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厌恶”到“流行”,唐朝开放社会下吐蕃文化的渗透之路

 光辉rlbr1vjwmb 2020-01-14

唐朝是中国大一统的一个时期,各民族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沟通交流方便,加上唐朝宗室具有“胡人”血统使得唐朝的开放更加繁荣。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对于唐人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吐蕃文化与唐朝文化的交流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从“厌恶”到“流行”,唐朝开放社会下吐蕃文化的渗透之路

一、唐朝宗室的“胡人”血统,使其容易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兼容并蓄的文化特点,使得吐蕃文化很容易对唐人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唐朝统治者胸怀宽阔,使得唐朝得以迎来文化交流上的盛世

唐朝宗室身上有着鲜卑血统,对于少数民族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尤其是经历过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胡汉混血成为常见的事情。上到皇室,下到平民百姓,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很是亲近。

当时长安城内,拥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胡人的到来不仅增强了经济的活力,还带来了胡人的音乐、舞蹈、服饰、饮食文化。

唐朝时期,吐蕃开始兴盛,与内陆交流逐渐增多,吐蕃文化就对唐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吐蕃强盛,屡次与唐朝作战,后来唐朝与吐蕃和亲,双方高层交往开始频繁起来。

唐朝时期的文化特征就是兼容并蓄,各种文化在唐朝和谐共处,长安城里随处可见各国商人开设的店铺。因此,随着交流的加深,吐蕃文化很容易进入唐人的日常生活中。

从“厌恶”到“流行”,唐朝开放社会下吐蕃文化的渗透之路

唐朝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政权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加以歧视,通过和亲、羁縻等政策加强联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和亲就是最显著的例子。将唐朝的汉文化传入了吐蕃,使二者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使得吐蕃文化进入唐朝之后能更好的传播开来。

在当时吐蕃是仰慕唐朝的汉文化的,汉文化的传入促进了吐蕃文化的发展。虽然在当时唐朝看来,吐蕃的文化是落后的,但是他们并没有歧视,而是吸收吐蕃文化中的有益因素,赭面、椎髻等妆容在唐朝的兴起就证明了唐人文化上的包容性。

在唐代的小说作品里,能看到大量胡商角色。胡人从事金融行业证明了唐朝当时的开放包容的心态。因此饮食、乐舞、服饰等各更方面都能看到胡人文化元素。在服饰上,吐蕃帽一度在唐人中流行。

从“厌恶”到“流行”,唐朝开放社会下吐蕃文化的渗透之路

唐人的胸怀是开阔的。虽然唐朝和吐蕃一度对于敌对状态,但这并未使唐人对吐蕃的文化出现敌视。这种包容的胸怀,才是唐朝出现文化繁荣的最大原因。当时长安城各种文化并存,相互交融,使得唐文化丰富多彩。

二、吐蕃的马球运动对唐人的影响特别大,上至皇室宗亲,下到平民百姓,都喜欢打马球,马球成为唐人强身健体的一项运动,更是一种对吐蕃文化接受的表现

要说唐朝时期最受欢迎的运动是什么?就要说是马球了。虽然有人说马球可能起源于波斯,但根据最新的研究发现,马球来源于吐蕃的说法更可信。唐太宗时期,马球由吐蕃传入唐朝。

当时唐朝的帝王都十分喜爱马球,玄宗马球技术就十分了得,关于他打马球的记载就有很多。此后历任唐朝皇帝,对于马球都是十分喜爱。《资治通鉴》就记载唐僖宗非常喜欢打马球,并夸下海口说,他打马球的技术应该是天下第一。

帝王的示范效应,推动了马球运动在唐代的发展。在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中就发现有展现唐代打马球场景的壁画。皇帝喜欢打马球,大臣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自然也会打马球。臣子和皇帝一起打马球,表现好了,自然能得到皇帝的赏识。

从“厌恶”到“流行”,唐朝开放社会下吐蕃文化的渗透之路

在当时文人雅士、高官显贵在一起聚会,打马球成了最时尚的的选择。在当时文人可不是那么文文弱弱的,会体育运动,展现良好的体魄,也是一种宣传自己的手段。马球在当时是一项高雅的运动,竞争性强,吸引了大量文人的重视。文人中歌咏马球运动的诗篇也不少,仅《全唐诗》的记录中就有 20 首。

唐代女性的社会地位非常高,武则天、太平公主就在政治舞台上展现了超强的影响力。唐代女性还没有不能随意出闺门的要求,因此他们在户外参与体育活动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在皇宫里,贵妃、宫女可以与皇帝一起打马球。在民间,普通女子打马球也比较常见,王建的《又送裴相公上太原诗》中,就有“十队红妆伎打毬”的诗句,这些都可以看出唐代马球活动深受大众的欢迎,更是一种吐蕃文化被接受的表现。

三、长期的文化交流,使唐人的妆容审美也受到了吐蕃的影响,各种新型妆容慢慢开始被接受,其中赭面、椎髻等妆容就是最好的代表,从排斥到认可,唐朝对吐蕃文化的态度说明唐朝文化的开放程度之高

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人们的审美观念势必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吐蕃文化对唐人的持续影响,就使得吐蕃一些很有特色的妆容在唐人中流传开来。

唐代流行的元和妆就包含了大量的吐蕃妆容元素。女子的妆容在很大程度上受男子审美的影响。男子喜欢什么样的妆容,女子就会打扮成相应的妆容。元和妆不以皮肤白皙为美,而是别具特色的以“椎髻”“赭面”为主。这样的妆容明显就是含有少数民族妆容的影响。

从“厌恶”到“流行”,唐朝开放社会下吐蕃文化的渗透之路

“赭面”这种妆容很明显就是带有吐蕃的妆容特点。吐蕃赭面在史料中有大量的记载,这是吐蕃独有的妆容。唐代初期,唐人对于吐蕃“赭面”的妆容还是比较厌恶的。文成公主嫁入吐蕃时,史书有“恶其人赭面”的记载。然而到了元和年间,这竟然成为了民间的流行妆容,变化可谓是非常大。椎髻,是吐蕃人的一种传统发型,也在唐人中流行。

在唐代和吐蕃交往的初期,唐人对吐蕃的妆容还是比较厌恶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吐蕃妆容竟然成为唐人妆容的一部分。这既说明了唐朝时代文化的包容性,也说明当时唐人与吐蕃文化交流的频繁。只有在长期的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唐人对于吐蕃文化的观念才会有如此大的转变。

四、吐蕃强盛时期,频繁对唐朝发动战争,两个政权既有斗争又有合作交流,这就使文化交流频繁,吐蕃文化对唐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影响各方各面,同时也早就了唐朝文化的繁荣

吐蕃之所以对唐人有这么大的文化影响就在于吐蕃的实力强大。在松赞干布时期,吐蕃就力图与唐朝建立起文化的交流。松赞干布数次求娶大唐公主,就是为了建立王朝高层之间的联系,但是唐朝起初是不同意的,因此两国发生了战争。吐蕃国力强盛,唐朝为了保证边境安宁,就有了文成公主和亲吐蕃。

从“厌恶”到“流行”,唐朝开放社会下吐蕃文化的渗透之路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不仅带去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还带去了植物种子、各种典籍、工匠等,唐朝的文化开始影响吐蕃。同时吐蕃的贵族子弟也开始进入长安进行学习。双方的高层贵族开始了频繁的交往。这些贵族子弟自然而然就将吐蕃的一些文化带到了长安,开始影响唐朝的贵族皇室。

唐朝实力衰落之后,吐蕃趁机向东扩张,占据了唐朝的大片领土,西域和河陇地区陷入吐蕃的统治。吐蕃统治范围的扩大,就使得吐蕃和唐朝的接触进一步加深,尤其是吐蕃占领区的唐人受到吐蕃文化的影响最深。

在唐朝中后期,吐蕃对于唐朝的威胁甚大,二者之间发生了不少战争。吐蕃对于唐朝的威胁,使得唐人对于吐蕃很是关注,文化上的交流也就更多。尤其是在二者的交界地带,虽然处于政治上的敌对,但是贸易的交流还是很多的。经济上的互通有无,就带来了文化的交融。在吐蕃和唐朝边界区域的居民往往能说多种语言,他们就充当了文化的使者,将吐蕃的文化在唐朝建推广开来。

琵琶这一乐器在唐朝发展最为繁荣,河陇地区由于受吐蕃和唐文化的融合影响最深,在乐器上出现了“反弹琵琶”这一二者文化融合的产物。这是吐蕃文化对唐人影响深刻的一大表现,吐蕃的民族音乐和唐人的琵琶相互融合,出现了这一特有的文化现象。

从“厌恶”到“流行”,唐朝开放社会下吐蕃文化的渗透之路

在吐蕃占领河陇一带时,大量吐蕃人迁居于此,他们特有的民间舞也随之传播到此处,成为唐人非常喜爱的一种舞蹈。在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很多唐人的生活景象,其中就不乏唐人和吐蕃人共同跳舞表演的场,吐蕃乐舞已经深入到唐人的日常生活中。

吐蕃文化对唐人的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上至帝王,下至普通百姓,包含马球、妆容、乐舞等方面。唐文化是在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史为鉴,如今我们的文化想要发展,就也要有包容的心态,借鉴吸收国外的优秀文化。

参考文献:《吐蕃文化》、《资治通鉴》、《旧唐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