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申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行书的便捷及主副笔变化简述:行书书写便捷,易于识读,有广泛的应用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他的方法是以草书的体势、笔势作用于行书,就产生一种行草相杂的书风,即所谓的“一笔书”。宋代的米芾是继承这种笔法的典范,但“一笔书”主要还是应用于信札。献之提醒父亲改体体现了他的独特眼光,从其晚年的作品来看,他是欣然接受了这种提议,或者也可能是两人的暗合。 行、草书不仅仅主笔变异,副笔的变异更大,副笔有时可变为主笔,更多的是自身的变异。当副笔和主笔的功效特点发生变化时,对变异的副笔须作主笔看待。由于行、草书的创作有即兴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同字差别貌,同笔差别形”是行、草书创作的重要技巧规则。它更须作者要具有较强的控锋能力、变化能力、应变能力、体现力以及对字型的组塑能力等等。 赵孟頫【zhào mèng fǔ】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俯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赞誉很高。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 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 ',晚年师法李北海。 书法笔法的变化是极为复杂的,尤其是行草书,很难以定量分析。在“发力点”这个问题上变化就十分复杂。我们发现在传统经典行草法帖中,古人在“发力点”技巧的运用上是非常有技巧的,手段也是非常多样的。我们分析大体有,常规式(或称经典式)、均衡式和变异式三种“发力点”的技巧。 古代的每一部法帖,在用笔上,几乎都是一种个性化特征的具体体现。就一部具体的法帖而言,其个性的锋变技巧,会形成一种鲜明而独特的“线性”特征。如朱耷的作品就很具典型意义。他运笔采用平均式的发力方法,极少重按轻提,锋变的幅度很小,点画线条粗细均匀,所以,他的线条就有他自己独特而鲜明的“线性”特征。不用看整幅作品,只看一个字,就可以通过其“线性”特征断定为朱耷手笔。
书者介绍卢定山,1945年生,广西邕宁县人,中书协会员,副现任广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宁市文联副主席、南宁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自幼酷爱书法艺术,多年来临池不辍,博采众长,力求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自成风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