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长寿院士”贝时璋:一个人想要有出息、成大器,就要好好读书

 战胜法考 2020-01-15

他出生在清朝,成长在民国,经历了新中国从诞生到走向强大,是迄今为止中科院最长寿的院士。

他102岁的时候仍坚持每天工作,曾被人誉为中科院里的“活化石”。在他的字典里,就没有“退休”两个字,终生都没有脱离科研工作,他就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贝时璋。

想要有出息、成大器,就要好好读书

清光绪二十九年,也就是1903年10月的一天,贝时璋出生在浙江省镇海县憩桥镇上。这个祖祖辈辈靠打渔为生的贫苦之家,到了贝时璋父亲的时候终于有了一些不一样。贝时璋的父亲小时候放过牛,后来去了上海,曾在木器行和京货店里当过学徒和小伙计,后来到了湖北汉口,开了一家小京货店。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绵延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终于成为了历史。那一年贝时璋刚满八岁,母亲把他送到贝家祠堂里的一个家族学堂去上学,并嘱咐贝时璋“男人要有出息、成大器,必须要有文化,你一定要好好读书”。

“最长寿院士”贝时璋:一个人想要有出息、成大器,就要好好读书

贝时璋也很用功,功课一直很好。

后来,贝时璋的父亲经人介绍进入一家德国人开办的洋行做职员,也正因如此,1915年他将贝时璋接到自己身边,送进一所德国人开办的德华学校。这是当时当地一所名校,贝时璋在这里得到了系统知识的学习,并熟练地掌握了德语。

随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华学校被汉口主管教育的部门接管,改为汉口第一中学,学校里的德籍教师也全部被遣返,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劫数,汉口一中也因为经费问题而停办。

漫漫求知路,浓浓爱国情

按照贝时璋父亲的意思,想让他进武昌外国语学校德语班,以后能够子承父业,进入德国洋行做一个买办。但15岁的贝时璋看不惯当时学校里的买办弟子的作风,希望到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学习,贝时璋的父亲尊重了儿子的心愿。1919年春,贝时璋如愿以偿地考进了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贝时璋和其他爱国青年一样,参加群众集会、示威游行,那时候,点燃了他满腔的爱国热血。

1921年,贝时璋的父母变卖了部分家产,筹集了资金送贝时璋到德国留学。在德国,贝时璋先后进入了弗莱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和图宾根大学学习。1928年,贝时璋在图宾根大学完成了博士论文,获得了图宾根大学5张博士学位证书。并留校成为了一名助教。

1929年,贝时璋母亲病危,接到电报的贝时璋立即回国。回国后,贝时璋见到多灾多难、贫穷落后的中国,决心为祖国效力。当时贝时璋已经引起了德国生物学界的重视,图宾根大学也曾多次来信,许以优厚的条件邀请他回德国,可贝时璋还是拒绝了。

“最长寿院士”贝时璋:一个人想要有出息、成大器,就要好好读书

创办生物系,全心投身教育与科研

1930年,贝时璋正式进入浙江大学,并创办了生物系,先后开设并讲授了普通生物学、普通动物学、组织学、胚胎学、比较解剖学、遗传学、动物生理学等课程。在招收研究生后,再次开设了形态发生学和发生生理学。

行政和教学工作繁重,可贝时璋的研究工作也没有丝毫放松,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研究项目“细胞重建学说”就是在这一阶段开展的。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在那最苦难的岁月里,哪怕是学校数次迁徙,贝时璋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48年,中央研究院主持开展了中国第一届院士选举,共选出81名院士,都是赫赫有名的学术巨人,贝时璋名列生物组第三位。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推动新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国科学院,贝时璋是最初的倡议者之一。1950年,贝时璋受命创建中科院实验生物研究所。1955年,贝时璋被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8年创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并任所长。贝时璋开创了我国生物物理学、放射生物学和宇宙生物学,为我国生命科学和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最长寿院士”贝时璋:一个人想要有出息、成大器,就要好好读书

不图名利,百年人生的坚守

在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的贝时璋,每天都是靠走路上班,这一路就走到了92岁。因为身体原因,虽然他后来不能再去实验室,但仍然保持对科学前沿的关注,每逢周三都会和一些研究人员在家里探讨学术问题。他的助手曾说过,贝老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工作。

2009年10月28日上午,就在贝时璋去世的前一天,还邀请了北大、中科院的六位研究人员到他家里进行学术讨论。2009年10月29日上午,贝时璋在他居住了55年都没装修过的房子里逝世,享年107岁。他一生简朴,却在科学研究上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显赫的遗产。

2010年,贝时璋诞辰108周年纪念会上,他的后人秉承他生前的意愿,向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捐赠50万元,作为贝时璋奖、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基金,这两个奖项也是目前中国生物物理学界最高荣誉奖。中国国家天文台将36015号小行星命名为“贝时璋星”。2011年,《中国现代科学家(五)—贝时璋纪念邮票》在宁波帮博物馆广场上首发。

贝时璋曾经说过:“一个科学家,首先要热爱科学,不是为名为利,而是求知求真,为国家做贡献。”而他用自己百年的人生路践行了这一点,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和牢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