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上,一位同学正在领读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后面,有5个题目,需要认真阅读、全面领悟文本以后,根据题目要求,按照自己的理解写出答案。因此,我多次郑重提醒,阅读文本(特别是第一遍阅读)相当重要,要尽可能地多地把握和理解文本信息,这是写出正确答案的基础和前提,在阅读的过程中,哪怕一丁点的马马虎虎,蜻蜓点水,粗枝大叶和浅尝辄止,都是要不得的。 可是,在不可以有任何小动作的阅读过程中,我瞥了一眼,教室的一角,那个戴着眼镜,看起来很聪明的同学,一会儿低头在桌兜里翻找什么,一会儿凑近同桌的耳朵窃窃私语,一会儿又翻翻桌面上的这本资料那本书本,那忙忙碌碌的架势,真的让我哑然无语。 我当然不会放任自流,在我对他的小动作及时进行警示的过程中,本文题目便清晰浮现出来: 上课不能专注听讲,不但考不出理想分数,还很可能一生一事无成。 且说这次上课,由于他在本应该专注阅读的时间没有专注,那文本内容自然不能理解领悟,文后的题目也难以写出正确答案,即使我讲解分析时,他勉强记下部分答案,结果能差强人意就谢天谢地。如果是一次,仅仅这一次,真的由于什么原因没有听课,那些小动作不得不有,后来注意了那还好,但据我四十年教学经历接触的众多交头接耳者来看,此种情况几户为零——那些在语文课上表情过于丰富,动作过于活跃者,在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其他课堂上,亦都很难老老实实专注听讲。用手指头想都能知道,他能考出高分,那定是见了鬼了。 考不出好成绩倒也不十分可怕,古今中外有许多小时候成绩不好,长大后有所作为者:爱因斯坦小时候反映迟钝,动手能力也很差,做出的小板凳被老师批为最差,但这并不影响他发明相对论;俞敏洪三次高考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创造了一个东方神话——新东方。 而我想说,这并不能成为你上课不专注学习的理由,你不是爱因斯坦,也不是俞敏洪。你大概不知道爱因斯坦做事是多么认真,在那个被老师不屑的小板凳之前,他还做了一个,交给老师的那一个,是前一个的基础上改进的;俞敏洪第一次高考英语成绩33分,第二次55分,第三次90分,在这英语三级跳的过程中,他得付出多大的努力。请问,爱因斯坦的认真和俞敏洪的毅力,你有吗? 透过听课左右旁顾交头接耳,可以看出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且不说你没有遵守课堂纪律,也不提那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我更担心的,是性格上的浮躁,这种做事不能专注的心性,会影响他一生一事无成。 1983年的高考作文是一幅漫画,题目叫做“这地方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那个手拿铁锹的人后面,是一个个挖了不同深度的坑,从画面可以看出,有的坑,再挖几锹就到水面了。很显然,漫画漫画讽刺的,是做事没有毅力,浅尝辄止,不能专一的人。谁能保证,那些在课堂上精力不能集中,遇到问题不去思考,心情浮躁得窗外飞过一只鸟儿,他的心也随之而去的同学,长大后不成为漫画上那个掘井找水的人呢? 类似上课不能专注听讲者的行为如下: □预备铃响不预备,上课铃去厕所,将迟到视为如常者; □上课已经两分钟,老师早已授课,仍低头慌张翻找书本者; □注意力集中了几分钟,便左顾右盼欲与左右说话者; □趁老师在黑板上的间隙,做各种各样小动作,包括传纸条者; □专挑老师说错之处,一旦发现,便率先起哄嬉笑者; □外面一有动静,便为之一震,恨不一去探个究竟者; □写作业磨磨蹭蹭,边做边玩,老是埋怨量大者; □遇到问题不去认真思考,或干脆放过,或频频询问邻座者; □做题毛毛糙糙,不重细节,和尚撞钟,得过且过者; □对于错题,不予深究,问题漏洞越来越多者; □举手作伴上厕所,借以放任自己,拖延时间者; □作业支应公事,不求甚解,直接抄写答案者; □课前不预习,复习又走马观花,以为不是重要考试,不重视者; □考试寄希望于作弊,老想通过捷径获得高分数者; □对老师没有应有的尊重,自以为是者。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它们是学习的大敌,获得理想分数的障碍,更是性格品性的缺陷,不改,不但心仪大学与你无缘,恐怕一生都生活在精神的底层,与幸福遥遥无期。 上课,做事,缺少专注,很可能一生一事无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