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唇发炎,中医属于唇风,不好治;常用三方你知道吗?

 青龙中医 2020-12-29

前几天有人咨询我唇炎,跑遍不少大医院,没治好,问我有好办法吗?

唇炎说实话治过几个,哪一个也不太好治。因为初期大家不太重视,后期乱治加重,或者用药误治,增加难度。

以前治疗那个患者跟我说,他们都有病友群,可见唇炎不在少数;也说明治疗不易;西医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否则也不会这么多唇炎患者。

总之缠绵不愈唇炎大有人在。

今天谈谈唇炎治法。口唇属于脾胃,治疗唇炎离不开治疗脾胃。

清代中医教科书《医宗金鉴》云:初起发痒,色红作肿,日久破裂流水,疼如火燎,又似无皮,如风盛则唇不时〔目闰〕动。俱内以双解通圣散服之,外以黄连膏抹之自愈。

双解通圣散

组成:防风荆芥当归白芍(酒炒)连翘(去心)白术(土炒)川芎薄荷麻黄栀子(各15克)黄芩石膏桔梗(各30克)甘草(生,60克)滑石(90克)共研粗末,每用15克,水一钟半,煎八分,澄渣,温服。

现代有加工好的中成药,因此去药店买中成药防风通圣丸泻火解毒也行,不必这么麻烦。

此方为治疗风热壅盛、表里俱实之证的要方,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有汗不伤表、下不伤里的特点。

本方常用外感热邪,但是常用皮肤科各种疾病,皮肤病的辨证。如《诸病源候论·风瘙身体瘾疹候》指出:"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瘾疹"。在临床中,皮肤病的发病,只要是因为内有郁热、外感风邪而引起的,均可用防风通圣散治疗。

在治疗中,滑石原方用量较大为90g,应根据情况酌情应用;荆芥、麻黄、防风疏风解表,使在皮肤的风热之邪得汗而泄,但麻黄量不宜太大,少用即可。

有句俗语:"有病没病,防风通圣",是不对的。在临床上,中医必须辨证施治。只要辨证无误,辨其证,用其药,防风通圣散在治疗皮肤病上可有较好疗效,符合了中医治疗皮肤病"治外必本诸内"的主张。

第二种类型唇炎;无表证,就是有汗,不怕冷不怕风,表现口干口渴,甚至大渴饮饮,喝水无度,喜凉饮,脉洪大,舌红苔少。

这是胃火较旺,可以选用经方白虎加人参汤益气清火,火去津液自然恢复,渴饮也消除,那么唇炎不言而喻也就治愈。

白虎汤加人参伤寒论原本治疗寒邪入里化热,大渴饮饮为主的方子,主要清泻阳明胃火。方子当中石膏清热第一药,虽然寒凉但不霸道,还能达热出表(吴鞠通语)。知母滋阴清热,粳米养阴护胃,炙甘草人参益气生津。

全方清热生津良方,专治大渴饮饮为主一类疾病,无论哪种疾病见到大渴饮饮投之即可见效。

现举例说明,名医张文选医案。

王某,女,20岁,学生。2005年2月2日初诊。患者口唇肿账、干裂、起

皮、疼痛,鼻塞,口渴欲饮,饮不解渴,右侧面部起火疖,大便偏干,三四日一行,小便黄,身冷阵作,手足也冷,无汗,疲乏无力,纳差恶心。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滑。

辨为防风通圣散证。3剂。

2005年2月5日复诊:服药后,口唇发红减轻,但仍然干燥、起皮、裂口、灼热,口渴益甚,手足厥冷,疲乏无力,懒动。前方有生大黄8g,仍大便干燥,三四日未解,小便黄。舌红,苔薄白,脉沉伏弦细有力。根据口渴甚欲饮,饮不解渴,身冷,手足厥冷等,辨为白虎加人参汤证,

处方:生石膏60g(先煎),知母15g,红人参9克,炙甘草6g,梗米30g。3剂。

2005年2月7日三诊:服药后,口渴大减,口唇肿胀、干燥、起皮、裂口、出血随之减轻,大便已解,通畅不再干燥,手足恢复温暖,不再脉冷,且手心有汗,身冷消失,疲乏减轻,小便稍黄,舌鲜红,苔薄黄,脉右沉滑,左弦细滑。继续用二诊方加连翘10g。4剂,诸证告愈。

第三种就是胃热阴虚挟湿

前边两种类型主要清热或者兼有滋阴,这个类型更是复杂。不仅有热,伤阴,还有湿邪,所以形成湿热内蕴【脾胃】,阴亏这种矛盾局面。

解决这种问题必须清热祛湿养阴,看起来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人体是个整体,如有有热必然伤阴,挟湿多因瓜果冷饮太多有些损伤脾胃,故而三种原因湿,热,阴亏。

选方《和剂局方》甘露饮。本方就有清热养阴不碍湿的功效,其他药方无可替代。

甘露饮:黄芩10克,石斛15克,麦冬天冬各10克,枳壳10克,茵陈15克,生熟地各15克,枇杷叶10克,甘草6克。以上我常用剂量。

甘露饮能治疗很多疾病。具有清热养阴,行气利湿功效。

原文记载治:胃中客热,牙龈口臭,齿龈肿烂,时出脓血;目睑垂重,常欲合闭;或饥饿心烦,不欲饮食;目赤肿痛,不任凉药;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疹已发未发;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房劳,湿热相搏,致生黄疽,身面皆黄,肢体微肿,胸闷气短,大便不调,小便黄涩,或时身热。

从方剂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总共五组药

清热祛湿:黄芩茵陈为一组,

养阴:麦冬天冬石斛生地熟地为一组

行气祛湿:枳壳一组

降肺祛湿:枇杷叶一组

甘缓:甘草

临床我常用本方治疗各种湿热内蕴脾胃,又有伤阴的各种疾病,立竿见影,故而表出分享给各位同道。

还有不常见类型就是误治或者日久不愈的,一种瘀血为主,一种热邪不在气分入营血的,以前写过这里就不写了。

具体链接如下,点击蓝字即可观看(唇炎两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