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中谓忠,二个中谓患

 QDLF888 2020-01-14

文/

       《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是指人的各种欲望感情在没有表现出来时,要有所控制,不要太过,也不要不及,要允执其中,人要有守中的定力。

   “和”,是指在人的欲望感情表达出来时,要有节制,不要走极端,态度和行为要平和。

   所以“致中和”在人,是人应有的良好素养。人做到“中和”了,则天与地就各安其位了;天地各安其位了,万物也就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发育了。其中的“位”是说每个人都要各安其位,即“安其所”,待在自己应该待的位置,这样社会就有了秩序。“育”是“遂其生”,即在自己的位置与环境中发育成长,社会就有了进步。简言之,安其所是秩序,遂其生是进步。个人与社会都是在一定的秩序中进步的。没有秩序,何来社会进步?

      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无二》说:“心止于一中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

一个企业家,若不具备理智的“推十合一”,不能把众多问题汇总成一个问题,还真谈不上对企业的忠,无论这个企业是自己的还不是自己的。 同样,一个企业若有2个社会使命,就无法守中,毫无疑问就天然的生“患”。

       同理,作为企业的决策者,在情志方面,在日常生活中要能做到---“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在危机时刻或 处为难境况---能“见危授命”,“可杀不可辱”。

   

     企业家最怕两种毛病,因为是最不容易避免:一是泛滥无归,二是执一不化。滥无归的领导人目前正滔滔皆是。泛滥无归的人患在推十之后,不能合一;执一不化 的领导,患在未尝推十,早就合一,这里所谓合一的合字,实际上是不适用的,因为其间并没有多少可合的内容。

  企业家该接受的教育应该着重情绪和意志的培养。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为平时为日常情绪准备的。说“士见危授命”“士可杀不可辱”是为危难之时准备的。企业家应该以生命为赌注做一种理想的拥护者,他之所以能如此,完全依靠平时的培养工夫。

    所谓弘,指的就是情绪的培植;用情有对象,这对象是惟恐其太渺小,太零星。

    所谓毅,指的是意志的训练,持志有方法,这方法是惟恐其太散漫,太不能持久。

   张横渠所谓“不已闻见梏其心”,是弘。孟子所谓“持其志,无暴其气”,是毅。用今日流行的语气来说,前者是有度量,有气魄,后者是能沉着,能撑得住气。久已成为口头禅的仁义二字,其实所指也无非这两层意思。朱熹说:“义之严肃,即是仁底收敛。”严肃时即是毅,未收敛时即是弘。弘毅之至,企业家才敢希望于必要时走成仁取义的一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