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有一个世界,没有两个世界,没有丰满也没有骨感

 wsgmail 2020-01-15

我们傻傻地认为有一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世界,在那里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是错误的,这样的逻辑不存在。

学生:孙老师好,我一直很纠结,坐在这个课堂里,听你讲的爱和滋养我觉得非常认同,如果是这样,我们做家长的也很轻松,觉得孩子只要幸福快乐就可以了。但是一回到现实中,又不得不给孩子很多标准。那怎样在理想和现实中间取得平衡?

比如我儿子现在上幼儿园,下周要上台讲一个故事,我在家里教他,他可能觉得有压力,东玩玩西玩玩,就是不肯练习。我想万一他上去讲不好了,就会有一次失败经验,以后更不敢上台了。我心里就很焦虑,一直在催促他,我老公在旁边说你不要这样,但他后来又摇摇头,算了,中国的教育也只能这样。那本来就是嘛,你有本事你现在就移民。

平时的生活中,我给儿子做了一个时间表,涉及一些行为习惯的培养,包括几点吃饭、吃多少青菜、自己穿袜子、穿鞋子、正点睡觉等等,写好了很纠结到底要不要贴在墙上,后来还是贴了,跟儿子说表现好就给你小印章,我儿子吃饭时就拼命吃,早上起来自己穿鞋,穿袜子,晚上回来就跟我算账,妈妈我今天得了几个印章,还很开心。后来我又学了心理学上的行为主义,感觉我把孩子当动物一样训练,我又很纠结。

刚刚孙老师说孩子有很多创造性的东西,确实是这样的,有时候这个话他也说得出,那个事情他也会了,我们并没有教他呀,就会很惊讶。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很难逃离这种框框架架,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我可以不在乎学校的评价,但他在同伴当中得不到认可,可能老师也并不会去表扬、鼓励他,他会不会不够自信,无法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我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我一定要搞清楚。

一、父母的定义很重要,是一切,是唯一

孙新兰博士: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很真实,很有价值。

当我们说我要孩子幸福、快乐,这就变成了一个标准;他会有一次失败经验,也变成了一个标准。你看你讲的那么多纠结,就是所有家长都在纠结的,也是老师在纠结的,因为我们的纠结,都是在一个所谓“标准”的迷宫中在绕,一会儿是A,一会儿是B,一会儿C。

比如说你儿子如果他把故事讲得很糟,你把这定义为失败。老师怎么定义,你要允许他,但你怎么定义,非常重要。老师可以有老师的定义,爸爸有爸爸的定义,小朋友有小朋友的定义。。。

学生:可他不是永远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以后肯定要融入社会的。

孙新兰博士:我们认为妈妈怎么定义不重要,你算的是物性的数学,妈妈和整个社会比起来,1:10,或1:10000或1:1000000,那妈妈这个1太小了吧,所以你认为妈妈怎么定义不重要,可以被忽略不计,因为老师、学校、社会就是那个十或者一万或者百万,结果妈妈选择变成孩子生命中的百万分之一,然后你就觉得妈妈做什么都不重要了。

什么叫灵性?所谓的灵性就是生命自己会捕捉,你看植物不是都有向光性吗?哪怕是最细小的一丝光亮,它也会长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灵性?因为生命有自我实现的趋力。所以你的这个“一”对他来说,可以说是一切,是唯一,就可以创造一个局面出来。

二、是你在决定局面的演绎

一次我儿子班里要竞选中队长,老师让他们都去竞选,我发现他自己写了一个提纲去竞选了。其实他学习成绩不太好,基本不会被选上。那天回来我说你今天竞选得怎样?他说没选上,那你得了多少票?七票。我说不错,居然有7个小朋友这么信任你。——当然小孩子他透过这点阳光,会重新排列组合他的世界,他也不会傻到说确实我是最厉害的,他也知道人家比他多很多票。

过了几天又要竞选小队长,他又去了,又没选上。我说那你这次得了几票?9票。我说你更棒了嘛,有9个小朋友这么信任你。他就很开心地说“妈妈,我现在是一名光荣的小队队员了”。——他会自己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且他不会嫉妒或者恨别的同学,还会跟随中队长小队长,因为他感受到还是有人信任他。

所以当你不把他定义为失败的时候,不管老师怎么定义,同学怎么定义,因为有你的定义,这个局就不一样了,这个局面就在重新化合。谁是化合背后的魔法师呢?是他性灵要自我实现的这个趋力。

我不会说同学没有选你的都是坏蛋,你是最棒的,这样只会让他更混乱。但是这个时候他很容易受挫折,这个时候要给他鼓励,让他感受到小朋友对他的信任,这份对他价值的确定,这份美好元素的确定,就让他对这个世界重新看待。这个看待不仅仅是在心理,也是在他整个人格中蕴藉。

所以不是你去定义失败,你定义失败就是失败了,你定义它是信任,你定义它是有趣,你定义它是可爱,这个局面就发生不同的演绎了。

学生:我纠结的是,现在有一种说法,我们并不是要把孩子留在自己的世界,我们是培养他,当他离开我们在外面的世界里,他也能过得很好。

三、没有两个世界,只有一个世界

孙新兰博士:没有两个世界,只有一个世界,没有两个世界。

你没有听懂我刚才讲的,当我这样引导我儿子的时候,他跟同学之间的关系会怎么样?他没有障碍。因为毕竟只有一个中队长和几个小队长,选不上很正常,而小孩都希望当选,这也很正常,这是美好的上进心,不是什么问题。

当他没有选上的时候,你给他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没有两个世界,对孩子来说只有一个世界,对我们来说,也只有一个世界,没有两个世界。

当我这样讲的时候,我让他看到是同学对他的信任,当他看到在妈妈眼里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看到的都是美好,这份旋律会让他面对同学,不会嫉妒那些选上的同学,也不会自卑。而他的老师反而透过这样的事情,发现这个小孩的美好,发现他有一个这么好的母亲,也会对他非常好。

他说“我是一个光荣的小队队员”,意味着他跟中队长、小队长、同学们都会相处得很好,在他的心目中,没有因为这件事情有那么多不必要的阴影。但是他也在过程中学习,也在成长,他知道如果更多的小朋友信任他,他就会得更高的票。当你真的被大家所信任,所爱戴,得票背后的含量不是一个功利的得失,是一份爱,一份信任,一份精神性的附加值。

四、不存在一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世界

所以你在教会他,或者说跟他一起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我们傻傻的认为有一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世界,在那里边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在家里大家都赞美他、鼓励他,告诉他你是最棒最好的,然后出去到社会上人们都是冷嘲热讽、冷言冷语、是非批判的,孩子离开这个家就是受苦的。

这是错误的,这样的逻辑不存在。你是那个核心点,你是那个铺张点,你在创造你的世界,铺排你的世界。不存在两个世界,这是我们的一个想象,我们把人想象成一个物性的存在,丢在外面荒凉的世界里了。不是的,人是一个主动的,人是一个创造体。

 五、人是一个创造体

这个世界是你创造出来的世界,这才是真相。你在你们单位里领导怎么对待你,难道不是你创造的吗?你同事怎么对待你,难道不是你创造的吗?学生怎么对待你,难道不是你创造的吗?婆婆怎么对待你,难道不是你创造的吗?

你在家里敬畏孩子的性灵,赞美他,鼓励他的时候,他就有了创造他的世界的能力,生命不是被动的,他在创造关系。我们只有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是你创造出来的。

之所以不能创造,是因为我们在家里没有让他有主动性,没有启动他的灵性,没有把他当成是一个创造体,你的无奈投射给孩子说你是一个受造体,那么他出去就是一个受气体。

这很重要。他是一个创造体,他永远是他世界的创造者,你只是帮他从更美好的美善模型来创造他的世界。

——本文由《孙新兰意象对话在中小学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修》节选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