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咨询中遇到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 我的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这也是你最想问的问题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要问问自己:“孩子到底不爱学什么,他真的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吗?” 曾经有个妈妈听到这个问题,眼睛就亮了,她说:“没上小学之前,我儿子很优秀的,能自己看书看一个小时,自己玩拼图玩上半天,特别专注,就是上了小学,一做功课就不行了。” 我接着问:“孩子是学校的功课全都不行,还是有些课比较爱学?” 妈妈说:“也不是所有科目都不爱学,语文背诵类的孩子学得比较好,孩子很快做好,数学做简单题也行,如果做遇到难题就急了,如果题目量大就会抵触,拖拖拉拉不去做。” 听到这儿,我想你也能明白了,孩子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做得好、容易有成就感的任务,孩子就喜欢,这是孩子爱学习的本性,这样的学习是不需要管理和监督他的。而孩子不爱学习的情况通常是作业量大或者题目太难不会做,导致学习没有成就感。成绩不见提升,短期内都看不到学习对他来说有什么好处,学习行为没有得到及时反馈。
我们可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爱玩电子游戏?因为每个游戏行为都会有及时的反馈。孩子的一个行为,屏幕上会有闪亮的星星、会有叮叮叮的声音,还会有奖品,有分数,而且还能够不断的过关,那孩子玩游戏的行为就会不断得到鼓励,得到强化,就会动力十足。 但日常的学习是这样好玩儿吗?不是。比如,孩子做一整张卷纸,做几十道题的作业,中间都是没有反馈的,也就是说,孩子中间是看不到成果的,没有成就感,孩子看不到这个行为的好处,觉得这个行为没用,就会负向强化。 如果我们变换下策略,比如100道口算题,孩子每做完50道,让他歇一会儿,同时,强调练习的这个行为的长远回报——现在会口算以后数学成绩就容易提升,等等。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学习行为是需要家长的陪伴和指引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家长的任务是帮孩子营造学习氛围和做好作业管理。所以,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看,有的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眼睛盯着孩子的笔,写错了,立刻指出来。那孩子会是什么感觉?就像你在做饭,你爱人在旁边看,刚一切菜,他就说太粗了,细一点儿。油在锅里,你手里拿着菜刚要放,他就说快放啊,一会儿就冒烟了。费了好大劲,菜终于做好了,他给你评价是,你这个菜炒的有点过火。你什么感觉?你下次还要做饭不?你能喜欢做饭这件事不?可能你早就火了——我还不做了呢!可是孩子能撂挑子不做作业了吗?肯定不敢啊,但是孩子的兴趣却没有了。 一个行为如果得不到鼓励,没有完成时的喜悦,甚至还伴随着被指责的坏情绪,这个行为是没法建设下来的。 所以,我们要记住一句话。一二三年级要陪好,四五六年级要陪少。 陪少就不用多说了,一二三年级要陪好,是指你首先要帮他理清有哪些作业,做一个清单,确定当前要做哪一个,做完在清单上打个勾,让孩子有成就感。这时你真正陪他做的是作业管理。其次,你要在旁边提供学习榜样和创造学习氛围,你要在旁边一起看书。你可以和他说:“你写这几个字的时候,我想把这些书看完,你别写太快哦,别我刚看一半你就写完了。”这时孩子一定会受到激发,他偷偷地快写。 孩子不会的时候,你跟他说,这有什么难的,孩子内心会是什么感觉?他会觉得自己很差劲。认同孩子的感受,你们才能在一个状态,你后面的话他才会听,他才愿意跟你一起来找解决的办法。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不会,就去宽慰孩子:没事,你不会别人也不会,你是最棒的。但这是虚假的谎言,孩子自己都怀疑,明明那么多人都会,可是我不会,他不会因为你这样的肯定而感觉自己真的很不错,反而觉得爸爸妈妈的话是不可信的。 这时候,你要做的不是帮助孩子逃避,而是和他一起面对现实,陪他一起找办法突破,因为如果只是一味的帮他逃避,就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突破这个障碍,就像孩子发烧,你很快给他吃退烧的话,烧是退了,而他自己的免疫力就发展不起来。如果说发烧是锻炼身体免疫力的机会,那么挫折就是提高孩子心理免疫力的机会。 现在你一定清楚了,孩子不是不爱学习,而是面对困难,枯燥的学习任务时,他很难看到体会到学习的长远作用,所以他会想逃避,那么我们就要帮助孩子看到长远目标,支持和陪伴他一起面对困难,战胜问题。 在面对孩子的学习上,你用了哪些错误方法?用了哪些好的方法呢?可以将你的经验写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