局豁达,而对于苏轼的其他才华知道的甚少,苏轼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都有建树。此外他对养生和人生感悟,更是值得我们去学习。东坡先生一生经历了无数次起落浮沉,但是豁达豪放的性格一直不曾改变,无论是面对面对贬黜还是升迁,都不能动摇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喜欢诗词书画,也爱酒肉禅茶;对仕途能拿得起,亦可放得下;对感情也有那“不思量,自难忘”的牵挂。


清晨他与知州刘倩叔,一起游南山,正值立春不久,下着蒙蒙细风,在风的吹拂下倾斜,打在身上会感到一点点寒意,等山中淡薄的烟云疏散,柳枝妩媚,阳光照耀在河滩水上,清新动人;从洛涧流出的清浅的河水,进入淮河后悠悠流去,正如漫步在南山,时光静好,悠闲自得,一直到午时,泡一杯冒着雪花般泡沫的清茶,品尝着放在春盘中的山间嫩绿的蓼茸蒿笋,没有仕途的忙绿和尔虞我诈,亦没他事的劳烦,和好友煮茶闲话,这才的最有味的清淡之乐呀!东坡先生不仅注重心境的养生,性情的养生,还曾写下自己的养生诀。

苏东坡养生诀四句话:“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

他与沈括合著的《苏沈良方。问养生》中认为:养生“和”、“安”二字最为重要。“安”即静心,以减少外界的诱惑;“和”即顺心,以顺和来适应外界事物的变化。而苏东坡的一生,以身作则教我们如何去养生,如何养性情。他无论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用那颗热诚的心去面对生活。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说说容易做起来不简单,当初苏东坡也是这么慢慢在生活中锤炼出来的。

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被流放到一个叫瓜州的小地方,他喜欢禅意,喜欢寺庙里的空灵和寂静,于是去镇江金山寺并结识当时的住持佛印,两人交友甚好。以苏大学士的才智和悟性,学佛进步很快,不久就觉得自己内心已是恬淡虚无,念头通达,妄念不生。于是他就作了一首诗: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八风”是指: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四顺四逆一共八件事。意思是说无论什么事、什么欲望都动摇不了他了,心里虚静无物,超然物外,不因世俗之事而烦恼。苏东坡写了这首诗后就派自已的书童渡过长江,请佛印大师批阅。佛印看完,不屑一笑,学佛人深知修心之难,在这首诗后批了两个字,然后请书童又带回给苏东坡。苏东坡以为佛印一定会对自已参禅的境界给予赞赏,满心期待着打开禅师的批示,一看,不禁目瞪口呆,只有两个字:“放屁!”
    苏东坡看到很是生气,心想:我跟你平常关系也不错,拿你当朋友才给你看,诗写的好不好不说,你不欣赏也就罢了,还骂我写的是“放屁”!岂有此理!太让人生气了,于是他立即渡江去找佛印评理。


        佛印大师一见苏东坡气冲冲的样子,禁不住大笑,开玩笑的说:“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你不是说你“八风吹不动”吗?怎么“放屁”两个字,就把你给吹过长江,来找我了呢。苏东坡听了佛印嘲笑他的话,幡然醒悟,顿感羞涩。

可见,要修炼到真正的“八风吹不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可见,人的性情和脾气是多么的难改。光领悟道理还是不够的,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砺。能安然自得,和顺自然,不为外界变迁而动摇,不为富贵名利而牵绊,不论是茶余饭后,还是旅途奔波,能品味出人间的清欢之乐,淡泊之情,需要有颗明透的心,那是一种养生之道,也是一种生活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