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启蒙唐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你肯定非常熟悉,这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启蒙之作.只要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略有了解的人,都非常熟悉也非常喜爱这首诗。它就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遗憾的是王之涣虽然在我们心中很高大,但是现在有关他的生平事迹留下来的很少。 ![]() 他的诗留存下来的也非常少,一共只有六首,但是每一首都可以说是诗坛当中的精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眼前景和遥想景的完美结合 我们看头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诗人用了一个'依'字,让我们感觉到是太阳一点一点,一点一点地顺着山势,慢慢地落到山的那边去。 ![]() 《登鹳雀楼》在哪儿呢,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黄河东岸。他在鹳雀楼上看到的是中条山,也可能看到了黄河,但万万看不到大海。 所以,白日依山尽写的是眼前的景象.黄河入海流'实际上是在写自己遥想的景象,一个是眼前之景,一个是遥想之景,两个景象结合在一起气象壮大。 简单的词语却留给我们巨大的空间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王之涣的用词。写太阳就是“白日”写太阳依着山慢慢地落到山的那边去,就用了“依山尽'这三个字,写首河也并没有写滚滚的黄河水,也幷没有写汹涌的黄河水,只是简单的写到了黄河'这两个字,这正是诗人写诗的高妙之处。 ![]() 他用了极简的词语,却造就了非常巨大的想象空间,这个空间是留给读者的,读者在非常丰富的想象之中体味黄河、高山、白日和海流的气势。这就是我们为什么非常喜欢这首诗的原因,因为它留给了我们巨大的阐释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