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Ztiger1980 2020-01-14

中世纪的西欧,大部分的主旋律都是伴随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史称“十字军东征”。这场战争引起了很多史学家的大篇幅描写,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时长,东征的次数更是多达八次,涉及各个阶级的人民。“十字军东征”不仅被誉为东西方欧洲社会的交合之战,其背后更是埋藏了一个关于枪火与玫瑰的帝国兴衰故事。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谁也不能想象,一次小小的“求助”,却成了当时名声响彻欧洲大陆的,被称为第二个“罗马帝国”的强大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决定性因素。王国兴衰跌宕的过程,堪比一部枪火与玫瑰相互对立的史诗级电影。

中世纪教廷对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响

要想了解十字军东征与拜占庭帝国覆灭之间的关系,请给位读者务必先允许小编介绍一下中世纪欧洲的教廷对欧洲社会生活的影响。宗教文化,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当中,都是后起之秀。在这一点上,不管是我国的佛教,还是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都是并趋而行的。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唯一不同的,在“普天之下,皆归王土”的古代中国,教权永远无法逾越皇权,成为正派的统治阶级。但是,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毅然成为了超越皇权之上的政治权力,世俗皇帝甚至需要得到教皇的认可,才存在“正统“的地位。教廷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可谓空前绝后。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格里高利七世画像

关于教权高于世俗王权的论述,在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在位的时期有过代表性的例子。1075年,教皇颁布了《教皇敕令》,宣布唯有教皇有权任命主教、制定教会相关法规,决定教区划分,并有权罢黜世俗帝王。次年将德意志的皇帝亨利四世以出卖神职论罪,并且开除教籍。

此举引来了亨利四世对于教权的相当不满,他在同年举兵攻打意大利,企图与教皇改革派相斗争,并且利用罗马部分贵族,挟持了罗马教皇。然而,他的种种行动,却仿佛一粒石头,根本无法在这片教皇掌握真正权力的欧洲社会掀起波澜,反而是在教皇的反击当中石沉大海。1076年的二月,亨利四世的行动宣告失败,被教皇革除教籍,一时间,亨利四世从一个掌握大权的世俗皇帝,变成了一个众叛亲离的平民。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亨利四世剧照

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亨利四世在1077年的1月,不得不去往卡诺莎城堡祈求教皇的宽恕。此时的城堡之外,大雪纷飞,亨利四世在此站了三天三夜才最终得到教皇的原谅,得以恢复教籍。在此时看来,教皇的权力已经在当时的欧洲世界达到顶峰。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为何笔者要先对罗马教廷的社会影响做出赘述,是因为“十字军东征”最开始是一场由教皇发起的,以夺回“主的墓地”为名义的,对占据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新月地带的中东穆斯林国家,进行的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武装侵略和殖民活动。而十字军东征的起因,则是为了援助同为信仰基督教兄弟的拜占庭帝国。一切与基督教都那么的密切相关,所以,阐明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世界的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

拜占庭军区制的实行,成为大贵族阶级剥削土地的枪炮,却是短暂解决国情的玫瑰。

说完教权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继续要来看的,就是十字军东征之前的拜占庭帝国。时间回到公元前1025年,这个异常寒冷的年度,拜占庭帝国马其顿王朝的皇帝巴西尔二世去世,随着他一起结束的,是那个曾经拥有过“黄金时代”的繁华帝国。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罗马帝国旧址

很多史学家将巴西尔的去世定义为拜占庭帝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且不论其中的准确性,至少要谈及拜占庭帝国的衰落,就不得不提到帝国内部实行军区制度。拜占庭的军区制度又被叫做塞姆制,此制度从7世纪开始实行,一直到十二世纪崩塌,历经了五个世纪。一度是支持拜占庭经济繁荣、国立兴盛、政治稳固的基本制度,这种制度不仅解决了拜占庭战争消耗的问题,同时也为国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保障。

但是,这种制度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是一种自相矛盾的制度。可以说,它见证了拜占庭的兴盛,也成就了拜占庭的衰落。在塞姆制的实施之下,拜占庭帝国社会产生了两种阶级,农兵阶级和大贵族阶级。

拜占庭的军区制度诞生,要溯源到7世纪末的拜占庭“总督区”。查士丁尼在位的时期,拜占庭王朝达到了顶峰,一度有将地中海变为王国内湖的趋势,整个拜占庭王国的版图在欧洲大陆上扩大了一倍之多,仿有此前纵横欧洲大陆的罗马帝国之势。公元533年和540年,在查士丁尼的带领之下,拜占庭军队一举拿下汪达尔人和东哥特人手中的迦太基和拉文纳两座地中海沿岸重要的城市,并且在此设立了总督区。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如果说,成吉思汗是马背上的民族,能与之媲美的自然是查士丁尼在世时候的拜占庭王国。可以说,拜占庭帝国的疆土,是在长期的战争当中夺下的,而在查士丁尼去世之后,拜占庭帝国也面临着巨大的外部压力。查士丁尼去世之后,东部的波斯人打破了两国之间原有的平静,举兵进攻帝国的东部地区,兵锋直指博斯普鲁斯海峡。同一时期,巴尔干地区的阿瓦尔人和斯拉夫诸部落也向帝国发难,大举南下侵入帝国腹地西哥特人重新夺回西班牙南部地区伦巴德人猛攻意大利地区,导致帝国的意大利统治,只剩下拉文纳地区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对帝国最大的冲击远不止于此,还有七世纪开始兴起的阿拉伯人。强大的外部压力之下,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寻求缓解压力的方法。新皇帝希拉克略一世开始建立军区制度,此后的多年,历任拜占庭帝国的皇帝,都致力于军区制度的建立。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亚美尼亚军区、奧普西金军区、基维莱奥冬、阿纳多利亚军区和色雷斯军区被纷纷建立,取代“总督区”制度的军区制孕育而生。

军区制度的建立,将帝国的资源进行了效率更高的分配,将成年的男性进行军事编组,屯田地于边境地区,这些被军事编组的将士形成了“闲时务农,战时出征”的形势,有效的解决了国家累战的军事经济负担。由此,产生了一种拜占庭帝国特有的社会阶级“农兵阶级”土地的分配制度,让农兵家庭世代可以世袭祖先认领的土地,与其说他们是在为帝国作战,不如说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一方土地而战,因此战力爆棚,成功的抵御了波斯军队的进犯。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但是,这一制度在当时的拜占庭帝国不过是保持一时稳固的玫瑰。从拜占庭的阶层政权来说,这一制度是存在巨大的内部矛盾的。反观整个历史社会,掌握政权的都是掌握了绝大多数资源的贵族大亨,随着帝国战争的加重,统治集团不得不以拉拢地主贵族阶级的方式来度过难关。历代皇帝给予大贵族阶级的回报,要么是再加送土地,要么是委以重任,任命成为朝中重臣,而后者往往屡获成效。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权力的增加,让大贵族阶级在朝中高枕无忧,并且能够得到政治的支持。演变到后期,甚至王权都成为了大贵族阶级的囊中之物。公元六世纪的欧洲,一个历史上困扰着封建王朝的问题,也出现在了拜占庭帝国这样一个高度封建化的帝国之中,那就是土地兼并问题。六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屋漏偏逢连夜雨,战争的冲击之下还出现了大量不可预料的天灾,导致底层的农兵阶级濒临破产。众多拥有特权的大地主贵族,在农兵阶级面临破产之际,以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为诱饵,将农兵的土地低价收购,并且自身也沦为他们的农奴,以此实现土地的兼并。

尽管拜占庭帝国的统治阶级已经发现了小农土地制面临瓦解,给帝国带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并且在公元922年四月,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一世颁布了具体的土地流转法令宣布:

在农民转手土地的过程里,有五类情况可依照确定的顺序优先占用附近荒地:一是占有相邻土地的任何亲属;二是其他临近土地的占有者;三是与将要转手的止地交错的地产占有者;四是共同交纳税收的相同土地占有者;五是其他相邻土地占有者。只有上述五类人拒绝购买时,土地才可以被转手给别人。

但是,这一制度在身为官员又是地主的大贵族阶层当中有如一纸空文。稳固的特权之下,大贵族阶层往往能够得到权力的“庇佑”,甚至身为贵族阶层的皇帝,都对这样的土地剥削置之不理,只是做一点“台面上”的政治活动。11世纪上半叶,在罗曼努斯三世的统治之下,拜占庭帝国彻底废弃了瓦西里二世的关于保护小农权益的政策。不受束缚的大贵族阶层,犹如刚出笼的猛兽,加大了对小农阶层的土地盘剥。至此,支撑着拜占庭帝国兴盛的军区制度在小农阶级的破产之下瓦解,拜占庭王国,步入衰落的历史轨迹。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拜占庭帝国首都大学

随着军区制度的瓦解,拜占庭帝国内部势力逐渐扩大,各方势力结党而行,内部权力分化极其严重。发展到后来,内部的权力开始明争暗斗,朝政陷入了瘫痪的局面。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又面临着突厥人等外部力量的虎视眈眈,统治阶级身心俱疲,不得不求助于罗马教派。

内忧外患形势下的求助,让十字军带着枪炮而来,只为掠夺拜占庭帝国的玫瑰

早在曼齐克特战役的惨败后,拜占庭新上台的皇帝米哈伊尔三世,就曾向罗马教廷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请求过援助,当时的格里高利七世忙于处理像亨利四世这样的不听话的世俗皇帝,没有对他进行大规模的援助,而只是少数的支持。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乌尔班二世演说

世俗和教权的斗争最终以格里高利七世被流放身亡而告一段落,直到新任教皇乌尔班二世上任,清除了亨利四世的势力,并且将世俗王权,再一次的牢牢握在手里,组织十字军东征救助拜占庭帝国的重任,也就落到了他的身上。

十一世纪,一场以夺回“主的墓地”为名义的演讲,在克莱芒举行。乌尔班二世在演讲中提到:

……因为你所居住的土地……过于狭窄不能养活大量的人曰。它在财产上不富裕,而且食物也不能养活大量的人口。"

在乌尔班二世的土地论鼓动之下,寻求摆脱剥削的农民、游手好闲的骑士、期盼新生的人民、追求财富 的商人以及希望扩张土地的统治阶层,纷纷受到鼓舞。一面打着对抗穆斯林的口号,一面心里盘算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带着枪炮和战火,走上了这一条追逐玫瑰的道路。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1096年,阿历克塞一世在拜占庭帝国的首都接待了这帮来自西部的东征军。不过,这支军队和他想象的西欧雇佣兵大相径庭,不仅毫无军队之风,甚至还有随行的妇女和孩子充斥其中。尽管,这只部队让阿历克塞一世感到大失所望,但是,如此危机的国家情况之下,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供他选择的余地。

这支到来的十字军,几乎没有什么统一的行动指示,甚至有部分的人还不听从阿历克塞一世的安排,私自行动。10月21早晨,与塞尔柱突厥人对峙多时的十字军,突然莫名其妙的发起对尼西亚的进攻,在德拉肯村遭到了突厥人的伏击,狼狈逃回营地。阿历克塞一世既愤恨,又感到无奈。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十字军东征示意图

事实上,十字军与拜占庭帝国也有过合作。1097年春天,十字军和拜占庭帝国达成了共同反击塞尔柱突厥人的共识,双方将目标定为尼西亚。一方面,攻占尼西亚能帮助拜占庭帝国彻底扫除塞尔柱突厥人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尼西亚也是十字军入主耶路撒冷的必经之路。到此,十字军的对外扩张的野心暴露无余,而双方就是在这样的无奈当中相互配合着。1097年6月,在双方的合作之下,尼西亚被攻克,而双方也因此分道扬镳,各自达成目的。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十字军东征示意图

如果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只是双方产生了碰撞,那么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无疑是将这个中世纪西欧的强大帝国完全瓦解。实际上,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之后,拜占庭王国和十字军的合作关系彻底崩塌,双方矛盾也日益激化,后来组织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当中,双方一直处于敌对的状态。只不过,这些战争多半是小打小闹,或者以拜占庭帝国胜利为结局。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时间一直到了1198年,野心勃勃的教皇英诺森三世上台,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他的第一把火就烧到了曾经援助过的基督教兄弟拜占庭帝国头上。在他的多方怂恿和游说之下,第二次和第三次败于拜占庭王国的各路十字军,怀揣着复仇的种子积极响应,一场声势浩大的复仇计划,就这样戛然而生。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由于战争的过程对于本文的论述已无意义,因此就不再过多的赘述。毫无疑问,此次战争的结果是十字军攻下了帝国首都,此次十字军的东征,正式的破坏了拜占庭帝国中央集权的统一性,拜占庭帝国也在战争之后被分化成为了多个拥有政治集团的小国,这些效果常年对立,战乱四起,难在统一。原本充满着拜占庭帝国样貌的建筑,也成为了一座座充满西欧风格的小楼,这些小楼,正如同一朵朵枪炮之下收获的玫瑰,至此,纵横欧洲多时的拜占庭帝国,宣告覆灭。

浅析拜占庭帝国覆灭,为十字军东征抛出玫瑰,也引来了枪炮的终结

阿历克塞一世可能永远都不会想到,在他第一次向罗马教廷求助开始,会将王国暴露在野心的枪炮之下,而那憧憬着盛开的一朵朵玫瑰,将不再会书写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名字。千年的帝国如此覆灭,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与警戒。

文献参考至:《拜占庭帝国通史》《拜占庭史研究入门》《拜占庭学研究》均出自陈志强、《1204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罗春梅、《欧洲文明史》基佐、《中世纪欧洲史》维姆·布洛克曼,彼得·霍彭布劳沃、《拜占庭简史》沃伦·特里高德

感谢各位看官老爷的辛苦阅读,如果喜欢的话帮忙点个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