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中药后,抓药、煎药要讲究,饮食忌口也不能丢!

 谷山居士 2020-01-15

 小 编 导 读 

经中医师诊断、取方后,很多人还是会对抓药、煎药、汤药储存、服药时间、忌口等问题存在疑惑。中医博士高亮将这类问题一一汇总,并给出了专业的详细解答。

煎药方法


首先,买药的时候不要贪图便宜,自行去小药店购买。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有些中药材虽然偏贵,但主要是为了保证药材的质量的缘故。

其次,关于煎药的问题,也是需要深究的。

煎药用具,一般来讲,以(紫)砂锅、搪瓷锅、陶罐、玻璃锅或不锈钢锅等为佳,忌用铜、铁、铝等容易被腐蚀的器皿。

煎药方法,因具体病症及医师个人习惯的不同而不同。笔者的习惯:一般情况下,煎药前需将草药先浸泡0.5~1小时(若病情较急或总药量较轻的话,则不泡亦可),然后添水至没过药5~10厘米左右;先开大火(尽量用明火)进行煎煮,待开锅后,换成小火;开锅约40分钟后,将药汁倒在器皿中,再单独把过滤好的药汁放到火上,用中火浓缩一下,浓缩至约300~500毫升(成人)或90~150毫升(小儿)的量即可,分二或三次喝完。供大家参考。

 

其他如轻煎、久煎、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及自备药引等特殊煎煮法,则遵医嘱即可。

汤药煎好后,可以放到冰箱里密封冷藏,一般一两天内是不会变质的,在喝之前稍微温一下即可。

此外,若因工作实在繁忙,没有时间每天煎药的话,则可变通一下,将两剂药同时煎煮(用水量增倍),煎好后的药汁分两天喝亦可。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建议大家最好选择自己煎药。自己煎药,鼻能嗅其味,目能观其形,耳能闻其声,肤能受其熏,而心亦随之而宁静,亦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过程,故疗效更佳。


服药方法


一般情况下,根据疾病所在部位的不同,服药的时间也应当有所区别。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后食;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食而在夜。”这些都很有道理,须谨慎遵守。

此外,笔者的习惯:若患者平素脾胃功能较弱,则建议在饭后40分钟以后再服药;如脾胃功能较好或病情适合的话,则可饭前服药,但也应和吃饭隔开40分钟以上,所谓“药食不相连”。

一般情况下,服药次数为一天三次;个别情况下,一天可服一、二次或数次。具体遵医嘱即可。

很多时候,小儿服药,是个大难题。

其实,也有一些小窍门:若无论如何也喝不下去,则退而求其次,可用卫生棉球蘸更加浓缩后的药汁贴肚脐,创可贴固定,一次15~20分钟,通过脐血屏障吸收;若肚脐也不让贴,则再退而求其次,用熬好的药汤兑热水泡脚或泡澡,通过皮肤吸收,泡至微微汗出即可(汗出后须注意避风),也能有效,但效均不如服用。

饮食宜忌


治疗或服药之外,大家最关心的,便是平时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些什么了。

常言道:“病人不忌嘴,大夫跑断腿。”大体来讲,除某些因单纯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现在比较少见了)需要适当吃些高营养的食物进行补益外,大多数情况下,生病后均宜清淡、温和、易消化的饮食,且尽量只吃六七分饱,肉、奶、蛋、水果、冷饮、零食、凉、辣、油腻及不好消化的食物不吃或尽量少吃,以不给脾胃增加负担为要。

此时,不要怕“缺营养”。须知,脾胃能消化吸收的,才是“营养”。另外,比较特殊的,是小儿感冒发烧咳喘时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因小儿的脾胃功能大都发育不够完全,且又在生病期间,脾胃功能更受影响,此时,一定要做到不饿不吃,饿了只吃稀烂大米粥(苔白)或薏米粥(苔黄)、大白菜(首选)或绿叶菜煮豆腐(可少放点油盐),如实在不行,则退而求其次,清淡、温和、易消化饮食,七分饱,且不渴不喝水,渴了喝大米汤、薏米汤、面汤或糖盐水等(具体遵医嘱),喝到不渴即可。

事实上,除诸如感冒及某些特殊疾病外,饮食宜忌方面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就是:特别想吃什么,就可以吃点什么,但应尽可能做到好吃的不多吃,不好吃的也要适当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