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从来都是正史与野史并存,正史里的记载不全是真,野史里的也未必全是假。以至于本应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件,到了后来就成了一桩桩扑朔迷离的悬案或历史之谜。 两宋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共产生了十四个皇帝,历时约三百二十年。这一时期,给后人留下的感觉,是经济与文化上取得的成就要强于军事上的。晴天商城网站代更新 公元1125年发生的“靖康之难”,更是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1127年4月,金国押着俘虏的钦徽二帝、皇后、妃嫔、太子、公主、宗室、外戚、官员、伎艺、工匠等共计十余万人及大批战利品北撤。 更改公主称号 两宋时期重文轻武,首开文人治国之先河。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身为宰相的蔡京上奏,建议将沿用千年对皇帝女儿的“公主”名称作出更改。 同时,可以仿效周朝“王姬”,改称“帝姬”。这一制度一直维持了十多年后,因发现“帝姬”与“帝饥”同音,再次恢复“公主”称号。 在“靖康之难”发生时,宋徽宗的二十个帝姬(女儿)也全数被俘一同随往。据《靖康稗史笺证》记载,在十多万的俘虏中,其结局最为悲惨的,莫过于嫔妃妇女等。她们中有的在途中遭虐致死,就算能熬到金国,也会惨遭肆意践踏。其中,不堪忍受而选择自尽的不在少数。 公元1130年,即南宋建炎三年。在南宋的都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有一个女子自称是柔福帝姬,刚从金国历尽艰辛逃了回来,并要求面见高宗皇帝赵构。 真假公主 高宗皇帝接到奏报后是将信将疑,并决定暂时不予相认,先派遣一个曾见过柔福帝姬的老宫人前去辨认,等一切确认完毕之后再作打算。 据《鹤林玉露》记载,老宫人对自称柔福帝姬的人进行了一番辨认后,认为无论相貌举止都像柔福帝姬。于是,又进一步以从前的宫中旧事相询,这个柔福帝姬也能说出个大概。 另外,高宗皇帝的小名只是极少数至亲才知道的事,而这个柔福帝姬居然也说了出来。唯一怀疑的,是一双脚似乎非常大。当老宫人提出质疑时,柔福帝姬悲伤地解释,当初被金国俘虏后,是光着脚走了万里路,像牛羊一般被驱赶,哪里还能保持原样? 至此,高宗皇帝不再怀疑,下诏迎接柔福帝姬入宫。入宫后,当即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高宗皇帝有感于柔福帝姬在这几年里受尽委曲,因此对她一直宠爱有加。 后来,不仅将她许配给了永州防御史,更赠送大量的贵重财物以作嫁妆。甚至在婚后,仍不断地对其赏赐各种财物,让她能享尽荣华富贵。 可是,在十二年后,这一切被证实只是个骗局,这个柔福帝姬是个冒牌货。随后,高宗皇帝大为震怒,认为自己被蒙骗了,并亲自下诏将其诛杀。 柔福帝姬认罪伏诛 事情的起因是高宗皇帝的亲生母亲显仁韦太后,突然被金国放回。接到消息的高宗皇帝当即喜极而泣,亲自出宫迎接母亲。等韦太后休整过后,韦太后对高宗说,那个跑回来的柔福帝姬是假的,真的其实早已去世。这一番话,听得高宗是呆若木鸡。 据《四朝闻见录》及《鹤林玉露》记载,绍兴十二年(公元1140年),显仁韦太后被金国放归,见到儿子宋高宗后垂泪说,“柔福帝姬一事被金人笑话,柔福死沙漠久矣。” 高宗闻言后,盛怒之下当即下诏将柔福帝姬投入大狱并加以审讯。经审讯后,这个“柔福帝姬”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民间女巫,在偶然间认识了一个流落民间的老宫女。 这宫女说她的相貌与柔福帝姬十分的相像,还怂恿她去冒充真的柔福帝姬,并将从前的宫中见闻也一并告诉她。至此,整个事件真相大白,这个假的柔福帝姬被诛杀。 柔福帝姬被杀是否另有隐情 对于柔福帝姬是个假公主一事,民间野史显然并不认同。不仅如此,在官版的《宋史》里,同样有着不同的说法。据《宋史·公主传》记载,假扮的柔福帝姬原是开封的尼姑李静善,因为有人认为她极像柔福帝姬,便打起了假扮柔福帝姬的歪心思。 她先到蕲州兵马钤辖韩世清处说自己刚从金国逃回,让其速护送回宫。在宫中生活十二年后,被回归的韦太后识破并处死。而真正的柔福帝姬则在五国城,曾嫁给徐还,于绍兴十一年,即韦太后回归的前一年才死去。 民间野史的质疑,主要来自于高宗皇帝在韦太后回归后的异常举动。就是他将韦太后被俘时的年龄,从三十六岁一下子改为四十八岁。将年龄增高的目的,应是为了掩盖韦太后在金国受辱之事。如韦太后为金将完颜宗完生有二个儿子等。 另据《随园随笔》等记载,逃回的确实是柔福帝姬,因“韦太后恶其言虏事,故亟命诛之。”怕柔福帝姬会泄露其在金国之事,便有意将真的公主说成是假的,并将其灭口。 整个事件确有众多疑点 首先,是供词与《宋史》的记载有出入。在供词中,说柔福帝姬只是一名民间女巫,而《宋史》则较为详细地描述她其实是开封的尼姑,二者并不一致。 同时,对于真的柔福帝姬的死亡时间也是各执一词。韦太后说是死于押送途中的沙漠里,而另一说则是嫁人了,死亡时间是在公元1141年,两种说法在时间上起码相距有十年之多。 其次,如果将事件回放,不难看出,柔福帝姬在回宫前是曾受到老宫人的反复确认。如果是假的,无论事先如何传授宫中旧事,也不可能会完全了解对答如流。 其中最大的疑点,是这个假的柔福帝姬是如何得知高宗皇帝小名这个细节?这么隐秘的事情,绝不可能是一个普普通通,流落到民间的老宫女可以得知的。 再次,一个普通的民间女子,是否有胆量去冒充公主也很值得怀疑。要冒充公主不仅要在相貌、言辞、神态等方面相像,光就气质这一块,那是万万学不来的。 最后,是野史中所提出的怀疑也有一定的道理。 因此,这个发生在两宋时期的“真假公主”事件,仍旧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