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的官制

 yang268 2020-01-15
中国古代的官制,这是统一王朝的必备。
  1.商朝官制

  商朝的官僚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所谓的内廷官和外廷官,而这些官员都是中央官员。商朝施行分封制度,地方由诸侯统治,诸侯内部的官吏设置等,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中还没有这方面的记录。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早期出现完毕官职体系的朝代,从中央到地方各负其责,出现了早期的官职,比如尹、宰等。商代最早的一位名臣叫伊尹。伊是姓,尹是官名。

  商朝有很多官名带有“师”字,如师长、太师、少师、师保等,可含义很不相同。当时军队以师为编制,师长是高级武官。太师、少师是通晓音律的乐师。著名的乐师叫师延,曾为纣王作“靡靡之乐”。由于商纣王是亡国之君,故后也称淫乐为“靡靡之音”。至于师保,则专指伊尹。成汤之后,伊尹连续辅佐几个幼主,在朝中德高望重,尊称为师保。伊尹还称阿衡,东汉人郑玄解释:“阿,倚;衡,平也。伊尹汤所依倚而取平,故以为官名。”

  常见的官名还有小臣。不同的小臣,地位也不相同。伊尹称作伊小臣,地位很高。但小耤〔ji及〕臣(掌管奴隶耕籍)、马小臣(管理养马)等地位则较低。与小臣用法相近的还有尹、亚、事等。伊尹的尹是商王的辅弼官。多尹是商王左右从事一般事务性活动的官员。族尹有不同解释,一般认为商代基层社会组织与宗族有关,族尹是基层行政官吏。亚是武官,常见的有大亚、多亚、马亚、射亚。当时作战用战车,马拉战车,故马亚地位最高,大亚、多亚在马亚之下。射亚,是管理射箭手的武官。事,除卿事外,还有御事、我事、东事、南事、北事、西事、大事、小事等。事职数量较多,分散在朝廷的各个部门,办理具体行政事务。

  商朝的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的称号。侯、伯是较大的诸侯,男、甸较小或较远
  2.周朝的官制
  按照《周礼》的记载,周朝的中央政权的组织是以冢宰为首的天地四时六官制度。

  天官冢宰

  "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冢宰的属官称为"治官"。包括太宰卿一(太宰为官名,卿为爵位,以下同,只有一个名称的为爵位)、小宰中大夫二、宰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太宰的职责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抚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可见冢宰实际上相当于首相的地位。

  地官司徒

  "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抚邦国",司徒的属官称为"教官"。包括大司徒卿一、小司徒中大夫二、乡师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司徒管理版籍、人民田土之事。小司徒管理京城以及四郊人民、田地、赋税事务。

  春官宗伯

  "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宗伯的属官称为"礼官"。包括大宗伯卿一、小宗伯中大夫二、肆师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宗伯管理天子、诸侯的牒谱、继承、祭祀事务。小宗伯管理太庙神主事务。

  夏官司马

  "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司马的属官称为"政官"。包括大司马卿一、小司马中大夫二、军司马下大夫四、舆司马上士八、行司马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马官就是周天子的军队统帅。

  秋官司寇

  "帅其属而掌邦禁",司寇的属官称为"刑官"。包括大司寇卿一、小司寇中大夫二、士师下大夫四、乡士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寇的职务就是管理刑狱事务。

  冬官司空

  《周礼》司空篇已佚。
  
  
  有官就有印,仅长沙一地出土的战国西汉印章:
  
  唐代以前部分金印
  
  有官制,就有封官授职的仪式,看看西周时期的“册命”:

  
  
  
  

  
  
  
  
  
  
  关于古代官制的一件很特别的文物

  地中海沿岸估计是没有这样的文物了:

  唐代御史台精舍碑签名

  
  
  
  

  《唐御史台精舍碑》,开元十一年(725)镑立。螭首方趺,通高185厘米,碑身宽64厘米,厚14厘米,趺宽73厘米趺厚40厘米。碑文连题18行,满行30字,崔浞撰文,梁升卿隶书,赵礼刻。碑阴、侧及额有当时的御史台官员近千人题名。
  现在看来,碑的正文固然重要而且珍贵,而背阴碑侧的御史台官员题名其价值并不在正文之下。

  
  
  御史台精舍碑碑阴
  是当时的曾任御史台官员的题(签)名,里边好多名人,签名之中,崔姓最多,不愧为唐代士族第一姓:
  
  
  倒数第二行左二是大书法家颜真卿:
  
  大诗人王维 在左下角
  
  根据这七百多人的题名资料,有人写了一本书:
  
楼主llk112Lv 16 时间:2020-01-09 16:27:11
  看看中国古代的官制,这是统一王朝的必备。不知古埃及、巴比伦、古希腊的在哪里?
  1.商朝官制

  商朝的官僚体系大致可以分为所谓的内廷官和外廷官,而这些官员都是中央官员。商朝施行分封制度,地方由诸侯统治,诸侯内部的官吏设置等,目前发现的甲骨文中还没有这方面的记录。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早期出现完毕官职体系的朝代,从中央到地方各负其责,出现了早期的官职,比如尹、宰等。商代最早的一位名臣叫伊尹。伊是姓,尹是官名。

  商朝有很多官名带有“师”字,如师长、太师、少师、师保等,可含义很不相同。当时军队以师为编制,师长是高级武官。太师、少师是通晓音律的乐师。著名的乐师叫师延,曾为纣王作“靡靡之乐”。由于商纣王是亡国之君,故后也称淫乐为“靡靡之音”。至于师保,则专指伊尹。成汤之后,伊尹连续辅佐几个幼主,在朝中德高望重,尊称为师保。伊尹还称阿衡,东汉人郑玄解释:“阿,倚;衡,平也。伊尹汤所依倚而取平,故以为官名。”

  常见的官名还有小臣。不同的小臣,地位也不相同。伊尹称作伊小臣,地位很高。但小耤〔ji及〕臣(掌管奴隶耕籍)、马小臣(管理养马)等地位则较低。与小臣用法相近的还有尹、亚、事等。伊尹的尹是商王的辅弼官。多尹是商王左右从事一般事务性活动的官员。族尹有不同解释,一般认为商代基层社会组织与宗族有关,族尹是基层行政官吏。亚是武官,常见的有大亚、多亚、马亚、射亚。当时作战用战车,马拉战车,故马亚地位最高,大亚、多亚在马亚之下。射亚,是管理射箭手的武官。事,除卿事外,还有御事、我事、东事、南事、北事、西事、大事、小事等。事职数量较多,分散在朝廷的各个部门,办理具体行政事务。

  商朝的地方诸侯有侯、伯、男、甸不同的称号。侯、伯是较大的诸侯,男、甸较小或较远
  2.周朝的官制
  按照《周礼》的记载,周朝的中央政权的组织是以冢宰为首的天地四时六官制度。

  天官冢宰

  "帅其属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国",冢宰的属官称为"治官"。包括太宰卿一(太宰为官名,卿为爵位,以下同,只有一个名称的为爵位)、小宰中大夫二、宰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太宰的职责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抚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可见冢宰实际上相当于首相的地位。

  地官司徒

  "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抚邦国",司徒的属官称为"教官"。包括大司徒卿一、小司徒中大夫二、乡师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司徒管理版籍、人民田土之事。小司徒管理京城以及四郊人民、田地、赋税事务。

  春官宗伯

  "帅其属而掌邦礼,以佐王和邦国",宗伯的属官称为"礼官"。包括大宗伯卿一、小宗伯中大夫二、肆师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宗伯管理天子、诸侯的牒谱、继承、祭祀事务。小宗伯管理太庙神主事务。

  夏官司马

  "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司马的属官称为"政官"。包括大司马卿一、小司马中大夫二、军司马下大夫四、舆司马上士八、行司马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马官就是周天子的军队统帅。

  秋官司寇

  "帅其属而掌邦禁",司寇的属官称为"刑官"。包括大司寇卿一、小司寇中大夫二、士师下大夫四、乡士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寇的职务就是管理刑狱事务。

  冬官司空

  《周礼》司空篇已佚。
  
  
  有官就有印,仅长沙一地出土的战国西汉印章:
  
  唐代以前部分金印
  
  有官制,就有封官授职的仪式,看看西周时期的“册命”:

  
  
  
  

  
  
  
  
  
  
  关于古代官制的一件很特别的文物

  地中海沿岸估计是没有这样的文物了:

  唐代御史台精舍碑签名

  
  
  
  

  《唐御史台精舍碑》,开元十一年(725)镑立。螭首方趺,通高185厘米,碑身宽64厘米,厚14厘米,趺宽73厘米趺厚40厘米。碑文连题18行,满行30字,崔浞撰文,梁升卿隶书,赵礼刻。碑阴、侧及额有当时的御史台官员近千人题名。
  现在看来,碑的正文固然重要而且珍贵,而背阴碑侧的御史台官员题名其价值并不在正文之下。

  
  
  御史台精舍碑碑阴
  是当时的曾任御史台官员的题(签)名,里边好多名人,签名之中,崔姓最多,不愧为唐代士族第一姓:
  
  
  倒数第二行左二是大书法家颜真卿:
  
  大诗人王维 在左下角
  
  根据这七百多人的题名资料,有人写了一本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