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支玉恒:《太阳》课堂教学实录

 缘缘草堂 2022-05-08 发布于浙江省

师:(环视)挺精神的,我想问几句话,上课之前咱们聊聊好吗?
   
生:好!
   
师:咱们没见过面,互相认识认识,行吧?
   
生:行。
   
师: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知道。
   
师:你说说我姓什么?
   
生:您姓支
   
师:哪个支?(学生无语)谁知道哪个支。(示意)你说。
   
生:一支笔的支。
   
师:一只小白兔行吗?
   
生:不行。
   
师:一只小白兔的只怎么写?
   
生:上边一个口下边一个八。
   
师:我这个支怎么写?
   
生:上面一个十,下面一个又。
   
师:用这个支字再组一个词。(学生思考,无语)两支笔?(笑声)
   
生:一支队伍。
   
师:不拿它当量词,组一个别的词。你说。
   
生:支援。
   
师:支援。对!还有吗?好了,你讲。
   
生:支撑。
   
师:支撑。撑字会写吗?
   
生:会。是一个提手,一个掌。
   
师:那不念zhǎng吗?究竟念什么?
   
生:是……(犹豫了,人们笑起来)
   
师:究竟念什么?念支chēng还是念支zhǎng
   
生:支撑(chēng
   
师:你对。坐下。还有什么词?
   
生:支持。
   
师:支持。对。还有吗?就这几个词?再想想,还有没有词。(学生思考)在北京有中国人民总行,那么海兴就有,什么行?
   
生:支行!
   
师:对。黄河是条主流,流入黄河的小河就叫什么?
   
生:支流。
   
师:真聪明。你们还有什么词?说。
   
生: 支出。
   
师:支出。什么叫支出啊。
   
生:就是存款,存款,把钱给,给―――
   
师:取出来了,叫支出,是吧?对。(学生坐下)你再起来。你爸爸今天发工资了,那叫什么?
   
生:开支。
   
师:对。你爸爸开支是现金还是支票?
   
生:支票。
   
师:你爸爸不简单!用支票开支。坐下。(笑声四起)
   
师:初步看,大家挺聪明。我这个支字还有一个成语呢。谁知道?四个字。本来是挺完整的一个东西,后来粉碎啦。那叫什么?你讲。
   
生:枝折花落。
   
师:呵呵,不是这个枝。枝折花落是花枝子断了,花也落下来了。那个枝字还带个木字边。是吧?
   
生:是
   
师:还有别的成语吗?(示意另一位)你说。
   
生:支离破碎。
   
师:对了。就是这个成语。好,请坐。嗯,大家站起来。向右转。看看台下的老师,黑压压的,几乎把礼堂坐满了。你们看那一双双眼睛,都众目睽睽地甚至于虎视眈眈地看着你们。害怕不害怕?
   
生:不害怕。
   
师:坐下说。刚才说的理不直气不壮。心里还有点怯。这回勇敢地告诉我,害怕不害怕?
   
生:不害怕!
   
师:不害怕?真的吗?
   
生:真的!
   
师:好的。(示意一位男孩)你起来。你害怕不害怕?
   
生:我不害怕。
   
师:大家都比我强。我可真有点害怕了。你们听,我说话是不是有点上气不接下气啊?腿也在哆嗦,你看。(故意哆嗦让学生看)心跳得很厉害,咚咚咚咚咚地紧张。你起来,你代表大家,你拿手来,你提大家摸摸我的心跳厉害不厉害。跳得厉害不厉害?
   
生:厉害。(笑声)
   
师:害怕吧?
   
生:不害怕。
   
师:但是我要问你,你怎么从我右边就摸到我的心跳了?(笑声)怎么回事啊?他从我右边摸到心跳,此话有理吗?
   
生:没有。
   
师:哎,哎,有理没有?
   
生:没有!
   
师:不要急于否定别人的见解。他说的也有道理。1976年,那时侯还没你们呢。我们河北省,唐山发生了一件大事,什么事呀?
   
生:唐山大地震!
   
师:对了。唐山大地震。震中在唐山市的双南县,可是离震中好几百公里以外的北京天津都有震感。这事跟我一样啊,心脏在左边跳,右面也有震感。有道理没有?
   
生:有!
   
师:它在左边跳,右边也能摸到,说明确实――――心跳得厉害不厉害?
   
生:厉害!
   
师:哎,有点害怕。这个课该怎么讲呀,哆哆索索,没法讲课。谁鼓励我两句?鼓励鼓励,谁来两句?你说。
   
生:支老师不要害怕,鼓起你的勇气来吧!
   
师:好!谢谢你。握握手。谁还鼓励我两句?好。(走向另一个举手的男孩)还是咱们男人向着男人是吧?你来两句。
   
生:支老师不要害怕,鼓足勇气给我们上课吧。
   
师:谢谢。握握手。女同学不能鼓励我两句吗?好,你来。
   
生:支老师,我们都不害怕,您干吗害怕呢?
   
师:对呀同学们都不害怕,我没事怕什么呀对吧?还有没有?还有想说的,你讲。
   
生:支老师,不要害怕,天塌下来我们撑着!(笑声四起)
   
师:你们都撑着,我蹲下躲着是吧?好的。还有吗?一个,再来一个。这么多人想说。你说。
   
生:支老师,您就当下边没有人。
   
师:你的意思是叫我目中无人?
   
生:对!
   
师:对?好。咱们上课的时候,暂时把他们这些老师们先忘了,心理就不害怕是吧?这倒是个好主意啊!你呢?
   
生:支老师,您不用害怕,我们这是在上一堂课。下边听课的老师也对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要非常认真地上完这堂课。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师:哦,但是不能说老师们跟我们没关系。那人家来干吗来了?老师们不会跑上来责怪咱们是吧?
   
生:对。
   
师:对。好了,这么多人安慰我我太高兴了。哦,你还要说。
   
生:支老师,您不要做胆小如鼠的人。(笑声)
   
师:好!要气壮如牛!是吧?好的,你请坐。你说。
   
生:支老师,男子汉大丈夫,您不应该害怕。
   
师:是啊。挺好。先不说了。都不害怕了,那挺好,一会上课敢说话吗?
   
生:
   
师:嗯,看刚才发言就知道肯定敢说话。现在我要问一个问题,谁能猜猜我要问什么问题。你来。
   
生:您想问的是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师:谁的心情?是你的心情还是我的心情?
   
生:我们的。
   
师:问你们的心情。有意思,握握手。(学生伸出左手)哪个手啊?(学生换右手)哎!对了。(笑声)好的。还有谁能猜?你猜我要问什么?
   
生:你可能要问我们都叫什么。
   
师:(开玩笑)那个我问不是白问吗。我问一次能记住吗?不对。握握手,我跟谁握手就是没猜对。谁来猜,你猜猜,我要问什么? 
   
生:你想问我们今天学哪篇课文
   
师:刚才那位老师都说了还用我问吗?握握手吧。还有什么谁能猜。能猜着我这问题的人是最聪明的。你来猜。
   
生:你想问我们对太阳了解多少。
   
师:对太阳了解多少,那个一会儿再说,现在不问,对不起大丈夫。(握手)你来问。
   
生:你想问问我们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师:想说什么都可以,不用我问是吧?猜不着了,听我来问大家:同学们,今天冒着这么大的雨,来这儿上课,大家辛苦啦。(鞠躬)好吗这个问题?
   
生:好。
   
师:好,好在哪儿?
   
生:老师,我觉得您这不是提的问题,因为问题一般都是在问我们,而您这是说我们辛苦了。这不是问题。
   
师:马上就能改成问题,同学们辛苦吗?(笑声)呵呵,好的,不说了。看样子今天大家保证能上好课。对不对?
   
生:对!
   
师:好了,现在我们就开始上课。但是我要告诉你,今天上两节课,但这两节课呀内容比较多。另外我也希望大家尽量用话来表达,所以课堂时间可能要长一点,你们能坚持吗?
   
生:能。
   
师:好的。现在920了,咱们开始上课好吗?
   
生:好!
   
师:好,上课!
   
生:起立!(一起)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一起讲,今天讲课的课题是什么?
   
生:太阳!
   
师:读过书没有?
   
生:读过了。
   
师:读过,还想读吗?
   
生:想!
   
师:打开书,听我说:各自放开声音读一次。听清没有?
   
生:听清了。
   
师:注意听我这句话:各自放开声音读一次。听清没有?
   
生:听清了。
   
师:我这句话一共用几个要求?你起来,用先总后分的办法来回答我。我这句话一共有几个要求。
   
生:您这句话一共有三个要求。第一个要求是自己读自己的。各自读。第二个要求是放开声音读。第三个要求是读一遍。
   
师:(面向大家)听明白了吗?
   
生: 听明白了!
   
师:开始。
    (
学生自由读书。书声渐渐停止。)
   
师:读完了?
   
生:读完了!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谁想站起来读?(学生举手)停止举手!现在举的举着,举晚了的,放下。现在举手的同学站起来。就这些人,就是最先最快,(示意一位同学)你不行,你晚了,坐下。上课发言、读书的机会,都是你自己积极争取的。慢一点你就没有权利读书啦。没有机会啦,是你自己放弃的。你犹豫了,没有积极地举手。所以你就想读也不行啦。所以只有站着的同学能读书。你们起立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我想坐着的同学可能还想读吧?
   
生:想!
   
师:想读现在不能读,等他们读完第一段以后,(面向起立的同学)读完就坐下。(再面向坐着的同学)然后大家谁想读第二段,自己赶紧往起站。我就不叫了,自己谁站起快,谁就读。记住没有?
   
生:记住啦。
   
师:好了,站着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预备,起。
   
(起立的学生读书)
   
师:坐下,谁想读,起。第二段,预备,起。
   
(一部分学生起立读书。)
   
师:坐下,想读的起。第三段,预备,起。
   
(一部分学生起立读书)
   
师:都读过了吧?有没有没读过的?基本都读过了。积极性有了。我更希望你们在有积极性的同时更有自信心。知道什么叫自信心吗?
   
生:知道。
   
师: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办好,而且做得最好。这就是自信心。有了自信心这一辈子对你都有好处。一定要有自信心,你们有吗?
   
生:有!
   
师:谁敢举手说我是班里读书最好的?好,你最先举的手,请起来。有自信,太好了。读下一段。
   
(学生读书)
   
师:真不错,全班第一!服气不服气?
   
生:不服气!
   
师:不服气怎么不举手跟她比一比?(学生纷纷举手)(支老师面向刚才读书的女孩)你站起来,你现在不是站在你的座位上,你是站在第一名领奖台上。谁跟她夺这第一?好,男同学起来一个。你要是读得比她好,她就坐下了,你就站在领奖台上。你要读得不如她你就只能自己再坐下。能不能把她读坐下?
   
生:能!
   
师: 好了,保证让她坐下,开始下一段!
   
(学生读书)
   
师:你觉得能叫她坐下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读得一个磕巴的。
   
师:一个磕巴的地方,还丢掉了一个字。“地面上水被太阳晒着的时候”,里面那个“着”字你没读。对不对?有点错误,只能很遗憾的坐下了。好,继续读倒她。你来,下一段。
   
生:
   
师:你觉着她应该坐下吗?
   
生:应该。
   
师:你觉着你该坐下吗?
   
生:不应该。
   
师:不应该!大家说说她该坐不该?
   
生:不该!
   
师:不该坐,他该坐不该?
   
生:该!
   
师:为什么?
   
生:他读得太快了。
   
师:对了。太快缺乏一种很优美的节奏。是吧?流利是好,但是太快了人家听不清楚啦。是吧?改这个缺点,下次就能把他读坐下了。请坐。她还没坐下哪,谁来读?(面对一个举手的同学)你行吗?
   
生:行!
   
师:行。你要读完以后她还没有被你读坐下我可要刮鼻子,行不行?
   
生:行。
   
师:敢这样读吗,我要刮鼻子。
   
生:敢。
   
师:有勇气!下一段。
   
(学生读课文)
   
师:他们俩,第一位,第二位,谁该坐下?(学生一时不能抉择,意见有分歧)听不出来。(向第一位站着的学生说)你觉得谁该坐下?
   
生:我觉得她该坐下。
   
师:(面向第二个站着的学生)你觉得谁应该坐下?
   
生:我觉得应该她坐下。
   
(老师们大笑)
   
师:都有这份自信,非常好。实际上她俩读得都怎么样?都不错,并列第一。
   
(学生读书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小手都高高得举起,急切得要站起来了。)
   
师:想读的人都拿起书来读最后一段,让她俩坐下好不好?
   
生: 好!
   
师:好了,坐下读,你们俩还站着。如果你们觉着人家大家伙确实比你俩读得好,人家读完了,自己就坐下。好不好?要觉得还不行,你就还站着。行不行?大家读最后一段。咱们这么多人要是读不倒她俩,可有点不好意思,是吧?
   
生:是!
   
师:最后一段,挺起腰杆,拿起精神来。最后一段,预备,起!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支老师把话筒伸向站着的两个同学,她们也跟着读起来。这个看似无意的举动,却是支老师的“计谋”)
   
师:(看看两个站着的同学)你俩还不坐?该坐下啦!为什么呀?刚才大家读的时候,你们也读啦。把你们读坐下的这一个声音里面也有你们俩自己的声音对不对呀?你们用第二次读的超过了你们刚才第一次读,所以你们坐下了。不但是大家把你们读坐下啦也是你们自己把自己读坐下了。一个人战胜别人可能还是比较容易的,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最难的,你们做到了,真棒!
   
 
   
 
   
师:(面向大家)还想读吗?
   
生:想!!
   
师:想读咱们读读最后一句,“一句话————”预备,起!
   
(学生读最后一句话。)
   
师:这一句话里面开头那三个字“一句话”,这三个字起什么作用?你说。
   
生:起了把这一句话的总概括的作用。
   
师:我一听你就是心里明白,就是没说出来。(转向另一个同学)起什么作用?你说。
   
生:起了概括的作用。
   
师:概括全文引起后文是吧? 
   
生:是。
   
师:能起这个作用的就这一句话三个字吗?还有别的词没有?不是课文里的,你平常用过的。上面说了一段话,下面用一个词,把上面的一总结。还有什么词。你说。
   
生:还有“总之”
   
师:总之还可以扩成四个字。
   
生:总而言之
   
师:还有哪个词?
   
生:言而总之。
   
师:言而总之,可以!还有什么?你说?
   
生:归根到底。
   
师:归根到底,可以。还有没有?(学生无语)多了这个词,咱们试试好不好?我说这个词,你们读后边的句子。先按书上的来。一句话------读!
   
(学生读)
   
师:总之------
   
师:总而言之------
   
师:言而总之------
   
师:概括来讲------
   
师:总起来说------
   
师:无论怎么看------
   
师:不管怎么说------
   
师:综上所述------
   
(支老师不断地变化着开头的词语,学生一遍遍地跟着读最后一句话。)
   
师:还有好多咱们就不说啦。你们说咱们民族咱们国家的语言丰富不丰富啊?
   
生:丰富!
   
师:太丰富了,多学点词,你说话就能变通。你用那个词不是吗?我用那个词。你又说了,我还有词。心理的词越多,你的知识,你的语言越丰富。知道了吗? 
   
生:知道了。
   
师:好的。(环视一会)还想读吗?
   
生:想
   
师:想读书的孩子是最好的孩子。但是这次呢,不这么读了。这次默读,一边读,你一边拿一支笔出来。现在拿笔。(学生拿笔)拿笔干什么呢?你一边往下读一边心里琢磨:看看你读懂什么啦,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了,你明白了什么了。明白一句划一句,明白半句划半句。把你读明白的地方都把它划出来。我看谁读明白的地方多。好不好? 
   
生:好
   
师:现在开始,一边读一边划你读明白的地方。
   
(学生读书。巡视,发现问题,指导)
   
师:有的同学我看见一下子哧溜哧溜把一段都划下来了,下面读一段,又都划下来了。你把全文都划下来就等于怎么样?等于没划!有一句讲了一个事,你明白了,把那一点划下来就行了。它前后起连贯作用的句子不用划。
   
(学生继续读文)
   
师:谁想说说?你说你读明白什么了?
   
生:老师我可说说我不明白的吗?
   
师:可以。说吧。
   
生: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
   
师:因为它是个传说。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
   
师:好了。谁还说你读明白什么啦?你说。
   
生:我读明白了第一自然段的“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
   
师:好,你先说到这。把你刚才读的这段话减缩到最简单,怎么说?
   
生:到太阳上去,要走三千五百年。
   
师:步行三千五百年,是吧?好了,就把这个意思写到黑板上去。(支老师把黑板从中间画一竖线,让小学生在右边写。)
   
师:谁还读明白什么了?你说。
   
 
   
(接下来,支老师有让学生继续交流读明白的知识,然后,让学生把读懂的知识写到黑板的右边。在此过程中,支老师适时适当地穿插语言的训练,课外的相关知识以及读书的方法。下面整理几个典型的片段)
   
 
   
片段一(课内课外相结合)
   
生:我知道太阳光有杀菌的能力。
   
师:你知道太阳光为什么能杀菌吗?
   
生:不知道。
   
师:谁知道太阳光为什么能杀菌?
   
生:因为太阳能发射紫外线。
   
师:明白了没有?是太阳光谱里的紫外线能是杀菌。太阳光有几个颜色知道吗? 
   
生:七个。
   
师:哪七个,一块说。
   
生:
   
师:开头的红光外面有红外线,最后的紫光外面有紫外线,能杀菌的就是这个紫外线。但是紫外线太多了就不好了。不但能杀菌,还能伤害人。紫外线太多照射的皮肤上容易造成皮肤癌。现在为什么大家不怕紫外线哪?因为地球外面有一层--------叫什么层?
   
生:臭氧层!
   
师:对,臭氧层保护着咱们阻挡着紫外线。但是由于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臭氧层,在南极上空形成了一个什么? 
   
生:空洞。
   
师:对!他知道的真多。形成了一个臭氧空洞,大量的紫外线穿洞而过,照射在人的皮肤上,来伤害人的皮肤。所以南半球的国家,比如智利,阿根廷啊,还有澳大利亚的南部啊,政府都告诫大家,在正午太阳光最强烈的时候,不要赤膊上街,以防紫外线的过度照射。你们也得注意点,好吗?
   
 
   
片段二(语言训练)
   
 
   
师:紫外线可以杀菌,所以用它来干什么?
   
生:用它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师:预防、治疗,几样?
   
生:两样。
   
师:你能用两个字把这两样都说出来吗?
   
(经引导,学生把“预防”和“治疗”合并为“防治”)
   
 
   
片段三(概括一段内容)
   
 
   
生:我知道了,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师:庄稼和树木都是什么?
   
生:庄稼和树木都是植物。
   
师:对了。有了太阳地球上能长植物,还有什么?
   
生:鸟兽虫鱼
   
师:鸟兽虫鱼是什么?
   
生:鸟兽虫鱼是动物。
   
师:对了。有植物,还有动物。植物和动物放在一块还能叫什么?
   
生:动植物。
   
师:没错,还能叫什么名?
   
生:叫生物。
   
师:对了,生物。有生命的这种东西就叫生物。植物有生命,动物有生命,所以他们就叫生物。现在关于保护环境,给动植物,给各种生物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叫什么环境呀?有一个词,就什么环境?
   
生:生态。
   
师:对了。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环境是谁帮助地球形成的?
   
生:太阳!
   
师:对了,太阳给地球形成了生态环境。去写:形成生态环境。
   
 
   
片段四
   
 
   
生:我知道没有太阳就不会形成风雪雨露。
   
师:对,这个风雪雨露归咱们政府的哪个局管?
   
生:气象局。
   
师:那么风雪雨露的变化都叫什么变化?
   
生:气象变化。
   
师:对了,你就去写气象变化这四个字。
   
 
   
片段五
   
 
   
生:我知道了关于太阳还有一个传说。
   
师:你读的课外书多吗?
   
生:多。
   
师:我考考你。敢让我考吗?别人不许告诉他,他可是吹牛啦。考住你可要刮鼻子,敢不敢?
   
生:敢。
   
师:好。那我问你。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射掉九个,射太阳的那个人是谁?(学生纷纷举手)别人别告诉他!谁告诉我刮谁鼻子。现在就考他,射太阳的那个人叫什么?
   
生:后羿!
   
师:呀,没考住。后羿他夫人叫什么?
   
生:嫦娥。
   
师:他太太叫什么?
   
生:嫦娥。
   
师:他妻子叫什么?
   
生:嫦娥。
   
师:都是她呀。
   
生:因为您说的都是一个人。
   
师:夫人、太太、妻子都是一个人对吧?那我问你,嫦娥后来去哪了?
   
生:月亮上面了。
   
师:还是没考住!她在月亮上住的那个别墅叫什么?
   
(学生一时无语,支老师象一个孩子似的“兴奋异常”)
   
师:考住了!考住了!(举着一根手指,做出刮鼻子的动作)叫什么?
   
生:好象有个“宫”字
   
师:是啊,他光知道有个“宫”字,(对另外一个学生)你说,叫什么?
   
生:广寒宫。
   
师:对啦。最后关头把你考住了。伸过鼻子来。
   
 
    (
接下来,支老师又引导学生发现,文章必须要有一定的顺序才可以让读者读懂)
   
 
   
师:书上讲的一些东西你们全明白了,全给写到黑板上了,还用我上课不用?
   
生:不用!
   
(哄堂大笑)
   
师:咱们下课吧?
   
生:用!
   
师:好。现在我把你们的书都收上来,我给你们印一张纸下去,这纸上印着什么东西呢?就是这半边黑板上的东西,原封原样印上去。我说:同学们,给你们这张纸,你们看吧,这就是太阳!你们读吧,不明白读不明白?
   
生:读不明白。
   
师:为什么读不明白?
   
生:因为缺少详细的介绍。
   
师:还缺少什么?
   
生:缺少关联词。
   
师:还缺什么?
   
生:缺少顺序。
   
师:对了,有顺序没有啊?东一句西一句这一句那一句好读不好读?
   
生:不好读! 
   
师:那咱们给排排序好不好?
   
生:好。
   
师:把书扣过来,看你们的记忆力怎样。按照书上叙述的顺序,给它排队。
   
(接下来,支老师引导着学生逐条梳理顺序。在这个环节中,支老师依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下边是其中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
   
(一个学生上来排第二个知识点:步行需要……支老师发现学生把“步”字写错了)
   
师:这个“步”字你们看它别扭不别扭?
   
生:别扭。
   
师:缺了什么啦?
   
生:一竖!
   
师:对了,缺了一竖。(补上)这个“步”字按远古那个造字规律呀,上边是个脚丫子,底下又是个脚丫子。他写的这个脚丫子短一个脚趾头,错了。记住没有?
   
 
   
片段二
   
(排序时,学生比较踊跃,支老师规定,谁上来得快谁写序号。)
   
师:你来!你离得近所以你先上来了。我考考你,你这叫“近水——————”
   
生:嗯……
   
师:这叫“近水楼台——”
   
生:先得月。
   
师:你离得近所以你跑上来得快是吧?
   
 
   
(排序完毕)
   
师:不简单。现在我把刚才发给你们的纸收上来,再给你们印一张纸。怎么印呢?按照咱们排好的顺序,第一、第二、第三一直到第十三,按顺序排好,印给你们。这回能读懂吗?
   
生:能。
   
师:全明白吗?
   
生:明白。
   
师:不缺什么啦?
   
生:缺。
   
师:缺什么?
   
生:他没有详细的介绍。
   
师:对。刚才还说缺少什么?
   
生:关联词。
   
师:也就是缺少表达它们之间关系的内容,对吧?好了,咱们一块来看一看。
   
(接下来,支老师有引导学生发现和归纳课文知识之间的关系。他先把前三条提出来,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
   
师:这三条内容,实际都是讲哪一回事?
   
生:太阳离我们很远。
   
(支老师用大括号将 “远”字和那三条内容联系在一起。)
   
师:这样以来它们之间有关系啦:总---------分。可是这一篇课文你要老是总分总分好几层,太麻烦了。咱们给它打个比方好不好?这三个呀,是三个少先队员,它们组成了一个小队,那么这个“远”就是什么呀?
   
生:小队长。
   
师:对,它就是“小队长”。那么咱们这个黑板上呀,还有好几个小队长,有的就在上边写着,有的在后边藏着。快找,看还有些小队长?
   
(学生找出了“大”“热”“关系密切”)
   
师:这四个小队长:远、大、热、关系密切,都一般高吗?
   
生:不一般高。
   
师:哪个比较高?
   
生:关系密切。
   
师:为什么它高?
   
生:因为他的成员比较多。
   
师:不一定。你们班40个人,班长叫班长,他们班70个人,他们班长也叫班长。所以不在成员的多少。
   
师:你们看,不管说太阳远、太阳热、太阳大,都说的是谁?
   
生:太阳!
   
师:对了,都说的是太阳本身。可是“关系密切”说的谁呀?
   
生:太阳和地球。
   
师:对了,它涉及得范围广了,管得地片大了,它就比它们高了。既然比它们高了一截,它就当什么了?
   
生:中队长。
   
师:他又在课文的后半段,所以,我们说它是第二中队的中队长。叫什么?
   
生:关系密切。
   
师:那么前面这三个小队:远、大热,也给它们组成一个中队,也给它找个中队长,你们说这个中队长该叫什么?
   
生:特点。
   
师:谁的特点?
   
生:太阳的特点。
   
师:太阳的什么特点?
   
生:主要特点
   
生:表面
   
生:基本特点
   
生:普通
   
生:一般特点。
   
师:对了,我们叫它基本特点,也可以叫它一般特点。第一中队的中队长的名字叫什么?
   
生:一般特点。
   
师:那么这两个中队还应该组成一个大队吧。这个大队长叫什么?
   
生:太阳。
   
(整理完文章内容之间的关系之后,第一课时就结束了。)
   
 
   
第二课时
   
(上第二节课前,支老师模拟火车声,让学生猜火车开到哪里去了。一番猜测之后,学生说,开到太阳上去了。接下来,支老师让学生“做”了一道数学题。)
   
师:这列火车有地球开到太阳上去了。火车的速度是飞机的速度的十分之一,请问,这列火车从地球开到太阳上去得多长时间?
   
生:二百年
   
师:列列算式。
   
生:二十乘于十分之一
   
师:二十乘于十分之一那是二年。
   
生:二十除于十分之一
   
师:对了。好了,大家都很聪明,好,现在咱们上课。
   
(其实,支老师这道数学题,是把这节语文课上的知识和数学的知识整合了。)
   
 
   
(接下来,支老师又引导学生把文章不同的层次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来代替。并且把整篇课文整理成板书,这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黑板上没有老师的一个字。这样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的既明白又有趣。记得支老师97年时是用“连长”“排长”“班长”来引导的。和这次相比,显然“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这中少先队的建制比“连长”“排长”“班长”的军队建制离学生更近一些。随是小小的改动,却显示出新课程的意识。)
   
 
   
(另外,在次过程中,支老师可是没闲着。让学生上去写板书的空挡,支老师领着孩子们有滋有味地从第一段一直读到最后一段。这中间,有语感的训练,有字词的理解……下边是几个精彩的片段)
   
 
   
片段一
   
师:(对学生推荐读书好的那位同学说)你起来,你把第一段里写的传说给读一下。要读成什么样子呢?我要求你读得像一个老太太给小朋友讲故事,读得那么有意思,可以吗?
   
 
   
片段二
   
师:传说读完了,下面咱们读读怎么远的叙述。
   
师:咱们平常要求同学们有感情的读书,下面这些数字这些句子有没有感情呀?
   
生:没有。
   
师:没什么感情那怎么读出感情来?我告诉你们,实际上读出语感来。你们用眼角扫着我的手咱们一起来读。(支老师用手势指挥着学生读,读出轻重缓急的变化。)
   
师:你们刚才哪些地方读得很突出啊?
   
生:一亿五千万公里远、二十几年、三千五百年
   
师:都是一些数字。你把这些数字明明白白加重语气读出来,让听的人一听就明白了:哎呀,真够远的。另外呀,说明文,也经常采用数字来说明他要说的事物
    
    片段
    师:咱们读读大,看看大不大。(引导学生把“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读得非常突出。
    (学生读书
    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个“抵”字,可以换个什么字
    生:
    师:他说这个字可以换个顶,就是说抵在这里当顶讲。对不对
    生:对
    师:二牛抵角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两只牛顶角
    师:(叫刚发言的学生上台)顶顶试试。来。(和学生头顶头)是不是啊?抵当什么讲
    生:顶
    师:学过赵洲桥没有?赵洲桥不但坚固美观,特别是它的栏板上刻着许多图案。其中一块栏板上刻着两条龙各自伸出前爪相互抵着。(叫学生伸出“前爪”和支老师的抵着)抵当什么讲
    生:顶
    师:敌人来了我们要抵抗,抵当什么讲
    生:顶
    师:迎着头打他
    (这个教学片段中,草根觉得,支老师忽略了“抵得上”中的“抵”和“相互抵着”的“抵”意思是不一样的。这是教学中的失误。不过,从这个片段中,我们要汲取的是,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课上知识和课外知识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学的灵活。
    
    片段
    师:读读第三段,我听听热不热
    (学生读
    师:听我读。(读前半句时,读出了神秘感)读得神秘不?哦,神神秘秘的,为了衬托第三句。(再整句范读。
    (这次学生再读,读得非常投入。然后,又指名反复读,让学生理解太阳的热,并用声音把太阳的热读出来,让听的人都觉得可怕。
    
    片段
    师:(看板书)我们看看上边写得对不对:表面温度六千摄氏度,他写了一个6000上边一个小圈,后边一个c,行不行
    生:行
    师:不错。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缺了个“估计”俩字。(在句尾化括号)谁能在它后面的括号里面用一个符号代表估计俩字
    (学生上去写了个约等于号。
    师:他用了个约等于号代表估计俩字,行不行啊
    生:行
    师:那么估计这个词还用讲吗
    生:不用了
    
    片段
    (读第四段的时候,支老师改变了上几段的读法。这次因为段落比较长,所以他让学生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来读。而且让学生展开比赛。这时候,一个学生读完之后,点名让一个叫李冰的男孩子和他比赛。
    师:李冰,好,李冰不简单都江堰就是你修的
    (学生读书
    师:我刚才说:李冰不简单都江堰就是你修的。知道这个典故吗
    生:不知道
    师:我告诉你,四川成都不远,有一个中国最古老的到现在仍然发挥着水利作用的一个工程,叫都江堰。它是由李冰父子修建的。记住你这名字。记住了没有
    
    (在引导学生读书的这个过程中,支老师时时用自己形象的范读甚至于表演,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我感觉,支老师不是在引导学生读书,很大程度上像是一位导演在给演员说戏,又像是一个指挥家在指挥学生“唱歌”。虽然说明文本身没有情感,但是,在支老师的“指挥”下,学生入情入境得将课文读得淋漓尽致。
    (课文读得差不多了,学生的板书也整理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支老师开始引导总结全文了。但是,他的引导方式却与众不同。
    
    师:现在大家看看这边(右边乱乱烘烘的内容)的哪一句还没有写到这边(左边整理的板书)来?举手的一起读那一句,预备,起
    生: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你们说这句该写到哪儿
    生:太阳的上
    师:太阳的上面?这是什么呀?太阳他爹?(哄堂大笑)写到哪儿?想想这句话的作用
    (接下来,学生的意见有了分歧,有的认为是全文的总结,放到最后,有的认为是“关系密切”的总结,应该放到第二部分的后边
    师:现在由我来裁判它该放在哪儿。同意不同意
    生:同意
    师:懒汉!为什么等着我来裁判呀?你们自己能不能解决
    生:能
    (接下来支老师让学生就各自的观点展开辩论。但是辩论后,双方依然不放弃自己的观点。
    师:辩不清了,是不是由我来裁判
    生:不是!(哄堂大笑
    师:不敢当懒汉了?我给你们出个主意吧。你们家要是钱多了,暂时不用怎么办
    生:存起来
    师:咱们这个问题一下子辩不清,咱们不要钻牛角。你以后学习读书也要这样。一个问题暂时想不通,不要钻牛角。先把它放在一边往下读往下学。也许学着以后的,在看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先把问题存起来,这个方法我告诉你们叫什么方法,叫“存疑”。把这个疑问存起来,咱们先干别的。刚才发言啊,我听好多同学使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板书:如果……就……
    (接下来支老师有这样一个语言的梯度训练。通过逐渐增加难度的训练,使学生把整篇文章的内容都概括了出来。表面看是语言训练,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一句话和全文的关系,是解决刚才“存”的问题
    训练分三个层次
    一、用“如果……就……”造句,要求,“如果”后边要说太阳的任意一个特点,“就”的后边要跟关系密切的任一条
    二、用“如果太阳不是……而是……就……”造句。“就”后边的要求不改
    三、用“如果太阳不是……而是……就……也……更……当然……”造句
    四、用“如果太阳不是……而是……就……也……更……当然……”把全文的内容都说进去。这里老师指导了前一部分分句归纳:如果太阳不是远、大、热,而是近、小、冷…
    通过上层层递进的训练,学生终于明白了,“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是全文的总结,太阳的特点和太阳与我们的关系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