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传》③ | 熙宁变法,有志难伸

 高山仙人掌 2020-01-14

10天听完一部名人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遇见有趣的灵魂。

十点人物志开启了“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领读人总结提炼出经典人物传记的精华,带领大家欣赏、分析书中的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

希望通过这个栏目,可以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

一部传记共有10天的精华领读内容,每日更新一期,敬请期待。

《苏东坡传》第3天 来自十点人物志 00:00 15:32

♪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 杨帆 领读

文 | 花晴 


亲爱的小伙伴,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林语堂先生为苏东坡所写的传记——《苏东坡传》。

上一回提到了三苏应试,闻名天下。在把父亲和东坡妻子的灵枢运回四川眉州故里,在祖莹埋葬之后。神宗熙宁元年,苏氏兄弟自陆路返回京都,之后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让我们继续看下去。

今天的阅读目标是原书的第7章到第8章。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1

王安石变法

苏氏兄弟在神宗熙宁二年到达京师。从那年起,中国在政潮汹涌中卷入新社会的实验里,而此一政治波浪所引起的冲击震荡不绝,直到宋朝灭亡而后已。

在中国四千年的历史上,有四次变法,结果都归于惨败。最成功的一次是法家商鞅的法西斯极权主义,因为商鞅的学说由秦始皇——万里长城的筑造人,认真的实行出来。

另外有两次激进的改革,一次是汉武帝时,一次是在王莽当政时。第一次是按照桑弘羊的国家资本财政论,虽然战争绵延,国库赖以增富,但是终以几乎招致叛乱而废止。第二次则因王莽被推翻而新政亦成泡影。所以,如今王安石变法成为第四次失败,固不足为奇。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

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

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

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贷款法,把他的新社会理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入朝为官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很显然,此人的兴趣是在经济财政方面,只有在这方面他才会对国家有最大的贡献。后来他母亲去世,他必须辞官守丧;但是甚至于守丧期满,他又被召入朝之时,他又谢绝在京为官,宁愿留在金陵。

2

辩奸论

王安石这一段自己韬光养晦历程,颇难了解,因为此人一定深信一旦时机到来,他必可为国家做大事。若说他壮年这段时期已经建立了他政治生涯的基础,是合乎情理的说法。

他在京师担任一项官职,那一段短短的时期,他曾和同僚争吵不和,使事事错乱失常。他想变动成规,照自己的想法办事,遇事都极难与人合作。

欧阳修曾经把王安石介绍给苏东坡的父亲,而王安石也愿意结识苏氏父子,但是老苏对他拒而不纳。王安石母亲去世时,在所有经邀请参加丧礼之人当中,只有苏洵拒绝前往,并且写了那篇著名的文章《辩奸论》,这一篇成了后来历代学生常读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里,苏洵开头就说,了解人的性格很难,甚至聪明人也会受骗。只有冷静的观察者才能看透人的性格而预知他将来的发展。

王安石的奇怪习惯是否矫揉造作,无法断言;但每逢一个人对某一事做得过度,人总容易怀疑他是沽名钓誉。

老苏写《辩奸论》时,苏东坡说他和弟弟子由都认为责骂得太重。只有张方平完全赞同。事过不久,苏东坡的同代人就看到老苏的所见太对了。那篇文章至今流传,足以显示苏东坡老父的真知灼见。

3

排除异己

王安石接任三司判官不久,他就企图试探一下自己的政治基础。在英宗四年,神宗年二十岁,即帝位,立即任王安石为江宁知府,九月又将他摆登翰林之位。

王安石深信他的机会终于到来。他这次违背了以前的老习惯,圣命一到,立即拜受了官职。但是延迟晋京,七个月后才成行。且王安石自外地来京,奉召入朝,奉准'越级进言',不受朝仪限制。

有一次,王安石得到一次单独召见的机会,别的官员已全退去。那是王安石的千载良机。自从那次密谈之后,神宗皇帝就决定不惜赴汤蹈火也要完成王安石的变法计划,即便牺牲其他所有大臣也无不可。

 在神宗熙宁六年,苏氏兄弟回到京师之时,王安石被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随后两年之中,只见稳重的老臣纷纷离朝,御史台遭到清肃排斥,继之身为谏官的都是王安石的一群小人。

王安石就职不久,就开始以大刀阔斧在政府各部门大事清除异己。抗争之事此起彼落,整个官场闹得乌烟瘴气。贤德干练深乎众望的大臣,对王安石公开反对。

年轻的皇帝反倒不明白究竟是何缘故。王安石想尽方法,使皇帝觉得这场混乱纷争,是皇帝和胆敢反对皇帝的那批奸邪的大臣之间的殊死之战。

有年轻好胜志在国富兵强的皇帝在上,有对自己的财政经济学说坚信不移的宰相在下,实行王安石激进的政治财政改革已经如箭在弦了。实行新政的动机是不容置疑的。

我们无须把这些新政的细节详予说明。总之新政是由神宗熙宁二年开始,大约八年之后闹得天怒人怨,王安石自己本人和皇帝都已十分厌烦,二人彼此之间也不愉快。

在实行新法的前几年,王安石还能把惨况巧为掩饰,使神宗不明真相,坚称他的土地政策颇获农民支持,将一个极权政治渲染成民主政治,那种巧立名目,令人觉得犹如今日一样。那时,也和现在一样,人民对一个政权是否爱戴,只有在那个政权失势之后才能知道。

4

论独断

王安石在当政数年之后,可怕的情况终于在皇帝驾前泄露出来,是经由一个地位卑微的宫廷门吏的几幅画,皇帝才知道的。

那个皇宫的门吏名叫郑侠,他看见成群的农民从东北逃到京都,充塞在街道之上。他知道绘画比文章力量更大,他心想画几幅灾民图呈献给皇上。

一幅难民图上画的是农民身上一半裸露,忍受着饥饿,在狂风暴雨使人无法睁眼之下,在阳关大道上挣扎跋涉。另一幅画上是半裸的男女正在吃草根树皮,还有别人带着铁链,扛着瓦砖薪柴去卖了缴税。

皇帝一见,掉下泪来。

中岳嵩山崩陷,神宗才废止了多项王安石的新法。但是此后,全国官员分成了两个阵营,陷于朋党之争,直到宋朝灭亡而后已。

一场政治风暴刮起来了,引起燎原的大火,把宋室焚毁。

王安石的悲剧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贪污腐败,他也是迫不得已。要把他主张的国家资本计划那么激进、那么极端的制度付诸实施,必得不顾别人的反对。也许这就是他隐退以待时机如此之久的缘故吧。

使朝廷文武百官最受激动的,莫如王安石之清除御史台。最初,王安石对胆敢批评他的御史一律撤职。官场全体为之大惊失色,王安石自己的朋友也开始背弃他。

苏东坡写出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准备罢官而去。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的精神,都显然可见。

苏东坡告诉皇帝,千万不可用威权慑服百姓而使之服从。后来使情形恶化的,是苏东坡在任期内,他出了一道乡试考题《论独断》,彻底激怒了王安石。

苏东坡立遭罢黜。正如他所预期的那样,虽然皇帝对他的忠言至为嘉许,王安石的群小之辈会捏造借口,陷他于纠纷之中。

按苏东坡的政绩,他而今应当官居太守才是,皇帝也有此意。王安石与谢景温反对,使之任附近一县的判官;但是皇帝予以改动,任命他为风景秀丽的杭州太守。苏东坡对御史的弹劾不屑置理,连修表自辩也不肯,任凭官方调查,自己携眷径赴杭州上任去了。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在中国四千年历史上的第四次变法——王安石变法。指北宋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消除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库的收入,但是在施行过程中对人民造成了很多额外负担,并遭到保守派旧党的激烈反对,造成了新旧党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