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世秘籍:奇正在佛汉拳

 五千年武学人 2020-01-15

奇正理论自兵学家孙子提出后,被广泛运用于军事战争,其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在军事领域得到了充分显示和验证,它成了指导作战的重要军事原则。这一兵家智慧引起了世人的极大关注,无不孜孜探求其真谛,无不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各种实践活动,奇正成了一切谋求制胜之道的人们的一大法宝。古代圣贤深有感触地说:“奇正者,用兵之铃键,制胜之枢机也,临敌应变,循环不穷,穷则败也”。

拳家借鉴了这一智慧结晶,亦用它来指导武术技击实践活动。关于奇正的义理和运用,古今圣贤之述备矣,在此,笔者不揣浅陋,通过剖析佛汉拳的几则战例,来谈一谈奇正在佛汉拳技击中的应用,以供同门和广大的实战技击爱好者参考。

  一、奇正简论

  奇、正是一对具有普遍性和对立统一性,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概念,是中国古代军事朴素辨证思维的主要理论形式之一,是具有伟大现实意义的超然智慧。它的含义极为深刻丰富,其起始意义是指古代军事战争战斗方阵中的兵力部署和方阵队形的变换。随着人们对奇正认识的不断深入,它被赋予了更深、更广的含义,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奇正理论的开创者是孙子,自孙子之后,历代兵家,如孙膑、韩信、曹操、诸葛亮、李靖、唐太宗、戚继光等,对奇正的义理和运用多有精微见解。兵学鼻祖孙子首先看到:“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孙子兵法》)。

意即临敌作战不致失败,靠的是奇正之策的正确运用。接着,他明确指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即用兵作战,一般都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袭敌而夺取胜利。他又深刻指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孙子兵法》)。意即用兵不外奇正,奇正又随着敌我双方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可穷尽的。奇正的相互转化,就像顺着圆环旋转一样没有始终,孙子道出奇正变化互生之理,目的是要告诉人们在用兵作战时,要善于根据战场上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迅速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作战行动,抓住战机,集中优势兵力,迅猛突袭敌人的薄弱环节,以尽快获取胜利。可以看到,孙子不仅高度概括、抽象出了“奇正”这一科学概念,而且从规律上揭示了奇正的性质和本质特征,从而给世人指出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制胜法则。

我国古代又一杰出的军事家孙膑对奇正亦有深刻见解,他说:“形以应形,正也;无形而制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孙膑兵法》)。意即用常规战法对付常规战法为常法(正),用变通战法对付常规战法为变法(奇),奇正的变化是无穷无尽的,关键在于酌情运用,掌握分寸,要按照出奇制胜的原则与敌作战。他又说:“以异为奇”(《孙膑兵法》),即不同于常法的变法就是奇,明确指出作战时最好以变化之法来出奇制胜,接着他又说:“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孙膑兵法》)。暴露的行动是正,隐蔽的行动是奇。

孙膑丰富了孙子的奇正理论,他的精辟论述亦揭示了奇正的内涵意义,使之更加清楚具体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奇正就是作战时的变法和常法,奇即变法,正即常法。就武术技击而言,通常把遵循一般原则的合乎常识、常规、常态的战法视为正,把能够根据实战时的具体情况而迅速作出的出人意料的变化之战法和异于常规的超常、变规、异态之战法视为奇。下面,就奇正在武术技击中的内涵要义和应用问题,仅从“以正合,以奇胜”、“奇正兼施,相辅相成”、“奇正互化,随机应变”等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以正合,以奇胜

  实战对搏时,一般所采取的打斗原则正如孙子所讲:“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即以正兵当敌,以奇兵袭敌而夺取胜利。曹操对此作了阐释:“正者当敌,奇兵从旁击不备也”,即以正兵迎敌,以奇兵从侧面袭击敌人无备的地方。杜牧又进一步阐释曰:“正者当敌,奇者从旁击不备,以正道合战,以奇变取胜也”。意思是以正兵迎敌,以奇兵从侧面袭击敌人无备的地方,以常规战法(正)迎战敌人,以随机应变之战法(奇)出奇制胜。

可以看出,杜牧的“以正道合战,以奇变取胜”是对孙子:“以正合,以奇胜”作战原则的直白阐解,一语道破了这一作战原则的玄机。拳术如战术,武术技击,贵在以常规战法(正)迎战对手,以临敌奇变之战法(奇)出奇制胜,以常规战法(正)迎战对手的目的在于试探对手的虚实,这是一个知彼和迷惑对手隐蔽自己的行动。在探知了对方的各种信息或对手被迷惑后,就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敌情,迅速做出相应的奇变,即化正为奇,突然向对手虚隙发起致命的攻击。

需要指出的是,以正迎敌的常规战法在应用时带有很大的欺骗性,它不仅担负着探知对方虚实和迷惑对手的任务,而且还具有极强的攻击性。也就是说,以常规战法(正)迎战对手时,对方的防护若不到位或不及时,我的常规攻击(正)则可一击中的,先声夺人,对方防范就是到位和及时,常规战法(正)若运用得十分恰当,亦可突破对手防线,完成对敌人的攻击。对方若防护甚严,我则化正为奇,变势突击敌之虚隙,以奇制敌,正为奇袭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以正合,以奇胜”,不仅是用兵原则,也是武术技击最基本的打斗法则,是武术技击各种技战术有效发挥的最佳途径。

  奇正兼施,相辅相成

  实战对搏时,贵在有正有奇,奇正兼施,应避免有正无奇或有奇无正。偏执其一会造成技战术呆板、单调,易遭受失败。倘若只用常规战法(正)与对手争斗,这样对手就会迅速觉察出你的作战意图、掌握你的作战规律,他会迅速而准确地采取行动来遏制外来的威胁,轻而易举地化解掉你的攻势。同时,他还会趁机抓住你的破绽攻击你的虚隙,使你反遭被动。倘若只用奇与对手争斗,就难以从大局上控制对手,就由于无正而失去了一个探知对方虚实和迷惑对手的重要环节,从而不能迅速找到出手制敌的最佳时机,即使强行出击,也就因为没有了正兵的掩护,使奇兵无法有效地攻击对手,致使奇而不奇,所谓的奇动就是盲目的、徒劳的,对敌就构不成什么威胁,当然就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相反,它只能产生负而影响,被对手抓住破绽,反遭不测。因此,实战中要根据敌情,时正时奇,忽正忽奇,以正掩奇,以奇辅正,奇正兼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从而打出章法、打出变化、打出节奏、打出气势,令敌莫测。只有这样,对手就抓不住你的动作规律,摸不清你的作战意图,无法及时找到有效的应战之策,进而便会陷入犹豫、焦躁的困境,处处危机,处处被动,无所适从,最终只会遭受沉重、致命的打击。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手完全无备的情况下,突然以奇袭击之,是将对手制服的好办法,这主要适用于制服穷凶极恶的歹徒和战场上的敌人。

  奇正互化,随机应变

  奇正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变”字,实战打斗中,敌我双方攻守千变万化,要想夺取胜利,就要根据实战时的具体情况,对敌施以奇正互化、灵活多变、随机而用的技战术,常规打法(正)和变通打法(奇)要机动灵活,随机应用。兵学家孙子在论及这个问题时作了形象地描述:“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孙子兵法》。大意是声音不过五种,然而五种声音的变化,却会奏出听之不尽的美妙音乐。颜色不过五种,然而五种颜色的变化,却会产生出看不完的色彩。味道不过五种,然而五种味道的变化却能调和出尝不完的味道。战势不过奇正两种,然而奇正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孙子用“五声”、“五色”、“五味”的变化来比喻奇正的无穷变化,并一连用四个“变”字来强调奇正之变,可见他对奇正变化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足见奇变在作战中的重要作用。武学实践也告诉我们,与人对搏时,只有奇正互化、随机应变,才能形成有利的击敌态势,也只有变化不断,才能令敌莫测、出人意料。让对手无所适从并做出错误的应答行动,从而创造出进攻的战机,抓住了这个战机就能出奇制胜。对奇正及其变化的理解和应用如能像唐太宗李世民所说的那样,就可以说是深谙奇正之理了。他说:“吾之正,使敌视以为奇,吾之奇,使敌视以为正,斯所谓形人者欤!以奇为正,以正为奇,变化莫测,斯所谓无形者欤!”“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大意是我用正兵时,使敌人误以为是奇兵,我用奇兵时,使敌人误以为是正兵,这就是孙子所说的用假象来蒙蔽敌人。作战时要善于变奇兵为正兵,变正兵为奇兵,变化莫测,这就是孙子说的要使战法随机多变,无形迹可寻!作战时,我把奇兵作正兵使用,要让敌人还以为我用的是奇兵,而我就以正兵打击他;我把正兵用作奇兵,要让敌人还以为我是正兵,而我就以奇兵打击他。这样,就可使敌人常处在不利的形势中,陷入被动。我就经常处在有利的形势中,占据主动。达到了这样的化境,就可战无不胜。唐太宗李世民对奇正的精微见解,对武学技击实践活动极具指导作用。

  二、佛汉拳奇正应用例析

  奇正应用示例一:

  实战对搏中,我与对手均以右势对峙(图1),对方突然疾步前滑用右拳猛击我面门(图2),我右脚疾进,左手速由对方右小臂内侧向外擒抓其右手腕,同时用右拳击打对方腹部要害。对手必用左手下按我右拳进行防护(图3),我左手丢开对方右手腕,向前下方顺势封按擒抓其左手腕,同时右拳向下向内向前上方划弧翻起,以拳背为力点迅猛弹抽对方面门(图4)。

绝世秘籍:奇正在佛汉拳

  动作要点:右脚疾进、左手抓腕、右拳击腹动作要同时完成,抓腕动作快速准确,击腹动作要迅猛有威胁。左手封按擒抓对手左手腕与右拳翻起弹抽面门动作要迅猛短脆,快速突然,左手封按抓腕要迅速及时,在对方左手的防护动作快要接近我右拳时,是我左手顺势擒控其左腕的最佳时机。

  奇正例析:这是一则典型的欲上先下、以正惊下、以奇取上、出奇制胜的战例。敌来击我,我一边防守一边出右拳(正),从中门迎击对方腹部要害,由于对手右臂被我擒控,这时他只有用左手进行防护,正所谓“攻其必救”者也,这样,我右拳正兵的攻击行动就成功地调动了敌人,吸引了对方的注意力。同时,对方左手的救护行动也是在我的意料之中,因此,我左手就可顺势而轻松地擒控对手的来援之兵(左臂)。通过我的连续行动,造成了对方头部成为虚隙状态,我见利不失,遇时不疑,按预定的作战计划,乘敌不备,右拳翻起(奇)向敌面门发起闪电般的攻击。面对这种势险、节短的攻击锐势,对方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是来不及进行防范的,只会遭受重创。

  奇正应用示例二:

  实战对搏时,我与对手均以左势对峙(图5),对方突然疾步前滑用左拳猛击我胸部(图6),我迅速疾步向前,左脚踏其中门,右手由上向下顺势搂按擒抓其左手腕,同时左拳以反背捶式沿对方左臂上侧向前攻击对手左脸颊(图7),对方见我左拳攻击其头部要害,必用右手向左推拨我左拳进行防护。我右手擒控其左臂不放,向右拧腰发力,以腰带肘,左臂顺势屈臂成肘由左向右划弧,从敌右臂外侧迅猛扫撞其头部右侧面颊(图8)。

  动作要点:疾步近身、擒把击面要同时完成,左拳要沿着对手的左臂去攻击面颊。拧腰发力、扫肘撞面要同时完成。扫肘撞击时,重心前移,上体前倾,借以腰劲,把全身之力骤然集于左肘,吐气开声,声催力行,瞬间作用于对方头部,整个动作,肘乘捶势,捶借肘威,捶肘连击,气势勇猛。

  奇正例析:这是一则欲右先左,以正惊左、以奇击右、出奇制胜的战例。敌左拳击我,我一手擒控来臂,一手以反背捶式(正)攻击对方左脸颊,敌若防护疏漏,我左拳即可一拳中的,重创对手。由于我左拳由右向左划弧攻击对手头部左侧面颊,对方若要防护也只有用右手向左推拨我左拳才能起到防护作用。也就是说,我左拳的弧线攻击决定了对方的防护形式,他只能按照我的意图来进行防护。这样,当对手用右手向左推拨我左拳梢节时,其头部右侧虚隙就暴露了出来,从而给了我一个顺势屈肘挤进(奇),以肘部中节击其头部右侧面颊的进攻良机。同时,这个屈肘挤进击敌虚隙的动作在攻击对方时,还顺势用左小臂沾粘封堵住了对手的右小臂,这样对方两臂都被控制,其头部虚隙不仅完全暴露出来,而且我的左肘进攻不会遭到阻拦。

  奇正应用示例三:

  实战对搏中,我以左势对手以右势对峙,对方突然疾前滑用右拳猛击我面门(图9),我左脚迅速向左前方疾进,身形略外闪,同时以右手向右拦挡来拳,左拳点打对方右肋部(图10),对方必收腹沉肘来防护(图11),我上体迅速前探,左拳略回抽继而迅猛击打对手头面部(图12)。

  动作要点:左脚疾进、右手拦挡、左拳击肋要同时完成,身形外闪动作幅度不可过大,点击肋部要疾发疾收,劲意冷脆。点肋与击头动作要连接,整个动作自然、流畅,毫无停顿、迟慢之像。

  奇正例析:这是一则以正击敌、化正为奇、出奇制胜的战例。敌来进攻,我一边用右手防护,一边以左拳(正)点打对方肋部。点击时,一点即收,击中对方后,定会引发对手本能的收腹弯腰沉肘护身动作,我正是利用对手的这个下意识的保护动作,自然而突然地化正为奇,变向击打对手头部的虚隙(奇)。也就是说,我有意识地用左拳正兵攻击对手,利用对手的自然反应,使之做出错误的应答行动、暴露出头部虚隙,我则与敌同动,出奇击虚,制人要害。由于我的击肋攻击吸引了对方的绝大部分注意力,同时又由于我的击头动作与对方的沉肘防护动作同时进行,动作方向相反,因而我的攻击不会遭到对方的阻拦,从而打了一个漂亮的时间差。况且,我的两个攻击动作衔接比较自然、流畅、紧凑,占有技术上的天然优势,运用得好,对手则很难躲过这闪电般的攻击。

  奇正应用示例四:

  实战对搏中,我与对手均以右式对峙,对方突然疾步前滑用右拳猛击我面门(图13),我右手速由对手右臂外侧擒抓其右手腕向右后方捋带,同时左脚垫步,踢右膝猛撞对方腹部,左手亦顺势搂按对手后脑部(图14),动作不停,我右腿下落,右手撒把,用掌心托其下颌尖猛力旋推,同时左手贴紧对方后脑左侧猛然回扳,两手顺逆时针方向旋拧其头部,突发冷脆劲断其脖颈(图15)。拿住对方的头后,如不想断其脖颈,我右腿可下落至对方右腿外侧,并迅速向左后方转体,左右两手只是用力向左后下方拧按其头,而不发冷脆之劲,将其摔倒于地(图16)。

  动作要点:抓把要准,垫步踢膝要猛,左手搂按头部要快准。旋拧敌头部时,心发狠、手发毒,用力齐整,劲意冷脆。由于此式奇险,最好用来对付歹徒和战场上的敌人,一般情况下不可轻用,有伤德行。

  奇正例析:这是一则以正击下、以奇拿上、下击上拿、先打后拿、化正为奇、出奇制胜的战例。实战对搏中,敌我双方对头部的保护是相当严密的,若直接去擒拿对方的头部,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佛汉拳就此提出了先打后拿、化正为奇、以奇制敌的战术法则,在这个战例中,佛汉拳先用擒把踢膝(正)来攻击对手的中盘,这样,不仅可控制对手的前臂,同时也吸引了对方的注意力,诱其左手离开头部,从而使对方头部的防护变得十分疏漏。用打法创造出了擒制对手头部的有利条件,在这个有利时机来临之时,我化正为奇,出手以闪电般的速度拿拧对方的头部(奇),对方是来不及进行防护的。

  奇正应用示例五:

  实战对搏中,我与对手均以右势对峙,对方突然疾步前滑用右拳猛击我面门(图17),我身形略右闪,右脚疾进,左手由对方右臂内侧擒抓其右手腕,同时出右拳猛击对方面门(图18),对方必用左手向右推拍封挡我右拳,我右拳变爪顺势从对方右大臂上侧擒抓其大臂近肘部位,并回拉上搬,抬高其肘部,同时左手向前向外向下撇其小臂,重心后移,身形左闪,形成撇肘(图19),动作不停,我以右脚迅猛踢击对方裆部(图20)。

绝世秘籍:奇正在佛汉拳

  动作要点:擒腕、近身、击面要同动进行,出手要果断,劲力要迅猛,右手变势擒肘要轻灵。外撇敌之右臂时,两手配合要协调,踢裆要连贯,气势威猛。

  奇正例析:这是一则以正迎敌、以奇连击、先打后拿、拿后又打、出奇制胜的战例。实战中,对手的防范会是十分严密的,这就需要在对手进行防护时有顺其势、借其力、化正为奇、顺势击敌的攻击技巧,在这则战例中,我打法先行、迎战对手(正),在对方防护时,我右手化正为奇,顺着对方左手用力的方向变势擒抓其右肘,两手形成撇骨擒肘之势(奇),同时也有效地削弱了对手中下盘的防御能力。我见利不失,随势变化,及时踢出致命的一脚(奇),这不仅迅速解除了对方左手对我面部的威胁,有助于擒拿的实施,而且对方上下连续遭受奇袭,必顾此失彼,为我所制。

  奇正应用示例六:

  实战对搏中,我与对手均以左势对峙,对方突然疾步前滑用左拳击我面门(图21),我右手迅速向下搂按其左腕,左拳猛击敌面门,同时,右脚垫步,起左腿撩踢对方裆部(图22),动作不停,我左脚下落,左拳回收,同时出右拳猛击对方面门(图23)。

  动作要点:搂按手腕、左拳击面、垫步踢裆,三动合一,同时完成,搂腕要准,击面要狠,踢裆凶猛,动作突然,重心稳固。击打面门时,要注意借助腰劲增强出拳的力度。

  奇正例析:这是一则上下同击、奇正兼施、以正掩奇、以奇连击、出奇制胜的战例。实战中,我突然拳脚并用、奇正兼施,上打面门(正),下踢撩阴(奇),对于这样的攻击,对手一般对上面的拳法反应比较快,而对下面颇为隐蔽的腿法反应比较慢,甚至没有反应,因而在我攻击对手时,他会本能地躲过上面拳法的威胁,而很难躲过下面的撩裆暗腿。即便躲过这凌厉的一脚,其神志已极为慌乱,门户必定大开,我右拳奇袭对方面门,则可一拳中的。

  奇正应用示例七:

  实战对搏中,我与对手均以右势对峙,对方突然疾步前滑用右拳猛击我面门(图24),我速用右小臂向外格挂其右臂,同时左脚垫步,踢右膝猛撞对方腹肋部(图25),对方必收势沉肘,同时用左手向下拍按我右膝,我重心顺势突降,左右两手顺势擒抓对方右手腕和右肘,并向下拉按其右臂,同时右脚脚尖外撇,右脚下落,以脚跟为力点向下踩跺对方右脚面或脚趾(图26),动作不停,我左手按压对手右臂,左脚顺对方右脚回逃之势迅速上步,同时用右肘由右向左扫撞对方头面部(图27)。

  动作要点:格挂、垫步踢膝要同时完成,踢膝撞击要注意送髋,以增大膝击的力度。重心下降、拉按右臂、踩跺脚面要上下一体,同时完成。在踩跺发力的一瞬间将重心移至右腿,利用体重和跺击劲意来加大跺踩的力度,扫撞面门时要以腰带肘,集力于肘尖,发力于瞬间。

  奇正例析:这是一则以正迎敌、顺势借力、化正为奇、以奇连击、出奇制胜的战例。实战中,我抓把踢膝(正)直取对方中盘要害,对方见我膝势凶猛,必收势沉肘并用左手下按我右膝进行防护,我右腿则顺随对手按压之势下落,并借势踩跺(奇)对方脚面或脚趾。这完全出乎对手的意料,是来不及反应的,当对方右脚受击后,其防线必然于瞬间崩溃,我则不失时机地以右肘扫撞对方面门(奇),对方连续两次遭到奇袭,必受重创。

  奇正应用示例八:

  在对敌作战中,我乘敌不备,突然从敌后快速接近对手,右脚在前并用右手抓拿揪住对方的头发,左手护于胸前(图28),动作不停,我右手迅猛回拉其头发,同时踢右膝猛撞敌之腰肾部位(图29),随即,我右脚向前下落,同时用右肘横击对手头部或颈部(图30)。

  动作要点:从后接近对手时要轻快突然,抓、拉头发要准、狠、猛,撞膝时要注意送髋爆发用力,用右肘击敌时要注意借用拧腰转髋之势瞬间发力,使敌人彻底丧失抵抗力。

  奇正例析:这是一则从后袭敌、膝肘连环奇袭对手的战例,从这则战例可以看出,我膝肘连击是在对手完全不备的情况下,从其身后而发起的突然袭击行动,可以说这完全是以奇制胜的。之所以在对手完全无备的情况下发起突然的攻击,主要是因为这时敌人的要害目标完全是暴露的,没有保护屏障,我的攻击不会遭到阻拦。同时,对手在遭到攻击时来不及反应,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反抗,在瞬间即遭受到重创,这种不给对手任何反抗机会,完全出乎对手意料的攻击,主要用来制服穷凶极恶的歹徒和战场上的敌人。

  “以正合,以奇胜”是佛汉拳最基本的战斗法则,以上所举战例,多属此法。由于实战对搏情况瞬息万变,因此要善于根据敌情选择恰当的战法,或正或奇、时正时奇、奇正互化、正奇兼施、顺应时机、因敌制胜。在对方不管受到正击或是奇袭而出现身体重心不稳、身体摇摆、目光呆滞、呼吸急促、反应迟钝等情况时,要迅速抓住这一时机,化奇为正,以正连击,发起强大的攻势,迅猛、连续不断地攻击对手,直至对方屈服。

  三、以奇制敌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以奇制敌要知彼知己。实战时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尽快地探知对方的虚实,最大限度地掌握对方的各种信息,在全面了解对手的基础上,准确的选择技战术。若不掌握对手的情况,那么在技战术的使用上就比较盲目,会出现偏差甚至是错误,不但制服不了对手,还反被对手所制。

  第二,以奇制敌要快速突然。与敌打斗时,快速的攻击可以获得突然性,使对手来不及准备,可打其一个措手不及。同时,快速的攻击使对手在侦察、判断上来不及获取信息,在防御上来不及进行周密部署和有目的的抵抗,易露出较多的破绽,我在攻击目标的选定上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在进攻过程中也就不会遭到对手的阻拦。可以说,速度是一切技战术有效发挥的保障,丢开速度,一切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奇将军”只有跨上突然、快速的骏马,才能在单位时间、单位空间里弛骋,才能真正创造出奇迹来。古代兵家所指出的“速攻之,速围之,速逐之,速捣之,靡有不胜”的道理也在于此。

  第三,以奇制敌要善于创造出一种势险、节短的攻击锐势。这种锐势是指击发前的蓄势和击发时的攻势以及最为经济、简捷的进攻线路。蓄势是力量迸发前的积蓄,这种蓄力态势用兵家孙子的话来说就是“势如弓广弩”,拳家说:“蓄势如张弓”,意思是一样的。可以感觉到这是一种一触即发的极其险峻的蓄力待发态势,态势险则锐气盛,一旦迸发,强劲有力,敌莫能挡,它是形成强大攻势的先决条件。有了这个条件,一旦攻击行动开始,便可迅速形成“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这样威猛凌厉、勇不可挡的击敌态势。在攻击对手时,攻击线路的选择,亦非常重要,攻击线路简捷,动作幅度就小,隐蔽性就强,到达攻击目标所用的时间就少,不给对手反应时间。反之,你的攻击会遭到对手的抵御。佛汉拳制敌时往往选择最经济、最直接、在较短的攻击距离内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攻击效能的简捷的进攻线路,从而形成了一种“节如发机”,一触即发、一发即到、令人防不胜防的攻击锐势。这种攻击锐势的形成有助于力量的和谐爆发,便于力量洞穿对手的躯体,使对手遭到致命的打击。

  第四、以奇制敌要把握好时机。时机在武术技击中尤为重要,时机把握得好,就可以打得巧、打得妙、打得准、打得狠,就可以保护自己,重创对手。实战时,有利时机的存在时间往往很短,稍纵即逝,谁把握住了时机,谁一下子就奠定了胜利的基础。反之,把握不好时机就会功败垂成,因此,要高度重视时机这一技击要素。对时机的把握和运用请参阅《佛汉拳“时间差”技击法阐微》(《搏击》2000年第4期、第5期)一文,这里不作赘述。

  四、结语

  奇正多变,因敌制胜,自古而然。面对武术技击争战情况的瞬息万变,面对打斗时的激烈和残酷,一定要学会快速灵敏地捕捉战机,施以奇正多变的技战术,出奇制胜。唐代军事家李靖说得好:“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故正亦胜,奇亦胜。”意即与敌争斗无处不用正兵,无处不用奇兵,随时可用正兵,又随时可用奇兵,使敌人难以猜测。这样,无论是用正兵还是用奇兵,都可以战胜敌人,取得胜利。与人对搏时,若能达到这样的化境,就可使“勇者不得斗,轻者不有走”(《六韬》)。使敌人勇敢的无法格斗,利索的也来不及逃走。这可称得上深谙奇正之理了。李靖曾感慨地说:“奇正在人而已,变而神之,所以推乎天也!”与敌争战,或正或奇,全在人的顺时而变、随机应用,其变化运用到神妙莫测的程度,人们都把这种神奇的用兵归之于天意了,这正是人们所要追求的至高境界。

  奇正义理深邃,甚为精妙,它是被实战证明了的正确的科学的战斗法则,用它来指导武术的技击实战活动,会有不少收获。随着人们对这一宝贵智慧认识的不断深入,它对武术技击必将产生更加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在武术技击领域它会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