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配东北,却意外成就的一代厨神,锅包肉的发明人郑兴文

 瓦尔登的船夫 2020-01-14

提到东北的特色菜,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锅包肉,因为其不仅是一道酸甜可口、老少皆宜的美食,更蕴含中西饮食文化相结合的优点。那究竟是谁发明了这道美食呢?他就是下面故事的主人公——郑兴文。

【拜师学艺】

让时间回到1861年,这一年可以说是颇为不平凡的一年,在大洋彼岸,亚伯拉罕林肯刚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在中国咸丰皇帝在避暑山庄忧郁而死,紧接着慈禧便联合恭亲王发动了辛酉政变。而我们的主人公恰巧也出生在这一年。

郑兴文的父母都是旗人,并做着一块颇具规模的茶叶生意。年幼的郑兴文并没有沉迷于提笼遛鸟的富二代生活,而是对美食和厨艺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拜在了四大菜系(见注释1)之一的淮扬菜传人门下。

【初出茅庐】

长大后的郑兴文在京城开了自己的酒楼,并小有名气,但一次偶然的意外却让他差点掉了脑袋,一日当朝权贵宦官来到郑的酒楼吃饭,伙计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无心,竟然给太监上了一盘“荷包蛋”,这对于太监可是大忌讳,相当于莫大的侮辱,因此宦官不禁勃然大怒。

幸好郑兴文凭着是旗人身份外加钱财打点才侥幸脱罪。出了这么一桩子事,原本客流兴旺的酒楼只好关掉,京城更是混不下去了。空有一身精湛厨艺的郑兴文不禁感慨世事多艰,接下来的路又在何方呢?

按照清朝规定,旗人是不能够去打工的,“不能掉了身份嘛”,所以旗人要么去当八旗老爷兵,要么就自己做生意当老板,就如郑兴文之前开酒楼那样。但一身厨艺的郑肯定是不愿意去当大头兵啊,幸好旗人还有另一个出路,就是去当“公务员”。

恰巧在这时刚成立的哈尔滨滨江道衙门缺一个官厨,在京城厨师界小有名气的郑兴文就被推荐补了缺。从此开启另一番精彩的美食故事。

【扬名道台府】

第一次来到哈尔滨的郑兴文,惊讶于这里中西文化的碰撞,既有留着辫子的满清子弟,也有虎背熊腰的俄国人和婀娜多姿的西方贵妇。当时正是日俄战争结束后的第二年——1907年。战争中俄罗斯人让日本人付出了惨痛代价,所以虽然俄罗斯最终失败,但沙俄和日本几乎平分了中国东北。

哈尔滨成为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的中心之一,如今依然矗立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东正教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也是在那一年建立的。故事回到主人公的身上,当上官厨的郑兴文每天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服务道台府里的官老爷,而是国外宾客,尤其是越来越多俄罗斯客人。

十九世纪时,工业制糖法在欧洲早已普及,糖对于欧洲人不再是奢饰品,所以外国人的口味普遍偏甜,爱吃甜食。当时哈尔滨道台府首任道台杜学瀛就命府内厨师变换菜肴口味,迎合大胡子西方人的口味偏好。思索后郑兴文就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这一改使哈尔滨道台府成为锅包肉的起源地。

【锅包肉的诞生】

酸甜可口的锅包肉让俄罗斯客人非常喜欢,每次吃饭都要点这道菜。由于锅包肉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用急火把铁锅烧热,淋到锅里酸甜汁在高温作用下迅速气化,浸透到肉里,由于高温气化时会伴随一声巨响,有点类似爆炸的效果(当然是夸张一点的描述),所以起名叫“锅爆肉”。

由于说惯俄语的俄罗斯人很难发出四声“爆”的音,而是往往会说成“包”,时间一长,“锅爆肉”就演变成为“锅包肉”。

【烹汁与熘汁】

1910年,随着西伯利亚铁路和中东铁路的贯通,铁路不仅让人员和货物得以更加方便的流通,同时也将可怕的鼠疫带到了东北,为提高对疫病的防治能力, 1911年清政府决定在奉天(今沈阳)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

由于这是在我国首次举办的国际会议,所以清政府特别重视,拨款10万两白银为大会专用。当时的外务部大臣的特意从北京打来电话,点名要让已经小有名气,并有外宾接待经验的郑兴文出任会议总厨。于是郑兴文来到沈阳,凭借多年的烹饪经验,仅用一夜便拟好了一份中西合璧的菜谱,菜式共有340个品种,其中中国菜200种,西式菜点140种,每餐轮流供应,不重样。

在众多菜品中,郑兴文特意安排了外国人喜欢的“锅包肉”,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宴会下来,唯独“锅包肉”剩下许多。惊讶的郑兴文不禁拿起筷子尝了一口,果然有些艮(gen三声,见注释2),酸香味也挥发的差不多了。

这是因为“锅包肉”是一道用“烹汁”制成的菜肴,菜出锅后应趁热食用,才会有外焦里嫩、酸甜怡人的口感。针对问题一番思索后,郑兴文决定把原来的“烹汁”改为“熘汁”,并用番茄酱增加酸甜汁的粘稠度,使之均匀包裹住肉片,这样既保持住了其中的水分,又让锅包肉颜色更加鲜艳,久放也不影响口感。

熘汁锅包肉

锅包肉经过这么一改良,立刻赢得了与会各国代表的喜欢。同时在厨房帮忙的沈阳当地厨师,也都学会了这种改良后的“锅包肉”。从此以后,“锅包肉”在沈阳的酒楼、饭庄迅速流行。只是它与哈尔滨的“锅包肉”的做法有所不同,不放番茄酱,至今如此。

一道经典的美味佳肴,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锅包肉作为中西文化的结晶尤其如此。口味酸甜,尤其是小孩子的最爱,很多东北人的童年记忆都有着它的身影,成为记忆中的味道。

后记:

2014年12月,哈尔滨老厨家餐馆,百年传统菜肴锅包肉以「郑大厨」「杜道台」和「瓦西里」3个Q版形象亮相,这道地方名菜有了自己的推广形象。

注释1:四大菜系包括鲁菜、淮扬菜、粤菜和自成一系的川菜。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南北菜肴风味就表现出差异。到唐宋时,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发展到清代初期时,鲁菜、粤菜、淮扬菜、川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地方菜,被称作“四大菜系”。

注释1:艮,gen三声,指食物坚韧而不脆:发~。~萝卜不好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